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奔訌婞h的政治建設,務必嚴格執(zhí)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通過更明確的指向、更清晰的目標、更合理的方式,把按時嚴格參與黨內政治生活的要求烙印在全體黨員靈魂深處,自覺形成“政治生物鐘”,推動黨的政治建設落地生根。
堅持領導帶頭是我們的政治優(yōu)勢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推動黨的政治建設落到實處,也要用好這些經驗,為領導干部樹立更高標準,確?!瓣P鍵少數”走在前列、當好表率。
一是做理論學習的表率,帶頭錘煉黨性。作為領導干部,相比普通黨員應該學習掌握的內容,不僅要熟知盡知,還要更進一步、學深一層。要在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定期參加集體學習的基礎上,以“一日一習語、一月一回溫、一季一專著”的自學方式,持續(xù)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強化“四個意識”,真正做到思想認同、政治看齊、行動緊跟。同時,也要注重“傳道授業(yè)”,運用多種途徑積極開展領導干部講黨課活動,為黨員干部傳授新思想新知識,定期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雙重組織生活,以身作則,為廣大黨員做出表率,帶動黨員干部不斷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之“魂”。
二是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表率,帶頭真抓實干。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體現到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性、推動事業(yè)發(fā)展上。以實現富錦市“三大一城”為發(fā)展目標,推行重點任務分解制,按照責任分工,主動領責認責,全力推進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重要事項落實。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完善好領導干部聯系群眾制度,按照“一聯七”的標準,將聯系點覆蓋面拓展到鄉(xiāng)鎮(zhèn)、村屯、社區(qū)、企業(yè)、“兩新”組織、機關、貧困黨員及群眾等各個領域、群體,通過經常性深入基層召開座談會、入戶走訪、實地查看等方式,全面掌握基層黨員群眾所需所求,認真落實“四級”包保責任,對鎮(zhèn)村實行一對一包保,帶頭開展扶貧幫困工作,積極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要完善好責任落實體系,全面推行以“黨委書記責任卡、班子成員任務卡、支部書記目標卡”為主要內容的“三卡”責任制,層層鎖緊鏈條,確保基層黨員干部履職盡責,帶動廣大黨員牢記黨員身份,爭做合格黨員。
三是做作風整頓的表率,帶頭真查嚴改。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縱深推進,問題解決由淺水區(qū)邁向深水區(qū),更需要領導干部自上而下抓、以上帶下嚴,抓好問題整改。以開展“作風整頓提升行動、能力培養(yǎng)提升行動、制度規(guī)范提升行動,爭當全省振興發(fā)展排頭兵”為主要內容的“三提升一爭當”行動為抓手,帶頭抓實黨員干部作風整頓工作,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武器,對照“五個好作風”“三個好把式”,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措施,認真查擺存在問題,深入分析問題原因,細化各項整改措施,真正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通過定期開展“回頭看”總結經驗不足,該補課的補課、該回爐的回爐,持續(xù)向問題叫板,帶動各級黨員干部深挖“病根”、狠除“病灶”,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按照十九大報告的要求,強化支部主體作用,突出基層黨支部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jiān)督黨員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像磁石一樣,把黨員吸附到黨組織周圍,發(fā)揮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
一是規(guī)范黨的組織生活,擰緊黨性錘煉“發(fā)條”。要以“兩學一做”常態(tài)化制度化為主線,抓好“三會一課”這一組織生活基本制度,通過制定完善組織生活計劃、合理安排集體學習計劃和黨員自學計劃,進一步明確各項組織生活的時間、內容和形式。努力實現“主題黨日”向“精品黨日”的轉變,深化“黨員固定活動日”活動,結合支部實際情況,確定每月主題,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共上黨課、民主議事、志愿服務,使之成為黨員學習日、黨員議事日、黨員奉獻日。讓黨員養(yǎng)成經常參加組織生活的習慣和自覺,增強對黨組織的歸屬感,使黨組織更有凝聚力、影響力。
