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成人初顯期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研究及對社會工作的啟示

        2018-05-14 17:42:14袁芮
        關鍵詞: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過對上海市6所高校1153名在校大學生實施問卷調查,考察了成人初顯期大學生心理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狀況以及家庭、朋友、社團、銜接性等不同維度的社會資本的影響,并探討了能動性的中介作用。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家庭、朋友、銜接性社會資本與身份成就呈顯著正相關,社團社會資本則與心理健康呈微弱的負相關;能動性對心理社會發(fā)展兩變量均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能動性在社會資本四變量與心理社會發(fā)展兩變量的關系中起顯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結果為整合家庭、學校、社區(qū)等多方面資源促進大學生向成人階段轉型的可能性提供了實證依據(jù)。

        [關 鍵 詞]身份成就 心理健康 社會資本 能動性 成人初顯期

        [作者簡介]袁芮(1988-),女,四川人,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與心理學系講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福利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社會學、青年社會工作、社會服務管理等。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72(2018)02-0077-13

        一、 引言

        人生過渡期通常有很強的不穩(wěn)定性。大學時代是自我成長、心智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但同時也是心理問題、行為問題的高發(fā)階段,例如社會化能力不足、人際關系緊張、心理壓力過大、失范行為增多等。個人在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轉型的階段往往比其他階段面臨更多的抉擇和轉變,特別是離開原生家庭和原有生活圈子,獨立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诖耍瑢W界提倡把18-25歲作為一個特殊的發(fā)展時期來研究,即成人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個體雖已離開青春期但又還未完全進入承擔責任的成人世界。這一時期的年輕人嘗試探索主體身份(identity exploration),不斷面臨職業(yè)、戀愛等方面的劇烈變化,積極關注自我的生存狀態(tài),對自己是否已長大成人感到模棱兩可(feeling in between),而又對未來充滿期許并持續(xù)求索。在新時期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多重影響之下,成人初顯期呈現(xiàn)出不少新的特征,持續(xù)時間更長、狀態(tài)更復雜、風險系數(shù)更高、個體化與兩極化的趨勢也更為明顯。如何合理有效地動員社會網(wǎng)絡資源、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而把握住這一重要的發(fā)展時期,更好地實現(xiàn)向成人階段的轉型,成為本研究關注的重要議題。

        二、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 心理社會發(fā)展、社會資本與能動性

        心理社會發(fā)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泛指圍繞不同成長階段,個體在情感、認知、社會等方面展現(xiàn)出的發(fā)展態(tài)勢與成果。Erikson指出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發(fā)展任務,而每個階段的發(fā)展態(tài)勢又都建立在前一個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否已完成的基礎之上。成人初顯期獨有的心理社會發(fā)展任務包括:成就(如教育、事業(yè))、歸屬(如朋輩、伴侶)、身份(如成人身份、職業(yè)身份、社群身份)。因此,本研究選擇身份成就(identity achievement)、心理健康作為兩個最能代表大學生社會和情緒發(fā)展狀況的變量作為因變量。

        社會資本概念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被學界廣泛關注,它是指嵌入在家庭、社區(qū)、社會組織等社會網(wǎng)絡當中的資源的集合;個人與他人共享價值、信息與資源,建立信任感,強調合作性,最終實現(xiàn)互利互惠。大量研究表明以下幾種社會聯(lián)系(social ties)是處于成人初顯期的大學生獲取社會資本的重要來源,它們包括親屬關系、朋輩群體、課外團體以及與關鍵的機構代理人(institutional agents)之間的聯(lián)結。這些社會聯(lián)系幫助青年人建立歸屬感,同時也在他們向成人轉型的過程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有鑒于此,社會資本的分析框架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即家庭社會資本、朋友社會資本、社團社會資本(associational social capital)、銜接性社會資本(linking social capital)。家庭社會資本指存在于家庭成員關系中的資源,主要通過父母培養(yǎng)子女花費的時間與努力、親子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以及父母對子女社會化的影響(如規(guī)范的習得)等對子女的成長發(fā)揮作用。朋友社會資本指朋友網(wǎng)絡中的實質或潛在資源,反映在朋友互動與友情功能當中。社團社會資本指大學生參與校內外社團或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獲取的資源,反映在團體的信賴度、團結度、互惠性以及個人角色當中。社團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和描畫未來藍圖的重要場所,社團社會資本對成人初顯期的心理社會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銜接性社會資本指大學生在與作為重要他者(significant others)的機構代理人的互動過程中建立的關系,這些重要他者通常包括大學教授、行政人員以及社區(qū)當中其他關心青年成長的成人。

