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
2017年的南京市中考語文試卷,在結構、題型和命題導向上與前兩年保持了高度一致。語基、閱讀、作文三大板塊的設置以及題量、分值也與2016年基本相同。命題者繼承了“倡導閱讀,關注生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緊扣教材,聯(lián)通課堂,結合生活,考得扎實而靈活,整張試卷充滿了書卷氣息和詩意的美感。這是一張具有“示范性”的試卷,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諸多啟示。它讓我重新去審視考試與教材、課堂、生活的關系。
一、考試與教材
說到語文考試,學生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跟著感覺走。曾幾何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困惑,不知道該復習什么,怎么復習。抓抓字詞,默默名句,背背文言注釋……語文書似乎發(fā)揮不了多大功效。甚至有人提出:課文嘛,多上一篇少上一篇無所謂;語文課嘛,多上一節(jié)少上一節(jié)也沒關系。長此以往,語文教材受到了冷落,語文課的地位越來越卑微。
但是,縱觀今年的試卷,幾乎處處都能看到語文教材的身影。語基部分書寫題的材料就出自于七年級的課文《〈論語〉十二章》,作為全卷第一題,不僅難度較小而且面目親切,有利于舒緩考生緊張的心情。名句默寫皆為初中課本中的經典名句,都是考生耳熟能詳?shù)拿丫?,沒有出現(xiàn)一項生僻的考查內容。今年字詞的考查獨具匠心,命題者從經典課文中選擇了三個文質兼美的語句,挑選出三個常用詞,以“歲月靜好”為主題串聯(lián)成段,既考查了字音、字形又給人以詩意的享受。而且,這三個詞語均是課本中要求掌握的重點詞語和常用詞語,難度不大。
今年的“語言運用”一共兩題,這兩題的選材均來自課本:《愛蓮說》《談生命》《敬畏自然》《月亮上的足跡》,對這些經典課文,學生十分熟悉,因而能在考場上發(fā)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此外,名著閱讀題的選文,仍是出自教材推薦閱讀的名著《水滸傳》,考查的是《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樣一個經典片段。對組合文本閱讀題中的主要文本《陶淵明》,學生更是耳熟能詳,他的詩歌、散文都多次出現(xiàn)在我們的課本里。
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例子”,也可以成為試卷命題的“活”素材。當然,這需要我們老師精心挑選、剪裁,再進行創(chuàng)意組合。我想,學生做到這樣一份試卷一定會由衷感慨:好好上課、讀書,還真的有用處哦!我們要善待語文書!
二、考試與課堂
在這份試卷中,很多問題的設置也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如“語言運用”第6小題,要求學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巴形镅灾尽弊鳛橐环N常見的寫作手法,經常出現(xiàn)在詩歌、散文當中。例如八年級的《陋室銘》《愛蓮說》《馬說》等。但是,我們在課堂上關注的重點是“什么是托物言志”“托什么物,言什么志”。而命題者的高妙之處就是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提出了造句的要求。這樣的命題就是對課堂所學的拓展和延伸。
在文言文閱讀部分,無論是第8題四個加點字的解釋,還是第9題翻譯句子中的關鍵詞“其”“若”“焉”,均是課內教學的重點,曾在若干篇課內文言文中反復出現(xiàn)??忌姶祟}會瞬間感受到課堂學習的重要性。第10題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第一問,命題者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非常靈活、巧妙;第二問考的是“問答方式講道理的好處”,這其實考查的是寫作方法。雖然文章不同,但這樣的問題一定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探討過,考生應該不會感到意外。
此外,名著閱讀中的小說情節(jié)梳理、細節(jié)揣摩、人物形象評析,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中的信息提取、綜合論述等題,均由課本中的題目演化而來。因此,我認為這份試卷不僅是在檢測考生初中階段的語文素養(yǎng),似乎也讓這些畢業(yè)班學生在考場這一特殊的環(huán)境下,帶著對初中語文課堂的親切回憶,給初中語文學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三、考試與生活
“生活”,歷來是我們語文教學和考試關注的重點。從今年整張試卷的選材和命題來看,命題者似乎在有意識地把學生引向大自然,去探尋生活的本質。例如語基部分的第6題,命題者以蓮花為例,引導我們看旭日,賞白云,品青山綠水,去發(fā)掘大自然的“精神”。再如第7題,選自教材的三個彼此獨立的語段,有宇宙,有生命,有自然,看似毫無瓜葛,卻啟發(fā)我們去重新審視人與宇宙的關系。
文言文選材精妙,“月食”本就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學生們應該不會感到陌生。此外,文中還涉及了“錢之影”“魚之影”,這更是物理課堂所學知識的再現(xiàn)。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中提到的“靈谷寺雪柳”,作為生活在南京城的考生們,對此應該感到非常親切吧!題目要求由“自然現(xiàn)象”聯(lián)想“古詩句”,引發(fā)考生去探尋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詩意。
再來看看作文。題目是“無情歲月有味詩”,以30年后的同學聚會為情境,以想象為要求,以發(fā)言稿為形式,要求學生表達自己對生活中人與事的詩意思考。這道題其實是從課本中“寫作實踐”題演化而來的,另一方面,《歲月如歌》等綜合性學習也對學生完成這道考題有所幫助。發(fā)言稿的形式則更不在話下,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寫作訓練中就要求學生寫一篇演講稿,因此,這道作文題對于初中三年認真學語文的同學來說,應該不難。
綜上所述,這一切都在不斷地暗示廣大師生:語文學習不能舍本逐末,應當把握好最重要的陣地——課堂教學;應當以課本為綱,還原語文的本色;應當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讓語文課、語文學習像這份語文試卷一樣充滿詩意。
(作者單位: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欄目編輯:葛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