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金平
[摘要]選取了全國2007~2016年31個省、市、自治區(qū)相關財政支出數據作為解釋變量,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構建實證模型來分析國家財政支出對農村減貧的影響, 旨在探討貧困人口的減少是否是由于擴大財政支出規(guī)模而實現的。
[關鍵詞]財政支出;減貧;人均純收入
[中圖分類號]F812.8;F323.8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間,國家下撥財政資金數量持續(xù)增加,但扶貧的大規(guī)模財政支出究竟對減貧起了多大作用,眾多的財政支出分項各自對減貧的效果又有多大,學者對此進行了廣泛研究。陶愛萍、班濤和張淑安(2015)選取我國五個省份十年的財政支出數據,對地方財政支出減貧效應在不同省份之間的差異進行了討論,研究結果顯示醫(yī)療支出對于減貧的效果最顯著,而教育支出的減貧效果并不明顯。而倪志良,郝志景(2007)從全國的貧困水平數據入手得出加大教育支出可以提高貧困人口自我脫貧的能力,從而達到減貧的效果。但現有成果中對于財政支出與農民收入之間的關系即財政支出增收效應探討的不多。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各項財政支出對減貧的影響效果,調整政府公共財政支出的方向與結構,更好地促進公共財政支出對減貧的作用。
2 財政支出減貧效應的實證分析
財政支出可以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將發(fā)達地區(qū)或富裕階層的收入分配給貧困者,從而達到資源的再分配,縮減貧困差距。下面對財政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構建實證模型,以分析財政支出分項貢獻率大小。
2.1 數據選擇
由于每年國家貧困線都在變動,貧困的評估標準也在調整。故公布的貧困發(fā)生率之間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選取2007~2016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用INC表示。同時選取我國科學技術支出、農業(yè)支出、教育支出、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社會保障支出五個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分別用SCI、ARG、EDU、HEA和SEC表示??紤]經濟發(fā)展方向面的影響,引入各地區(qū)歷年生產總值GDP作為控制變量。
2.2 數據說明
由于2007年財政分項統(tǒng)計口徑發(fā)生了改變,本文選用2007~2016年的統(tǒng)計數據。其中全國各省級地區(qū)財政支出分項及生產總值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歷年農村居民純收入來自《寧夏統(tǒng)計年鑒》。為了消除價格變化對于分析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選取2007年作為基期,用歷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GDP指數分別對各變量和生產總值進行了平減。同時考慮到可能存在異方差的影響,對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
2.3 實證分析
2.3.1 單位根及變截距檢驗。利用Eviews 8.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了平穩(wěn)性檢驗。結果表明,各變量序列均不存在單位根,即變量為一階單整序列I(0),可以進行回歸分析。2007年至2016年,全國各地區(qū)經濟水平和發(fā)展程度是有較大差別的,建立混合面板數據模型是不適合的,且在模型檢驗時得到了證實。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以上模型檢驗的結果得出應建立雙固定效應變截距面板數據模型。
2.3.2 回歸分析。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2007~2016年財政支出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進行面板數據回歸分析,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在5%顯著性水平下,LNSCI、LNHEA、LNARG、LNSEC、LNEDU均拒絕原假設,且各解釋變量系數估計值均為正,模型檢驗的F值為388.0046,可決系數為0.9808,調整后的可決系數為0.9783,模型的擬合效果很好。
從表2回歸結果可以看出,財政支出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確有著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同時,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從而緩解農村貧困矛盾具有明顯的作用。效果較大的其次是教育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而農林水事務支出和科學技術支出對增加農民收入效果較小。
3 結論建議
加大教育投入,消除能力貧困。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以及實用技術的推廣,積極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加大種植、養(yǎng)殖技術培訓。普遍醫(yī)療服務,防止因病返貧。普遍貧困地區(qū)的醫(yī)療設施服務是防止農村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舉措。解決城鄉(xiāng)貧困人口中病、殘、老的醫(yī)療保障問題,消除他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困境。盡快建立農民工的基本醫(yī)療保險尤其是大病醫(yī)療統(tǒng)籌,以解決農民工的迫切需要。完善保障和就業(yè),促進社會公平。實行勞動力與就業(yè)需求合理匹配為取向的勞動力市場就業(yè)的培訓政策,政策強化就業(yè)服務和職業(yè)教育及技能培訓。加大職業(yè)技能的培訓力度,提高其適應崗位變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陶愛萍,班濤,張淑安.地方財政支出減貧效應的省際差異比較——基于中部五省經驗數據的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5(7):64-70.
[2] 倪志良,郝志景.財政扶貧支出與減貧的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4):19-22.
[3] 許正中.財政扶貧績效與脫貧致富戰(zhàn)略[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