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您好。
我是一名中職校一年級男生。最近,我感覺自己不太想去上學。一想到上學我就會很緊張。其實,事情的源頭發(fā)生在初三的時候,我沒有聽從老師的建議填報相關(guān)志愿,生怕被老師批評,每天上學都有一種恐懼緊張的感覺。進了中職校后又發(fā)生了一件事:老師讓我們準備一本活頁本,我買了兩本,想送給我同桌一本,順便交個朋友。但是她并不領(lǐng)情,還是把錢給我了,這讓我覺得很尷尬。
現(xiàn)在,我很不想去上學,感覺上學是一件很讓人難受的事,我該怎么辦?
同學:
你好。
感謝你的來信讓我知道了你的煩心事,想來此刻的你內(nèi)心充滿了痛苦不安、彷徨困惑,我完全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讓我們來聊聊吧。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同一件事情,因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jié)論和看法也會不同?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件事,你沒有聽從老師的建議填報相關(guān)志愿,你的內(nèi)心既有對可能遭受失敗的恐懼又有可能被老師責罵的擔憂。這種惶惶不安的情緒即便在有了理想結(jié)局時也不曾完全消除,成為一片陰影留在你的潛意識里。
然而,我看到這件事時,卻在心中為你點贊。你這個年紀,正是渴望獨立、不受束縛,希望能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時候。你勇敢地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不因老師的權(quán)威而盲從,在仔細考量了自己的能力后,選擇相信自己,奮力拼搏,為自己贏得了更好的發(fā)展前途。說不定你的老師也在暗暗為你感到驕傲吧,或者有機會可以回去找老師聊聊?
你說的第二件事:開學不久,想和同桌交個朋友,不料同學可能誤解了你的意思,拒絕了你的好意。你覺得很受打擊,覺得羞愧?惱怒?尷尬?不知道接下來要如何相處,想來是百般滋味難開口。你可知道,隨著一個人的成長,進入青春期后,都會從心底里體現(xiàn)出與異性交流的渴望,良好健康的異性交往有利于構(gòu)建起清晰的自我感覺,完善個性,提升自我價值感,增進人的心理健康。與異性同伴開展良好的關(guān)系,還能促進社交技巧的成熟吶。但這個階段的人,比較敏感、脆弱、情緒化,沖動又容易把事情夸大化。
假設我們能正視這些特點,并化解這些特點,學會良好的交往方式,就會更快地成長起來,變得更成熟更有智慧。你的同桌也正值青春期,或許正有著這些特點,不知如何和異性同學交往,而你們剛進高中不久,在彼此還不是很熟悉的情況下,你的熱情是否有嚇到她,導致她比較生硬的回應呢?或許可以想一想有沒有其他可以讓彼此比較舒服更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呢?另外能夠接受拒絕也是一種能力哦!
換個角度想一想吧,或許明天你會期待去學校呢!等你的好消息。
12355心理咨詢師:潘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