        能動性(personal agency)指的是一系列個體所具備的貫穿其成長歷程的品質,是個體識別機遇、面對挫折、迎接挑戰(zhàn)的能力。這些積極的心理特質包括自尊感(self-esteem)、自控能力(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自我強度(ego strength)等。本研究將選用自尊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抗逆力(resilience)三個變量代表能動性的不同面向。

        (二) 能動性的中介作用

        近年來關于能動性的文獻往往從動態(tài)發(fā)展的視角與系統(tǒng)的觀點出發(fā),把影響青年成長的因素視作各種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同風險因素和保護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之下產生的各種社會資本促進或者阻礙著個體能動性的發(fā)揮。因此,有必要檢視具體是哪些因素促進或阻礙了個體發(fā)揮能動性以及實現(xiàn)心理社會發(fā)展。國外研究揭示了影響能動性形成的包括家庭動力、社會環(huán)境(如學校、社區(qū))等在內的諸多外部要素如父母的照顧、支持、溝通以及參與結構化的課外活動與青年的自尊感呈正相關;與有能力的朋友交往、獲得諸如老師等機構代理人的支持也被視作是提高青年人抗逆力和自我效能感的保護因素。

        社會資本不僅影響著個體素質的養(yǎng)成,而且還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青年的心理社會發(fā)展,個體的能動性就是一個重要的中介變量。一方面,能動性促進了個體由大學生身份向職場人士的轉型,減小了產生焦慮、抑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社會資本與心理社會發(fā)展之間亦存在強烈的相關性。

        (三) 目前研究不足、本文拓展與研究假設的提出

        盡管對成人初顯期這一轉型階段已形成了一定的論述,但現(xiàn)有文獻仍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傳統(tǒng)的以成年人為中心的論述中,過往研究通常視青年為父母社會資本的被動接受者,低估了青年自主尋求有益機會與良好社會關系、影響周圍環(huán)境去學習新知并探索嘗試的能力。其次,以往研究常常聚焦于學業(yè)成就、心理健康,忽視了這一轉型時期其他相關的現(xiàn)象與成果,特別是個體的身份意識。再次,以往研究偏重于考察社會資本的結構或數(shù)量特征,較少關注其功能或質量特征。同時,還缺乏統(tǒng)觀不同類別的社會資本對青年向成年轉型的合力。最后,對社會資本作用的分析忽略了其互利互惠性,即共享這些社會聯(lián)系的人有機會從中習得規(guī)范、獲取能量、提升能力,以期更好地實現(xiàn)全人發(fā)展與自我轉型。因此,對相關的內外因素及其互動關系做詳盡考查,將有助于設計更合理有效的預防與干預項目來服務青年。

        在回顧既有文獻的基礎上,本研究在大學中展開,以期挖掘高等教育階段青年開發(fā)、動員社會資本的能力,成人身份意識的發(fā)展狀況,以及這一轉型時期呈現(xiàn)出的心理健康普遍狀況。本研究關注的基本問題是,蘊藏在不同脈絡中的社會資本如何與個體能動性共同影響成人初顯期的心理社會發(fā)展。本研究提出了兩組研究假設,每組又統(tǒng)攝了幾項次假設,來更細致地考察不同自變量的直接與間接作用。第一,擁有更多家庭、朋友、社團與銜接性社會資本的大學生更有可能發(fā)揮更高水平的能動性,進而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身份成就(H1)。第二,擁有更多家庭、朋友、社團與銜接性社會資本的大學生更有可能發(fā)揮更高水平的能動性,進而保持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H2)。

        三、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對象與研究程序

        本研究選擇上海市作為研究地點。采用了多階段整群抽樣,從而使得樣本更具代表性。首先,在全市范圍內按照高校高、中、低的排名分為3層,每層抽取2所,共抽取6所高校。其次,按照院系名單,在所選大學中逐一隨機抽取10個院系。再次,所選的60個院系中,根據(jù)本科生名單從每個院系隨機抽取20-30位學生。最終,共有1300名學生參與了本次研究,其中1153份答卷有效(有效率為88.7%)。接近半數(shù)參與者(46.3%)為男性。平均年齡20.90歲(標準差=1.44),符合成人初顯期的年齡特征。平均家庭規(guī)模為3.54人,代表了計劃生育政策下核心家庭人口的普遍特征。描述性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詳見表1。

        (二) 測量工具

        為更精確地反映研究模型中的潛在變量,本研究選取一系列指標(或稱測量變量),采用相應的子量表從不同維度對其進行測量。每個子量表的得分即所有題目的得分之和。原文為英文的量表先被翻譯成中文,再通過回譯對照英文原文,以確保量表的準確性。問卷采用五點計分方式(1=非常不同意/從不,5=非常同意/經(jīng)常),參與者依照自身主觀體驗作答。

