盧小燕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享有“大自然清道夫”美譽的埋葬蟲吧。
埋葬蟲,又叫葬甲、錘甲蟲,屬于昆蟲綱鞘翅目埋葬甲科,全世界約有175種。它們體長各不相同,外殼顏色也不一樣,有黑色、橙色、黃色、紅色等。不過,這些蟲子都有一些共同特點:一是翅鞘比較短,因而腹部末端常常顯露在外;二是棒槌狀的觸角末端特別大;三是身體扁平而柔軟,適合在動物的尸骸下爬行。
動物尸骸對于埋葬蟲來說既是糧倉又是新房,還是它們哺育下一代的溫床。一旦發(fā)現(xiàn)動物尸骸,雌雄埋葬蟲便會一起工作。 它們首先翻轉(zhuǎn)身體,迅速鉆入尸骸之下,然后再從另一旁鉆出來,用挖掘機般的腳測試一下土壤的軟硬情況。如果遇到較軟的土,它們便開始在尸骸下挖土,但如果遇到較硬的土壤,它們就會把尸骸搬到附近的軟土地埋葬。
小小的埋葬蟲是如何把巨大的尸骸移動到埋藏地點的呢?它們先翻轉(zhuǎn)身體鉆入尸骸下,以背靠地作為支點,再用六只強勁有力的腳作杠桿,把尸骸從它身體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這樣每次挪動一點,慢慢地就把尸骸搬到合適的埋葬地。
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尸骸終于被埋入地下。埋葬蟲會先從口中分泌出粘液涂抹在尸骸上,把尸骸裹成堅實的球團。雌蟲會在尸骸的正上方產(chǎn)卵,再挖一個圓錐型的小坑,往小坑中吐入一些半消化的食物儲存起來作為幼蟲的口糧。
埋葬蟲還有一個其他昆蟲所不具備的喂食本領(lǐng)。幼蟲孵化出來后,埋葬蟲站在儲滿營養(yǎng)液的池子旁用鞘翅內(nèi)面的兩片骨片與腹部摩擦發(fā)出“唧唧”聲,招呼幼蟲到身旁來,再從池中吸取液體,一只只喂給幼蟲們吃。幼蟲在整個生長期間內(nèi)都能得到雙親的照料,成年的埋葬蟲甚至還為幼蟲準備了長大后爬入化蛹的通道,當幼蟲爬入通道化蛹時,成蟲才會鉆出泥土去尋覓新的尸骸。
埋葬蟲對尸骸的競爭也頗為激烈,當好幾只埋葬蟲發(fā)現(xiàn)一具尸骸時,體型較大的埋葬蟲會憑著自己的實力把體型較小的埋葬蟲驅(qū)逐出去。但是,埋葬蟲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當發(fā)現(xiàn)較大尸骸時,埋葬蟲用翅膀的震動聲為信號,招來大批的同伴。當幾十只埋葬蟲匯集到尸骸上,它們便在尸體上爬幾圈,好像是在測量尸體的大小,然后鉆到尸體的下面,齊心協(xié)力地挖起土來。
關(guān)于埋葬蟲你知道了些什么?試試下面的題你能答出來嗎?
1. 全世界有多少種埋葬蟲?
A. 100種 B. 175種 C. 225種
2. 下面哪個不是埋葬蟲的特點?
A. 翅鞘較長 B. 觸角末端特別大 C. 身體扁平而柔軟
3. 埋葬蟲為什么能把巨大的尸骸移動到埋藏地點?
A. 埋葬蟲力氣特別大
B. 利用杠桿原理移動
C. 數(shù)量眾多的埋葬蟲一起移動尸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