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2018年,改革開放的征途走過40年。40年來,我們國家經歷了許多的“第一次”,這些“第一次”不但改變著中國,也成為了中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珍貴記憶。而對于我來說,作為一名軍工科研人員,能夠參與并負責“遼寧號”動力系統(tǒng)的設計工作,看著“遼寧號”順利完成“海試”,成為我們國家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就是我記憶里關于改革開放的高光時刻。
作者工作照
那是本世紀第三個年頭的初冬,我集團七一四所的三位技術人員來到我們七。三所,以漫談的方式了解蒸汽動力的可靠性、修復性,并探討能否大型化的問題。當時我還問了這些問題是否有針對性,他們答說沒有,只是泛泛的了解。他們走后,我預感有大的任務要來臨。果然,轉年春節(jié)剛過,上級即來通知,要求我所幾個專業(yè)派成熟技術人員前往大連考察。當時,我任鍋爐研究室主任,又是學科帶頭人,自然成為考察組成員。3月初的大連海濱,風寒料峭,我們考察隊一行20多人在大連船廠碼頭登船。第一次見到如此龐大的軍艦,我十分的興奮。一步步登上甲板,3個足球場大小的飛行甲板盡現眼前,9層樓高的艦島聳立在甲板右側。據陪同考察的大連船廠工作人員介紹,船共20層,甲板上9層,甲板下11層,共3000多個艙室。下到動力艙,我們分頭以自己的專業(yè)為立足點開始了考察。我負責的主鍋爐除本體外,燃燒系統(tǒng)、輔機輔件、閥門儀表,全部沒有;主汽輪機尚好;主減速器尚好。我所控制專業(yè)的人最方便寫報告,因為所有控制部分都沒有。考察進行了兩天,我們把該看該記的地方都看到記到了。
回到所里,我們立即投入研究論證。我組織有關專業(yè)老專家、新骨干查資料、做計算,整整忙了一個月,寫出了一份8000多字的論證報告。之后所里組織了3次專家評審論證,并于5月份擬好了修復方案的可行性報告。6月,由國防科工局牽頭的可行性報告審查會在哈爾濱召開,通過了我們的報告。在中央軍委給工程命名之前,曾要求七。三所簽一份關于動力系統(tǒng)要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軍令狀,寫明了如果我們不能完成任務,將會受到黨紀國法的處分。軍令狀的內容寫得異常嚴肅,但這卻是我記憶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這也意味著工程將馬上上馬!
這年的夏天,注定是火熱的。隨著任務的明確,熱火朝天、加班加點的工作開始了。主動力兩大設備,鍋爐和蒸汽輪機,因為汽輪機主體完好,所以他們只需試驗驗證即可。而鍋爐除了本體在,什么也沒有,沒有燃燒系統(tǒng),沒有控制系統(tǒng)。搞鍋爐的人都明白,燃燒是鍋爐的基礎,也是核心,火不燒起來,談何鍋爐。這是我國第一次接觸增壓鍋爐,無圖紙,無計算書,無資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利用現有條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由實物開始反推,做反設計。悶熱的三伏天、盛夏夜,潮濕而多蚊,同志們心中有國,眼中有活,努力查找資料,反復計算推演,每天加班加點工作。當時為了方向的正確性,我選了3位年富力強的高級工程師作為組長,組成3個小組背靠背研究同一課題,然后開會討論,選出最佳方案。多少個不眠夜就在熱烈的討論中度過。
當時所里組成攻關小組,由所長親任組長,對項目進行攻關。時任動力系統(tǒng)技術負責人的所副總工程師林志宏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工作嚴謹、態(tài)度認真。因為他是汽輪機專業(yè)的,對鍋爐并不熟悉,擔心鍋爐研制不出來,拖了全系統(tǒng)的后腿。當時船上鍋爐設備的狀態(tài),令他十分擔心,有幾次甚至在全所的協(xié)調會上流了眼淚。為了不讓老先生擔心,幾次會后,我表態(tài):增壓鍋爐也是鍋爐,雖然難度大、無參考,我們鍋爐專業(yè)的人有信心、有決心把它干好!請領導放心!2006年,這位老先生退二線后,我成為了動力系統(tǒng)的技術負責人。
為了驗證我們全新設計的燃燒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也為了提供出全套的操作運行維護手冊,這年冬天,我所開始大規(guī)模建設試驗基地。一年多后的夏天,我們開始了鍋爐試驗臺安裝調試工作。試驗臺的設計、設備成套、安裝、調試等一系列組織工作也是由我完成的。為了完成當初我所的承諾和軍令狀中規(guī)定的時間節(jié)點,實驗室的建設也是加班加點,超常規(guī)工作。開工5年后的5月1日,試驗鍋爐點火的日子,我們40多名鍋爐專業(yè)和七八名燃機專業(yè)的工程師于上午9點準時點火,并一次成功。我們所長、我本人、全體參研人員都很激動。5年的時間,我們的汗水沒有白流,我們的心血沒有白費,我們的鍋爐研制成功了!我們的試驗數據基本平穩(wěn)正常!5月4日,時任海軍司令吳勝利上將飛抵哈爾濱,到我所視察鍋爐試驗情況,他非常滿意!對我們說:“你們辛苦了!我放心了,總書記放心了!”