        1. 因變量

        身份成就通過身份統(tǒng)合、目標投入及職業(yè)能力三個指標來測量。首先,采用C té編制的身份階段統(tǒng)合量表(Identity Stage Resolution Scale)測量大學生在成人初顯期這一階段的身份認同/身份同一性,特別是成人身份和社群身份方面。該量表共有6道題目,例如“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看待自己”、“我有了適合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我找到了樂意長期生活下去的圈子”等。其次,采用Haase等編制的目標投入量表(Goal Engagement Scale)測查大學生在人生轉型期對目標的投入程度。該量表含8道題目,包括“我為了將來擁有一個很好的職業(yè)而投入所有的精力”、“想到未來理想的職業(yè),我會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能成功”等。最后,還采用Ngai等編制的職業(yè)能力量表,已有研究支持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該量表含3道題目,包括“我感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強”、“我感到自己掌握到某些行業(yè)的工作技能”、“我感到自己具有充足的工作資歷”。

        心理健康通過四項情緒指標來測量,考察大學生的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水平。該量表包含積極情感描述詞和消極情感描述詞各2個,要求參與者回答在過去一個月里多大程度上體驗到了這些詞匯所描述的情緒。該量表由Ngai等編制并在香港青年樣本中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題目包括“我感到心情低落”、“我感到灰心”、“我感到開心”、“我感到自己有用”。

        2. 自變量

        目前一套完整的包含多個維度的社會資本量表尚未被開發(fā)和驗證,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根據(jù)社會資本的操作化定義,采用以往研究中已經(jīng)被使用、驗證過的量表和指標。

        家庭社會資本的測量運用了Van Wel編制的親子紐帶量表(Parent Bond Scale,8題)與Ngai等編制的親子溝通量表(4題),共同代表了父母與青年子女的相互關系、互動質量的四個指標,即對父母態(tài)度與行為的認同度、親密感、溝通、父母關懷。題目包括“我常常和父母有類似的看法”、“我感到同父母的關系密切”、“當受到問題困擾時,我會向父母傾訴”、“父母關心我對不同事情的想法或感受”。

        朋友社會資本考察參與者如何感知與親密好友的關系。這12個題目改編自Mendelson與Aboud編制的麥吉爾友情問卷之友情功能子量表(McGill Friendship Questionnaire-Friendship Functions)。該量表涵蓋了友情功能的6個維度,分別是有益陪伴、有效幫助、親密關系、可靠同盟、牢固情感、自我肯定。題目包括“能讓我開懷大笑”、“在一些事情上給我?guī)椭薄ⅰ拔曳判膶ζ鋬A訴秘密”、“即使別人批評指責我,仍和我保持友誼”、“當我緊張的時候,幫助我平復心情”、“贊賞我的長處”。

        社團社會資本考察了對社團特征的感知,包含社群合力與信任、團結感、角色。對社群合力與信任的測量改編自Sampson等編制的社群合力與信任量表(Social Cohesion and Trust Scale),共6題,例如“團隊成員樂于互助”、“團隊中的人值得信賴”。團結感采用Wu等編制的量表進行測量,要求參與者根據(jù)最近半年的社團經(jīng)驗,描述個人對團體緊密感與歸屬感的感知,例如“團隊成員和諧相處團結親密”、“我對團隊有很強的歸屬感”。對角色的測量改編自Putnam有關社區(qū)社會資本的研究,測量個人是否在團隊中擔任核心職位或發(fā)揮重要作用。

        銜接性社會資本考察參與者是否與機構代理人有聯(lián)系,在何種程度上會求助,以及機構代理人是否掌握了豐富的信息與資源。題目改編自Chen等編制的個人社會資本量表之銜接性社會資本子量表。該量表曾在國內使用過,并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能動性的測量包含三個指標,即抗逆力、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鼓媪α勘磉x自Shek等編制的青少年正向成長量表(中文版),反映青年人應對變化與壓力事件的能力,共有6題,包括“面對困難時,我不會輕易放棄”等。自我效能感的測量亦選自青少年正向成長量表,反映青年人對自己完成任務、實現(xiàn)目標的信念,共有7題,包括“將來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大部分取決于我自己”。最后,自尊感的測量采用了羅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反映青年人對自我價值的整體評價。其中文版本已被Yeung驗證,共有10題,包括“我覺得自己有不少優(yōu)點”。

