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生命的意義在于生而至尊,死而忠烈。生命的意義在于對理想的追求。烈士的由來和作用。烈士的意義。
[關(guān) 鍵 詞]生命;價值;意義;犧牲;英雄;民族
生而至尊,死而忠烈,是生命至高的追求和意義?!傲沂俊边@個字眼凝重而神圣,浸透著多少革命英烈的鮮血和慘痛,吟唱著世上最壯美的旋律,笑傲寰宇:鍘刀前的美麗英靈,碉堡下的高舉塑像,烈火中的鋼鐵意志——他們面對生死,鑄就永恒,踏出一條追求真理的足跡。
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說過,“只有死亡的事實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義問題。這個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只是因為有死亡。假如在我們的世界里沒有死亡,那么生命就會喪失意義”。生命的意義在于追求,在于人生目標的追求。學習英雄精神,培養(yǎng)深厚濃重的情感,學習做人的榜樣,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生死觀,成為具有崇高理想的人,自覺地擔負起社會賦予我們青年的歷史責任。
2014年9月30日是我國第一個烈士紀念日,這是一個國家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是全中國人民的愛國意愿,是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1947年4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把陣亡將士改稱陣亡烈士,從此這成為現(xiàn)代意義的一種光榮稱號和政治待遇。1980年6月4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烈士褒揚條例》,賦予她完整的意義。2011年7月28日公布的新條例,明確了烈士的評定標準。烈士意味著是為了正義,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而臨危不懼,奮不顧身,英勇獻身的人。謹向千千萬萬有名烈士和無名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們都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民經(jīng)歷了旅順慘案、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五卅慘案、濟南慘案、南京慘案等,從魯迅筆下的“看客”到美國枕木下的冤魂,折射了無數(shù)中國人的恥辱史。正因如此,才有了我英雄兒女的抗爭史和奮斗史,也才有了我們的英烈和今天的和平年代。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為人民服務(wù)》中說過:“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睒淞⒄_生死觀的人,一是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中去。二是生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我們要以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為實現(xiàn)中國夢,最終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奉獻青春乃至生命。生命的意義在于有理想有抱負,沒有虛度此生。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話闡釋了生命的導向意義,體現(xiàn)了個體生命的真正價值。生命的意義在于立足現(xiàn)在,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這是對生命的最好回報。往昔已經(jīng)過去,不能沉湎于此,將來只是理想的時空,唯只有現(xiàn)在才是真實鮮活的。生命的意義在于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汪國真說過: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在現(xiàn)實中,有的人對他人和社會冷漠無情;有的人思想極端,滿腹抱怨;有的人視生命如草芥。他們都有一顆丑陋的心靈。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于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同生死,共呼吸,具有崇高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時刻準備著,奉獻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有的人像一頭奶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有的人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有的人視權(quán)錢如糞土,一心為公,鞠躬盡瘁。他們都有一顆偉大的靈魂,人民會永遠記住他!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在戰(zhàn)爭中犧牲的英烈們,他們是祖國的脊梁。從鴉片戰(zhàn)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多少仁人志士為了祖國不受侵犯,奮起抵抗;為了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獻出寶貴的生命。無論是地主階級先進分子和農(nóng)民階級,還是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他們都試圖走出一條國家富強的道路,但是都失敗了。只有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促成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才使中國革命一步一步走向勝利。雖然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革命的道路卻是極其曲折的,經(jīng)過多次與敵人的較量,才由弱變強,最終戰(zhàn)勝了一切中外反動勢力,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在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從工人運動到農(nóng)民運動,從城市暴動到井岡山斗爭,從萬里長征到抗日戰(zhàn)爭,從解放戰(zhàn)爭到抗美援朝戰(zhàn)爭。許多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戰(zhàn)士,為了新中國,戰(zhàn)斗在火線上,戰(zhàn)斗在敵人心臟里,戰(zhàn)斗在冰天雪地中,戰(zhàn)斗在敵人監(jiān)牢里。在這些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涌現(xiàn)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化名施義的鄧中夏,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嚴守秘密,從容就義;河南確山的楊靖宇,在學校好打抱不平,在家鄉(xiāng)燃起革命烽火,在東北,有一支軍歌,一個神馬的傳說;海豐陸豐的澎湃,離開地主家庭,建立革命陣營,變敵人公堂為講堂,宣傳革命,可歌可泣;李公樸、聞一多是民主斗士的杰出代表,寧折不彎,教育楷模,為民主獻身,雖死猶生,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上甘嶺的黃繼光,自告奮勇,挑戰(zhàn)生命極限,撲向敵堡,驚天壯舉,撼動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