試驗驗證的同時,大連船廠的續(xù)建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著。汽輪機、增壓機組早已出艙,正在生產廠和我所試驗室分別進行著分解和驗證試驗,只等鍋爐熱態(tài)運行結果。隨著鍋爐點火運行成功,動力系統(tǒng)的一切工作都順利了起來。
陸上試驗后的那年3月,艦上鍋爐點火成功,也標志著系泊試驗正式開始。艦上數臺鍋爐讓我們50多人忙得不亦樂乎,經常是幾臺爐同時點火,我們和船廠鍋爐班的師傅們密切配合,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同志們放棄了周六周日休息,7天長假也只休1天,為了我國第一艘航母拼搏著、努力著。
鍋爐在一臺一臺試著,系統(tǒng)在一套一套調著,全新設計的燃燒器、控制系統(tǒng),因為研發(fā)嚴謹,試驗周密,所以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隨著鍋爐的熱態(tài)運行,隨船帶來的鍋爐本體上的毛病不斷顯現。例如:爐墻磚開裂、外部保溫不均勻、外部導管銹蝕、管路閥門銹蝕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是熱態(tài)運行,是暴露不出來的。在點火之前我們有預判,也有預案,該切的切,該換的換,所以整改起來還是有信心和較順利的。只是這樣一來,時間上給我們帶來新的壓力,同志們就更忙更累了。
系泊試驗也并非一帆風順。某臺汽輪機主進汽閥在蒸汽吹管的時候很正常,低負荷時也正常,在做高負荷試驗時,鍋爐側壓力表突然快速升高,表壓已近臨界值,報警器響了起來,大家的神經高度緊張?,F場檢查,爐子各系統(tǒng)正常,不知問題出在哪里。我當機立斷,要求鍋爐馬上熄火,再次進行排查,結果還是所有系統(tǒng)均正常。鍋爐、汽輪機兩個專業(yè)的現場人員馬上聯合研究,很快分析出是汽輪機主進氣閥故障。我們拆下閥門,發(fā)現可能是因為放置太久,閥瓣在高溫高壓下可能犯卡。經過一個月的拆解、重修,換了新閥瓣,這才解決了問題。
系泊試驗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我本人當時是所里鍋爐研究室主任,既要抓軍品也要管民品,所以一半時間在大連現場,一半時間還要跑民品開發(fā)。11月的一個寒冷的夜晚,已經9點多了,我正在接待來訪的民品項目的客人,突然電話響起。我拿起一看,是我的副主任、在大連現場的自控系統(tǒng)項目負責人打來的。接起電話,他劈頭就說:“主任,出事了。”我血往上涌,本來接大連現場的電話就緊張,被他一說幾乎眩暈?!澳憧煺f!”我催促道。“老李沒了?!薄澳膫€老李?”“李祖德?!蔽腋嬖V他別急,慢慢講!原來,是我們返聘的高級工程師李祖德,因突發(fā)心梗在大連現場病逝了。大連現場工作條件艱苦,系泊時沒有采暖和空調,船艙里冬寒夏熱,加之工作緊張,過度勞累,老李已67歲,因為我們需要非常有經驗的老同志把關,所以才會返聘他繼續(xù)為國家工作。我們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紀念李祖德同志為中國航母事業(yè)做出的貢獻!李祖德同志是為航母工程獻身的15位設計師之一。