        3. 控制變量

        本研究選用了以下幾個社會人口學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包括性別(1=女,0=男)、年級(1=高年級,大三、大四;0=低年級,大一、大二);成長環(huán)境(1=農村;0=城市)、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的測量由三個指標構成,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職業(yè)聲望、家庭月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反映了家庭的認知環(huán)境和教養(yǎng)水平,參加者按照“1=小學或以下”至“5=本科或以上”打分。這種方法常用于人力資本的研究。父母的職業(yè)聲望分為10個等級,依次是“1=其他”至“10=黨政機關”。家庭月收入分9個等級,依次是“1=低于999元”至“9=高于22000元”。

        (三)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本研究運用了結構方程模型并使用Amos 21.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同時進行對所有潛在變量的估計與復雜自變量-因變量預測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此外,在探討變量之間關系的時候,由于測量過程所產生的誤差并沒有被排除在外,使得測量信度的概念可以整合到路徑分析等統(tǒng)計推論的決策過程中。因此,本研究選用結構方程模型來處理多變量的研究數(shù)據(jù),并采用了最大似然法進行估計,以求更準確地反映潛變量之間的直接與間接作用。本研究的分析過程主要包含對測量模型與結構模型兩部分的測試,只有當揭示實際測量變量與潛在特質相互關系的測量模型擬合良好,方會進行考察潛變量之間關系的結構模型分析。本研究結合了多種模型擬合指數(shù)共同評估模型與觀測數(shù)據(jù)之間的擬合度,包括卡方值、NFI、IFI、CFI及RMSEA。綜合使用多種指數(shù)既能減小樣本量的影響,又可提升對誤設模型的敏感度。本研究依照MacKinnon等提出的三個條件對中介作用進行檢定:(1)自變量到中介變量的路徑系數(shù)(a)須顯著;(2)控制自變量后,中介變量到因變量的路徑系數(shù)(b)須顯著;(3)中介效應(即兩個路徑系數(shù)的乘積a×b)亦須顯著。本研究運用了Bootstrap方法對中介效應進行估計。

        四、 研究發(fā)現(xiàn)

        (一) 成人初顯期的心理社會發(fā)展與核心變量的相關關系

        如表2所示,成人初顯期大學生身份階段統(tǒng)合、目標投入、職業(yè)能力、心理健康等維度的得分均良好,集中趨勢較好。雙變量相關關系揭示所有核心變量之間均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見表3)。即四個社會資本變量之間顯著正相關,與中介變量及兩個結果變量顯著正相關;中介變量亦與結果變量呈顯著正相關。

        (二) 測量模型的檢驗

        在測試結構模型之前筆者首先測試了測量模型。整個測量模型擬合良好(χ2=1639.392, df=322, χ2/df=5.091,p<0.001, NFI=0.919, IFI=0.934, CFI=0.934, RMSEA=0.060),其中NFI、IFI和CFI值均大于0.90,同時RMSEA值小于0.08。所有指標都按照預期的方向落在相應的潛變量上,顯示所選指標能夠在統(tǒng)計意義上合理而可靠地代表潛變量。指標對潛變量的標準化因子負荷介于0.57至0.99之間,滿足了保留指標的常規(guī)標準,即因子負荷需高于0.30。表4顯示了所有指標對于各個潛在變量的因子負荷。

        (三) 結構模型的檢驗

        通過對假設模型的驗證,可以發(fā)現(xiàn)結構模型與數(shù)據(jù)間同樣有良好的擬合度。盡管卡方值很大并且統(tǒng)計上顯著(χ2=1863.183, df=383, χ2/df=4.865, p<0.001),但由于它對大樣本過于敏感,本研究采用了其它擬合指數(shù),并且得出了預期的結果,即NFI(0.912)、IFI(0.929)、CFI(0.929)大于0.90且RMSEA(0.058)小于0.08。兩個因變量被模型解釋的方差均為61%,反映模型具有極強的解釋力。

        圖1展示了標準化的路徑系數(shù)。為簡潔起見,僅標注顯著的路徑。如圖1所示,家庭、朋友、社團、銜接性等四種社會資本與能動性呈顯著正相關。擁有較高水平的家庭社會資本(β=0.232, p<0.001)、朋友社會資本(β=0.329, p<0.001)、社團社會資本(β=0.120, p<0.001)以及銜接性社會資本(β=0.119, p<0.01)的個體,也擁有較高水平的能動性。

