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曉峰
“小平您好!”作者應中央電視臺之邀參加國慶60周年晚會留影
“小平您好!”——1984年10月1日,參加國慶游行的我們打著這條橫幅從天安門廣場走過。那一年,小平同志80歲,我們20歲左右。
當年,我們北京大學的莘莘學子為了標新立異,在游行隊伍經過天安門廣場時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橫幅,不經意問的舉動,創(chuàng)造了經典的歷史時刻。發(fā)自內心的簡單問候道出了億萬人民的心聲,可以說語言是樸素的,但感情是真摯的。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從1978年再次出發(fā)的中國,開始締造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跡”。
得益于改革開放,恢復了高考制度,使我們有機會步入大學的殿堂,作為80年代的大學生,我們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分外珍惜。
35周年的國慶慶典活動,是在經過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之后,全面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勢下舉行的,這次國慶盛典有一種特殊的意義。很幸運,我們1981級的同學有幸代表學校參加國慶群眾游行,與首都高校的大學生們組成大學生方陣。
1984年9月30日晚飯后,國慶35周年慶典前夜,我們班的同學在一起討論時,總覺得第二天游行時只是呼喊口號、揮舞花束,不能充分表達我們的感情,因此決定自己動手制作一條橫幅表達心意。
可是寫什么標語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有人說“教育要改革”,有人說“改革要加速”……大家都覺得這些標語雖好,但還不能充分地表達心愿。大家談著談著,談論的焦點逐漸集中到了小平同志身上,“沒有小平同志就沒有改革的春天”“恢復了高考,我們才圓了大學夢”“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按照小平同志設計的宏偉藍圖,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經過反復琢磨,大家決定寫“小平同志您好”,這句話最能親切地表達對小平同志的敬意,最能表達對黨中央的領導、對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衷心擁護,最能體現(xiàn)北大學子也包括我們3位黑龍江籍學生對改革開放的心聲。
于是大家就行動起來,郭慶濱去系學生會辦公室取來了做花用的綠紙。當時沒有寫大字的毛筆,書法較好的常生就用布頭蘸著墨汁在彩紙上寫下了6個大字。毛小洪自告奮勇拿來了自己的新床單做襯。幾個同學立刻忙碌起來,把寫好的字往床單上訂,但發(fā)現(xiàn)床單長度不夠,只能訂4個字“小平您好”。
1984年9月30日晚,北京大學生物細胞生物學及遺傳學專業(yè)81級同學在28樓宿舍制作“小平您好”橫幅。左二為作者。
橫幅寫好了,同學們找來三個拖布桿和蚊帳架當支桿,固定在橫幅的中間和兩頭,綁好后小心翼翼地把橫幅裹起來,在外面又繞以彩帶,頂端綴以紙花,這樣橫幅變成了一把高大的花束。標語制作好之后就放在了宿舍的門后,準備著第二天早晨帶到天安門廣場。
當大家忙完這些事情后,已經是凌晨2點多了。休息了不到兩個小時后,凌晨4點,大家在學校集合前往東單待命。
國慶慶典游行開始的時候,游行隊伍按照順序,隨著當時播放的音樂往前走。當時工人隊伍游行播放的是《咱們工人有力量》,農民隊伍游行播放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學生隊伍游行播放的是《歌唱祖國》。
當我們的隊伍快行進到天安門城樓時,周圍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熱烈。經過金水橋時,常生、李禹、于宏實3位同學,猛地高高展開了“小平您好”這個橫幅,一下子,游行隊伍沸騰了,大家對著天安門城樓跳躍呼喊,整個過程大約持續(xù)了幾秒鐘。
第二天,《人民日報》就發(fā)表了我們打著橫幅的這張照片,這一年全國最佳新聞照片、全國好新聞特等獎等獎項,都被《小平您好》包攬。從此“小平您好”這句話和這張照片就成了全國人民共同的記憶,成為一個時代情感的由衷表達。
1985年畢業(yè)后,我回到了家鄉(xiāng)黑龍江,先后在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晨報社、黑龍江棋院、當代體育雜志社等單位從事過教師、記者、編輯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和家鄉(xiāng)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的衣食住行條件更好,思想觀念更為開放,可以說它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的。當前,全球化縱深發(fā)展背景下的中國改革開放面臨著新一輪挑戰(zhàn)。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一方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利益格局開刀,一方面致力于增強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發(fā)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時代之音。我想,下一步改革開放將帶給我們的,仍然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胡蕊huru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