二是嚴格黨員日常管理,校準作用發(fā)揮“標尺”。探索建立“標準明確、機制健全、考核量化、管理常態(tài)”的黨員管理體系,以常抓不懈的日常管理約束黨員時刻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以黨員積分制管理為抓手,根據年齡、職務、身體狀況和工作特點,將黨員劃分為有職黨員、無職黨員、流動黨員、無活動能力黨員4個類型,通過日積分、季測評和年考評,將黨員履行義務情況和黨員發(fā)揮模范作用情況,進行星級量化打分,結合得分情況獎優(yōu)罰劣,對優(yōu)秀黨員予以表彰,對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不繳納黨費、不做黨組織所分配工作的黨員及時處置,真正將黨員考核由“抽象評價”變?yōu)椤熬唧w評價”,改變黨員行為標準過于籠統(tǒng)、難于衡量的狀況,增強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動性。
三是強化支部自身建設,激活常抓不懈“引擎”。只有充分發(fā)揮基層支部的組織功能、組織優(yōu)勢、組織力量,把黨支部建設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才能讓黨員不斷聚集到支部周圍。突出帶頭人隊伍建設,以支部換屆為契機,選優(yōu)配強支部班子,并通過集中培訓、外埠培訓等途徑,不斷提升帶頭人能力素質。立足問題導向,著力抓好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認真解決基層支部存在的現實問題,推動支部提檔升級。強化先進支部的示范作用,以示范工程和試點工作為契機,不斷豐富支部功能,進一步提升支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樹立起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
推動組織活動方式的創(chuàng)新,結合不同領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開展特色鮮明的推進載體,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與推動中心工作“兩手抓、兩促進”。
一是推動機關黨建與日常業(yè)務相融合。以學習氛圍好、政治生活好、工作作風好、效能機制好、為民服務好“五好”為標準,引導機關支部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規(guī)范型、法治型、服務型“四型”黨組織。以此為延伸,結合各機關支部實際,大力推廣“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結對式”幫扶機制、“菜單式”設崗服務、“積分式”志愿服務、“定點式”集中服務等經典服務模式,敦促機關黨員“立足崗位做貢獻,發(fā)揮作用做在前”。
二是推動農村黨建與村級發(fā)展相融合。努力推行以發(fā)展經濟明細賬、事務管理公平賬、服務群眾滿意賬、黨建工作責任賬為主要內容的“四賬”工作法,著力解決村級組織抓經濟沒思路、抓管理沒辦法、抓服務沒目標、抓黨建沒方向的問題,幫助其理清全年工作重點任務,打造出“一村一品”農村黨建新格局,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民主管理完善、黨建工作提升、聯系群眾密切共同發(fā)展,不斷增強基層支部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助推黨內政治生活在農村支部“開花結果”。
三是推動社區(qū)黨建與服務群眾相融合。針對社區(qū)黨員類型多、流動性大的特點,創(chuàng)新實施“固本強基”“能力提升”“聯心幫扶”3項工程。通過優(yōu)化組織設置方式、規(guī)范開展組織生活、不斷強化陣地建設,打牢社區(qū)支部組織基礎;通過常態(tài)化開展集中學習、實踐活動、外埠培訓,全面提高社區(qū)黨員綜合素質;通過實行聯建服務項目、在職黨員到社區(qū)報到、引進社會組織走進社區(qū)等方式,為全體黨員搭建起服務平臺,實現黨員知行合一。
四是推動“兩新”黨建與企業(yè)發(fā)展相融合。以不斷擴大“兩新”組織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為基礎,緊緊圍繞促進“兩新”組織黨組織健康快速發(fā)展和夯實執(zhí)政基礎“兩個目標”,充分發(fā)揮“兩新”組織黨組織核心作用,打造黨員先鋒班組、黨員“微承諾”“閃光點+”等“兩新”黨建新載體,努力創(chuàng)建先進黨組織和優(yōu)秀黨員隊伍,不斷引領黨員政治理論學在前、業(yè)務技術鉆在前、生產經營干在前、危難險重沖在前、無私奉獻做在前,推動企業(yè)黨員成長進步與企業(yè)長遠發(fā)展“同頻共振”,確保黨內政治生活扎根“兩新”組織黨組織。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