開工7年后的盛夏——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我國第一艘航母第一次航行試驗。這是舉國矚目、世界矚目的事情。其實航母航行試驗第一接受考驗的就是動力系統(tǒng)。我所由所長親自帶隊,我負責技術,操控鍋爐、增壓機組、主汽輪機、主減速器、自動控制系統(tǒng)等,100人是非常緊張的。當船至錨地系泊時,我們的鍋爐要著火燒著,因為生活用電、用汽,都是需要鍋爐供應的。鍋爐艙在系泊試驗時,夏天還可用船廠的工業(yè)電風扇吹吹,航行試驗時,則不可用電風扇,更不能用空調,因那樣會降低鍋爐效率。鍋爐艙長期氣溫38℃~40%,特殊部位可達45℃以上,在艙里呆上幾分鐘就會全身汗透。作為技術負責人,前艙后艙幾個動力單元,我每天要常規(guī)巡視3次,每次要2個小時,哪里出現問題就要跑到哪里,所以每天上下樓梯合計有200層樓高,抻直距離有15公里以上。一天跑下來,腰酸背痛,衣服褲子被汗?jié)裢付颊吃诹松砩?。因為還患有糖尿病,所以我比常人付出的辛勞又要加倍了。但是想到祖國的需要,我堅持著、努力著。當時,我們每天早上調度會,晚上總結會。中船重工集團副總經理邵開文每天晚上到會。我們在鍋爐艙的時候,集團總經理李長印也來看望過,海軍主管航母項目的副司令張永義更是來得勤。這些領導、首長關心動力系統(tǒng),我覺得肩上的壓力更重了。
我緩解壓力的方式,就是到甲板上吸煙位置抽根煙,眺望一下大海,吹吹輕柔的海風。那可真是心曠神怡,會令人輕松許多。站在甲板上,我總是會回想,這段時間以來自己的努力,同志們的拼搏,真的歷歷在目。經過5天的航行試驗,我們的主鍋爐、主動力系統(tǒng)經受住了考驗。我本人如釋重負,松了口氣,我們所長松了口氣,集團李長印總經理也松了口氣。我們所長簽的軍令狀,順利完成任務,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可以自由航行了!
經過一年的海試,2012年9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登上“遼寧號”,參加“遼寧號”航母交船服役儀式,這標志著“遼寧號”已是海軍的一員,可以隨時參加戰(zhàn)斗了。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即對軍工行業(yè)提出了“保軍轉民”的號召,按現在的提法是“軍民融合”。我們七。三所是軍民融合的典范,尤其是我們鍋爐專業(yè)離民用更近,更便于融合。我們有我國第一套大型機電產品燃機余熱鍋爐、第一套出口到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大型余熱鍋爐,燒結機余熱發(fā)電鍋爐已出口到10個國家、有40多臺套在國外運行。我們的分布式燃蒸聯合循環(huán)發(fā)電EPC項目,我們的鋼鐵行業(yè)燒結機余熱發(fā)電EPC項目更是享譽全國。
“長風破浪會有時”。每當我站在甲板上,看著如巨斧般的艦艏劈開碧波萬頃的渤海,看著艦尾的浪花如三峽泄洪般卷起滔天巨浪,盯視著隨浪花起舞的海鷗,都會回想起那些刻苦攻關、艱辛試驗的日日夜夜。身為軍工科研人員,我為自己能夠為國家做點工作而深感榮幸,也為我的母校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而驕傲,是她們培養(yǎng)了我、教育了我。雖然付出的過程很辛苦,但我也有所收獲。為了表彰我的努力,2010年4月,國務院授予我“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授獎儀式。由于我所在“遼寧號”研制中的突出貢獻和在國家科研體系中的地位,2016年5月,到黑龍江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我所的蒸汽動力試驗室,習近平總書記還跟我握了手,讓我感到了無限的溫暖與自豪,這是對我所的肯定,也是我個人的榮光。如今,看著“遼寧號”乘風破浪,看著第二艘航母海試,我更是心潮起伏,目送著她們走向世界,走向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