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之彤
很多人認為高中歷史很難學好,因為需要背誦大量的歷史事件、發(fā)生地、時間等內容。對于這些知識如果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自然是很難記住,也很難將歷史事件串聯在一起發(fā)現不同事件之間的關系。但是,學習高中歷史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可以降低歷史學習難度,能夠有效的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具體學習方法如下文所示。
高中歷史不僅影響我們對歷史的全面了解,也影響著我們的高考成績,對以后的人生發(fā)展都極為重要,歷史在高考中、日常學習和工作中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將自己學習歷史的技巧進行總結,希望可以為與我一樣的高中學生提供學好歷史的方法,通過提高歷史成績,拓寬日后的發(fā)展道路。
1 樹立自我學習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高中歷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本身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減少對教師的依賴。要知道,教師的工作是輔助學生學習,因此,我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在沒有教師監(jiān)督和強迫的情況下,進行自我學習。例如:每天我都會翻看歷史教材,或復習、或預習;歷史課上課前或是結束后,我都會查找歷史資料,將其與教材中的歷史事件結合,拓展對歷史的了解,豐富歷史知識。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我認真聽講,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詢問教師或是其他學生,爭取盡快解決自己的疑惑。只有這樣才能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并在長期堅持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通過提前預習我發(fā)現,每次教師講課時我都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理解教學內容,對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有全面的了解,學習更加輕松且效率高。
2 正確整理知識,提高復習效率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會盡量在課堂內將本節(jié)的知識點講完,對于歷史知識的消化、吸收,則需要我們利用課余時間。通常,我會按照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進行整理,類似于寫作文,首先根據歷史內容列出提綱,而后按照提綱填充內容,強化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性,也更便于我系統(tǒng)的記憶歷史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較適合運用在復習過程中,例如:利用對比的方式整理歷史知識。對比分析關聯的歷史事件,將其發(fā)展以及涉及的歷史人物等整理為表格等形式,進行對比記憶;或是剖析歷史知識,解析歷史事件發(fā)展的過程和原因,有強化記憶的作用,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3 掌握閱讀和背誦技巧,牢記歷史知識
學習高中歷史知識,可以從歷史事件的四要素開始學習:即人物、時間、地點以及事情,而事情又可以分為起因、經過和最終的結果。閱讀歷史內容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精讀和略讀兩種方式,通常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需要精讀,最好是可以多次閱讀,以此強化對歷史的記憶。背誦歷史知識可以從兩個方面說起:第一,在學習古代史時,可以將其分解為政治、民族、外交、經濟以及歷史文化幾個方面進行記憶。第二,學習中國近代史和世界歷史的過程中,則需要借助對歷史的理解來加深記憶,主要是與當時的背景結合,利用邏輯推理,理清歷史事件。例如:學習《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章節(jié)時,我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將自己的生活變化與教材內容結合,充分考慮中國近現代交通、交流、經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變化,進而加深對教材內容的印象,對本階段發(fā)生重大變化的事件產生深刻的印象,背誦過程也比較輕松,且不容易忘記。因此,我建議每位學生都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與背誦技巧,進而牢記歷史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4 結合新知識與舊知識,明確知識點關系
結合新舊知識,就是通過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并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回顧舊知識。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消化歷史知識,而沒有盲目的追求數量,忽視質量,高中歷史有的知識需要仔細推敲才能掌握精髓,而有的則只需要通過表面便能夠推敲出其深層次的含義,還有的則需要用心感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需要結合自己對歷史的了解以及教師的講解,確定歷史知識的類型,進而通過新舊知識結合的方式,明確各知識點關系[3]。但是,若單純的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也存在弊端,如:利用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由于舊知識的涉及面較窄,影響我與其他學生的討論范圍,我們很難對新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在學習中也經常會通過新知識來回顧舊知識,結合新知識尋找到歷史規(guī)律,結合新舊知識進行總結,經過自我檢測和教師組織的考核,我確定利用“新舊知識結合”的學習技巧,我的歷史成績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建議其他學生嘗試該方法學習高中歷史。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學習中,我積極的樹立自我學習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梳理歷史知識點,提升復習效率、運用正確的閱讀和背誦技巧,牢記歷史知識、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明確歷史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高中歷史的高效學習。只要能夠掌握正確的高中歷史學習技巧,就能夠輕松背誦歷史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歷史知識,確保自身歷史學習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