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劍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辈岩魳方虒W內容整合為“感受與欣賞”和“表現(xiàn)”兩個教學領域。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目前,中小學音樂教材都會安排大量的欣賞課程,特別是初中階段音樂欣賞課占主流,可見音樂教育中提高音樂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審美能力之重要性。但音樂欣賞教學往往引不起許多音樂教師的重視,大部分教師把教學重點都放在學唱歌曲上,總認為學生能夠把教材上要求會唱的歌曲唱好了,音樂素養(yǎng)就會得到提升了。其實不然,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生理變聲期,針對這一情況初中音樂教學不不能盲目培養(yǎng)歌唱素養(yǎng),這樣不利于初中生聲帶的健康,因此初中音樂教學以培養(yǎng)歌唱素養(yǎng)為輔,培養(yǎng)會聽音樂、會欣賞音樂為主。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感受與欣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聽眾。下面筆者就結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材中部分“感受與欣賞”內容的教學,談一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1 用“聽”喚醒學生的想象力
音樂是最能帶給人想象的學科。亞里士多德說“想象力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泉”。初中生的想象力是及其豐富的,通過聆聽音樂學生可以在插上“音樂的翅膀”盡情的飛翔,充分展開想象。當學生沉浸在音樂的旋律當中之后,他們的腦海中就會主動地浮現(xiàn)出音樂所表達的意境,讓自己在想象中享受音樂,在想象中提升音樂欣賞能力。如在欣賞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月牙五更》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并用語言表述自己聽到的,想到的,訓練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學生通過反復聆聽感受到民族民間音樂的無窮魅力。感受到笛子清脆悅耳的聲音,感受到吉他、提琴的獨特魅力。同時通過音樂打開了學生自己的想象之門,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又能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到音樂的意境,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培養(yǎng)他們欣賞音樂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2 用“哼唱”體驗音樂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大部分音樂欣賞作品音域超過了學生的表現(xiàn)范圍,讓學生直接“唱”出來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讓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哼”上幾句,邊“哼唱”邊欣賞,那么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欣賞《烏蘇里船歌》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歌曲的音樂情緒,在上課之始,我把主題旋律出示給學生要求學生跟琴視唱,通過演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富有情感的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悅,美的熏陶,并產生更濃厚更真切的情趣。學生在演唱時,頭腦中會創(chuàng)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景象再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到音樂作品的特點。高興之余也提高了自身的音樂素質,增強了音樂審美能力。
3 用“畫”畫出音樂
音樂與美術作為學校藝術教學的兩門重要學科,從來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滲透,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時,我們要引入美術中的元素,讓學生畫出所聽出來的畫面。這樣,學生就會在繪畫中走進音樂、走進旋律,去感受音樂所表達出來的畫面,抒發(fā)自己對音樂的情感。比如教學欣賞課《秋》《豐收鑼鼓》時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lián)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中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也比較直觀。他們喜歡用畫筆來表現(xiàn),我讓學生把聽到的音樂用線條表現(xiàn)出來,繪制旋律圖形譜。讓學生把心中的秋天用多彩的畫筆展現(xiàn)出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發(fā)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分小組在圖畫紙上即興創(chuàng)作,用他們手中的畫筆展現(xiàn)出形態(tài)各異的春景圖。畫畫是感受、體驗音樂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同時也是學生思維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從中可以折射出學生的音樂形象思維。非常適合作為兒童音樂欣賞的輔助手段。這樣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 用“思”感受音樂內涵
音樂音響具有四種特性: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音色。音樂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音樂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音樂要素應有機的滲透在音樂教學中。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xiàn)要素,能有效的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發(fā)展。例如在欣賞《夢幻曲》時,較慢的速度與較快速度的音樂進行比較聆聽,通過學生對樂曲慢與快,輕與重的比較體會出音樂的快與慢、強與弱的音樂要素的變化。充分體現(xiàn)了音樂欣賞中音樂要素變化是音樂情緒、情感變化的根本要素。
5 用“舞”升華音樂
采用動作和表演的方式參與音樂是學生比較喜愛的一種活動,它是學生對音樂情感的一種自然流露,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方式。它能使學生以積極良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音樂中,例如欣賞《火把節(jié)》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你能像彝族朋友那樣隨著音樂走步嗎?”以此來啟發(fā)誘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把感受到的音樂用動作形象地表達出來,加深情感的體驗。通過表演,孩子真正的感到了樂曲的藝術魅力。
6 用“改”創(chuàng)造音樂
改動并不是對作品原作品的不尊重,而是原作品的升華,通過改變節(jié)奏、速度、增減素材,讓學生通過改動音樂來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如欣賞《西班牙斗牛舞曲》,通過調節(jié)速度,讓學生體會同一音樂不同節(jié)奏帶來的不同音樂表現(xiàn)形式。
音樂欣賞課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能力的重要平臺之一,我們要創(chuàng)新音樂欣賞課教學策略,促使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發(fā)展。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方法,我們的目標就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耳朵”就會被我們叫醒。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部縣中心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