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青,湯碧瑩
[摘 要] 以廣州城建技工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有效結合的研究為例,分析兩者有效結合的必要性及策略,并闡明兩者相互結合的促進作用,探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有效結合的途徑和方式,從而為技工院校開展心育和德育兩者工作尋找出一個新方向。
[關 鍵 詞]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活動;技工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8-0232-02
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和模式在各技工院校中不斷革新和發(fā)展,在育人功能中產(chǎn)生了一定的研究成效。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原理、技術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德育活動指的是通過道德教育的意義和功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方面起調(diào)節(jié)作用。除了包括道德教育的基本課程以外,還包括具有德育色彩的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是技工院校育人過程的兩個方面,兩者既有交叉處又有平行處,在項目研究中準確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的平衡點,從而實現(xiàn)讓良好的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健康的心理推動德育工作發(fā)展。
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進行有效結合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聯(lián)手德育活動,具有互相促進作用
目前,個別技工院校僅僅依賴為數(shù)不多的心理老師承擔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許多措施和活動的開展猶如蜻蜓點水般,無法達到全方位影響的效果,影響學生成為一個自信、積極樂觀、人際關系和諧、意志品質(zhì)堅強、熱愛生活的人,為此,讓心理健康教育聯(lián)手德育活動是必須的,一方面要讓德育活動中傳播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從而更利于技工院校學生建立穩(wěn)固的思想取向。另一方面,通過豐富的德育活動,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堅強意志能力、心理耐受力等,提升學生的心理調(diào)適能力。如我校在開展“中國夢”德育活動中,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愛國情懷,讓學生認識到面對國家輿論導向時,學生能正確、堅定地表達個人的愛國立場。
(二)德育活動攜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互融合作用
育人需先培育品德,培育品德需先培育靈魂。靈魂是人類的心靈之窗,因此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品德的養(yǎng)成。心理不健康者難以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難以開展適合社會環(huán)境的行為以及難以散發(fā)令人愉快的氣質(zhì)。為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為達到技工院校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使德育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尤為重要。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傳統(tǒng)德育活動如“填鴨式”般照搬教材的知識點,使學生如同捆綁手腳般無法獲得真正的品德教育自由,不利于激發(fā)學生自覺自省,造成學生思想空洞、情感缺失。因此,創(chuàng)新德育活動并且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意義尤為重大。例如,我校在開展“曼陀羅繪畫”德育活動中,讓學生主導課堂,分享他們的“曼陀羅繪畫”中主題設計、圖案形狀、顏色搭配等內(nèi)容,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敞開心扉,主動分享內(nèi)心的小故事,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心理健康教育牽手德育活動,具有相互平衡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承擔著讓學生接受自身的各種情緒和感受,讓學生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從中領悟道理,增強積極的情緒和行為,讓學生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的原理和方法,從而克服消極情緒,矯正行為偏差,促進心理健康。德育活動主要是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愛國主義、養(yǎng)成基本道德規(guī)范,引導技工院校學生勤于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甘于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讓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德育活動,能讓學生更好地調(diào)節(jié)心理平衡與道德需求。例如,我校開展感恩父母主題活動中,讓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學生感受來自班級大家庭的融洽氛圍,通過在德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從而提升德育效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性。
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進行有效結合的策略
在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有效結合必要性的基礎上,在操作層面上,定制了一套既促進學生心育發(fā)展,又促進了學生德育發(fā)展的方案,具體策略如下。
(一)統(tǒng)一德育工作者思想,堅持以生為本
在教育的主體上,應從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逐漸轉(zhuǎn)向以學生為根本。以本校為例,首先,積極主動召開德育工作者主題會議,會議主題圍繞剖析:“90后”技工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新德育活動的難點和意義、談談你對以生為本的看法、以生為本對心育與德育有效結合的作用等。其次,通過主題會議的學習,引導德育工作者線上、線下學習相關書籍報刊,在例會上分享心得體會,讓德育工作者形成“以生為本”的統(tǒng)一思想,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的有效結合起基礎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有效結合應注意主題的統(tǒng)一性
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不僅受心理與行為障礙的影響,也會受到錯誤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的影響,偏離軌道的道德觀念嚴重影響學生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因此應使用科學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導和教育。如,提前調(diào)查學生主動幫助他人的事例,了解學生互幫互助的心理成就感,有針對性地在班級開展“雷鋒月”活動,一方面樹立學生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一方面鼓勵學生突破自身心理障礙主動參與人際交往,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因此,在開展德育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nèi)容和知識,在主題上盡量保持一致,兩者互為補充,達到育人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有效結合應注意實施的有效性
在學生群體中,有極個別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異常,需要進行心理干預或者藥物治療,德育活動對該部分學生的影響力極其微弱。此外,大部分的學生心理正常或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該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自身調(diào)節(jié)、心理咨詢等渠道排解心理問題,德育活動對該部分學生仍存在積極引導的作用。為提高德育活動的有效性,需重視早期對學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的結果,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從解決心理問題和解決思想問題兩方面共同出發(fā),一方面轉(zhuǎn)變學生的心理矛盾、心理沖突,一方面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達到兩者雙贏的局面。如,我校在開展“5·25”心理健康活動,不是通過開講座形式,而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觀電影、手抄報、戶外展板等德育活動相結合,一方面關注心理健康,一方面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德育活動。
(四)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有效結合應注意過程的主體性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學生被動地傾聽。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變化是學生本人,德育活動要體現(xiàn)成效最重要是的讓學生主動參與及體驗,從而達到情感升華、思想改變。為此,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過程中,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教師作為指引、協(xié)助的角色存在。通過雙方協(xié)作,讓學生能夠內(nèi)化提升個人心理素質(zhì)、道德品質(zhì)。此外,在德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強調(diào)戶外活動的成效性,亦可關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團輔、拓展、沙盤游戲等內(nèi)容,豐富德育活動的形式,促進兩者更有效的結合。
綜上所述,以廣州城建技工學校為例,通過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的結合,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通過探索兩者有效結合的路徑,對加強、改進、完善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具有進步意義,為技工院校提供一套參考模板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童之紅.心理學基礎與應用[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2]周如東.論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融合[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0).
[3]藺桂瑞.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教育研究[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4]居繼清.立德樹人視閾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5]石揚令.春風化雨潤無聲:德育工作綜合經(jīng)驗與理論實踐[M].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