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婉 張祖鵬
摘 要:對違法收入征稅與否,在稅務實踐中一直是困擾稅務人員的現(xiàn)實問題,本文通過深入的分析,認為對違法收入是否征稅的爭論,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其忽略了稅收實踐及違法收入概念與特定時間點的結合,陷入了純理論探討的陷阱。最后得出結論:在有關部門已明確是違法收入的情況下,稅務機關不征稅;有關部門沒有查處、稅務機關在不知是違法還是合法的情況下,一律征稅。
關鍵詞:違法收入;是否;征稅
對違法收入或者所得(以下均簡稱“收入”)征不征稅,這是讓廣大基層稅務人員感到十分糾結和困惑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又不可回避的問題。對這個問題在學界和實務界存在一些爭論,一種觀點主張對違法收入應當征稅;另一種觀點主張對違法收入不應當征稅。下面筆者對這兩種觀點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對違法收入主張征稅和不征稅兩種觀點的分析
對違法收入主張征稅的一方認為:(1)根據(jù)量能課稅原則,應當對違法收入征稅;(2)對違法收入征收并不等于承認其合法性,并不違背社會道德觀念;(3)僅對合法收入征稅不具有可操作性。主張不應當征稅的一方認為:(1)對違法收入征稅違背了稅收的依據(jù);(2)對違法收入征稅違背了稅法的正義性和社會道德觀念;(3)稅收原則并不要求對違法收入征稅。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來討論:第一,在征稅之時對于違法收入是否征稅?稅務機關有無必要判斷其合法性?第二,在征稅以后,非法收入被征了稅是否就意味國家承認其合法性?
支持對違法收入進行征稅的學者強調(diào),法律僅規(guī)定對“收入”課稅,作廣義理解自然包括違法收入。理論上同樣有嚴密的論證,但實踐上是否可行卻值得推敲。首先,法律規(guī)定對收入進行納稅,如果將該“收入”解釋為包括違法收入沒有充分的理由。如果將稅法上的“收入”理解為合法和違法兩種收入,那么同理---是否也應當將稅法上所規(guī)定的“勞務”等概念也是指“合法勞務”與“違法勞務”?如果作出這樣的解釋豈不是法律在賦予違法行為“合法性”,顯然是沒有道理的;其次,對違法收入征稅要解決的前提之一是要確定該收入為違法收入,否則不經(jīng)確定的情況下只能視其為合法收入而征稅。但實踐中,一旦行為已經(jīng)被確定違法,則有相應的罰沒等措施,違法行為人不再具有稅收負擔能力,對其是否納稅問題不復存在。因此,在實踐上是針對當時的合法收入進行征稅,強調(diào)對違法收入征稅只有建立在一個動態(tài)觀察的前提上,即從終局性的結果來看該收入可能是違法,且對該收入已經(jīng)征稅,所以應堅持對違法收入應當征稅。
二、兩種觀點的爭論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
關于違法收入是否征稅的爭論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忽略了與稅收實踐及違法收入概念與特定時間點的結合,陷入了純理論探討的陷阱。這樣的安排可以跳出對違法收入是否進行征稅的局限,有利于稅收實踐的展開。
對違法收入進行征稅首先要解決兩個前提:(1)該收入是否違法或不道德?(2)稅務機關在征稅時是否需要判斷收入的合法性?第一個問題,對于“違法收入”的進行判斷需要有權機關進行調(diào)查和判斷,并提出相關的法律依據(jù)。如果沒有違反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則應是合法收入;如有違反則應是違法。這種非此即彼的狀態(tài)恰恰排除了違法收入的存在空間。根據(jù)現(xiàn)代法治理念,行政機關有權對法律所未禁止的任何行為,并且其行為如未被相關有權機關判定違法,則應推定其合法。針對諸多討論中關于“違法收入的不道德性”爭論也因此沒有多大意義,法律才是一切行為的根本準則。
綜上所述,對違法收入進行納稅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的觀點并不存在根本的沖突,兩者只不過是建立在不同的討論前提之下,這又回到本文關于“違法收入”概念的定義,正是由于定義上著眼點的不同導致雙方爭論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對客觀實踐進行理論研究時,遺漏了重要的限制性條件,即忽視了時間點的限制,使得一個實踐問題被套進純理論的樊籠。
三、違法收入是否征稅在稅收實際中的對策和結論
在已知爭論雙方理論基礎及其分歧根源所在的情況下,更重要的就是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即如何看待違法收入并建立相關稅收制度。本文認為應當擺脫純粹理論的紛爭而從實踐的可行性上進行制度的構建,有三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一,稅務機關對收入進行征稅時是否要探究其合法性;第二,對收入進行征稅后,如果又被有關機關判定為違法時如何處理;第三,收入是否因為被征稅而自動取得合法性。
對于這三個問題的論證前面已經(jīng)分別有所涉及。首先,在進行征稅時并不要求稅務機關判斷收入是否合法:一是稅務機關不一定具有判斷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二是稅務機關無法承擔如此繁重的業(yè)務量。因此對收入只要稅務機關征收時并未被有權機關認定為違法即可,這也符合稅收法定主義原則。對于合法收入與違法收入一并征稅也是量能課稅原則的體現(xiàn),兩者皆有稅收負擔能力,僅對其中一者征收顯然違反稅收公平的理念。
此外,對違法收入進行納稅后可通過后續(xù)制度進行調(diào)整,比如有權機關在稅務機關征稅后再認定該收入為違法收入,作出罰沒等處罰決定時,可以由稅務機關與有權機關在一定層級建立協(xié)調(diào)制度;也可以對所征稅款不予退還。
通過上述的分析、探討,那么在稅收實踐中應當如何把握呢?我們的結論是:對違法收入(所得)是否征稅---在相關部門已經(jīng)查處,并確認是違法的收入(所得)的,如制假、售假,傳銷,礦山越界開采等,明確是違法的情況下,由有關機關對其違法所得予以沒收,稅務機關不再征稅;有關部門沒有查處,稅務機關在不知是違法還是合法的情況下,一律征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釋義》 中國言實出版社 2007年第1版
[2]新編納稅實務叢書《企業(yè)所得稅納稅調(diào)整與申報》編者:張久慧 大連出版社 2009年第1版
[3]《稅務檢查風險問題分析與應對指導》 孫麗英 著 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 2013年第1版
[4]2013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tǒng)一考試輔導教材《稅法》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編 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 2013年第1版
作者簡介:
秦婉,1996年12月4日,女,大連工業(yè)大學,雕塑。
張祖鵬,1994年2月21日,男,河北師范大學,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