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欣
“賣燒餅了!賣燒餅了!”又是那個熟悉的面孔,那聲熟悉的吆喝。
那叫賣聲我已經(jīng)聽了好幾年了,每次一聽到那熟悉的聲音,便拿起錢往外面沖,為的只是吃到那外酥里嫩的燒餅。吃罷這家的燒餅,當(dāng)我再吃其他家的燒餅時,總會不自覺地和這家燒餅作比較,而后對別家的燒餅提出許多意見。只有當(dāng)我吃到這位老人做的燒餅時,才會咂吧咂吧嘴,不停地回味著燒餅的香味。
這是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臉上布滿了皺紋,走路顫顫巍巍的,也許是因?yàn)槟昙o(jì)大的緣故吧!老人很實(shí)在,做出的燒餅總是又大又香。我每天都能在村口看見老人,每當(dāng)老人賣累了,總會坐下來休息一會兒,還會拿出蒲扇扇一扇。
老人剛剛休息了一會兒,幾個調(diào)皮的男孩追鬧著跑了過來。他們聚在一起商量過后,便跑到三輪車旁,拿起幾個燒餅就跑。老人無力站起來追趕男孩們,嘴里只是一聲聲說著:“拿就拿了,別跑那么快,小心摔倒!”
老人每天都會按時出來賣燒餅。即便在陰冷的雨天也堅(jiān)持著。無情的雨打濕了他的褲子,身子也濕了一半。雨漸漸下大了,買燒餅的人也寥寥無幾,老人在無奈之下返回了家。第二天雨停之后,大家又會看到他賣燒餅的身影。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一棵棵大樹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老人更老了,后來便漸漸消失在了我的童年記憶中,街頭再也沒有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叫賣聲了。
可我知道,那聲音已經(jīng)永遠(yuǎn)定格在了我的耳畔、我的心中、我的靈魂深處……
(指導(dǎo)老師:王金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