        對于身份成就而言,如果個體展示了較高水平的能動性,那么通常在這項結果變量上也會取得更高得分(β=0.590, p<0.001)。高水平的家庭社會資本對身份成就有直接影響(β=0.112, p<0.01),朋友社會資本(β=0.086, p<0.05)和銜接性社會資本(β=0.167, p<0.001)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社會資本(β=0.232, p<0.001)、朋友社會資本(β=0.329, p<0.001)與銜接性社會資本(β=0.119, p<0.001)與能動性呈顯著正相關,這三項社會資本變量也間接地影響了身份成就。相反,社團社會資本(β=-0.017, NS)對身份成就并未產生直接影響,而是通過能動性間接地發(fā)生作用。也就是說,較高水平的社團社會資本有助于培育較強的能動性(β=0.120, p<0.001),進而促進身份成就。綜上所述,能動性被證明是社會資本變量與身份成就之間的中介變量。社會資本變量通過四條中介路徑影響的間接效應分別是0.137,0.194,0.071和0.070(p<0.01)。

        對于心理健康而言,如果個體展示了較高水平的能動性,那么通常在這項結果變量上也會取得更高得分(β=0.802, p<0.001)。僅有社團社會資本有顯著的直接影響(β=-0.065, p<0.05),家庭社會資本(β=-0.014, NS)、朋友社會資本(β=-0.034, NS)、銜接性社會資本(β=0.032, NS)均無顯著的直接影響。然而,由于后三類社會資本與能動性均呈顯著正相關,它們將通過能動性對心理健康形成間接影響。綜上所述,能動性被證明是社會資本變量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變量。社會資本變量通過四條中介路徑影響的間接效應分別是0.186,0.264,0.097和0.095(p<0.01)。

        所有控制變量中,僅有性別和年級兩項對身份成就有顯著影響。相比女生,男生更容易實現(xiàn)身份成就(β=-0.153, p<0.001)。高年級學生也更容易實現(xiàn)身份成就(β=0.191, p<0.001)。沒有控制變量與心理健康呈顯著相關。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與成長環(huán)境對兩個結果變量均無顯著影響。綜上所述,兩套研究假設均被現(xiàn)行分析所證實。

        五、 討論與建議

        (一) 討論

        本研究通過一次大樣本概率抽樣,運用社會資本的分析框架,結合一系列個人與環(huán)境因素,考察了處于成人初顯期的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別的社會資本,能夠直接地影響青年的心理社會發(fā)展,同時亦能夠經(jīng)由能動性間接發(fā)揮作用。換言之,本研究揭示了環(huán)境中的保護因素與個體能動性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及它們在青年向成人轉型過程中的共同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模型擬合良好,這說明有關能動性、社會資本與青年發(fā)展之間互動關系的理論模型,在亞洲地區(qū)特別是中國是適用的。同時,與以往研究強調單個風險因素或保護因素不同,本研究考察了不同類別的社會資本在促進青年轉型過程中的共同作用,特別是社會資本如何在探索人生可能性及應對轉型挑戰(zhàn)的過程中轉化成個人能力。

        研究表明能動性的高低與身份成就、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正相關,這與以往有關能動性的文獻一脈相承,即個人內在資產(如情緒能力、社會能力、清晰的自我形象)增加了個體正面積極發(fā)揮才干的可能性,并有助于提升日常生活的整體福祉。研究結果還支持了有關能動性作為中介變量的假設,也就是說,擁有不同類別社會資本的大學生更有機會展現(xiàn)更高水平的能動性,進而實現(xiàn)社會心理兩方面的健康發(fā)展。這支持了本研究的一個重要論點,即蘊藏在不同脈絡中的社會資本與個人的心理品質密切相關。這也為Lin提出的有關個體、結構互動的論斷提供了實證基礎,即通過積極主動地動員社會資本,而不僅僅是保持這些社會聯(lián)系,個體將會獲得更大收益。從本研究的結論來看,動員社會資本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即是增強個體的心理品質。能動性的中介作用在兩個結果變量與四個社會資本變量之間架起了橋梁,家庭、朋友、銜接性的社會資本均通過能動性間接作用于身份成就與心理健康。這與之前相關的實證研究相呼應,即上述四類社會資本有助于增強抗逆力、自我效能感、自尊感,尤其是在大學生面對職業(yè)抉擇、處理情緒困擾的時候,進而實現(xiàn)青年向成人的穩(wěn)定過渡。

        值得一提的是,社團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心理社會發(fā)展狀況的影響卻是復雜而多元的。單看直接影響,社團社會資本對身份成就并無作用,也僅對心理健康產生顯著但卻是負向的影響。與之相反的是,較高水平的社團社會資本預測了更強的能動性,進而產生了更少的身份困惑與心理壓力。這一悖論可以從以下角度加以解釋。一個可能的方向是對于課外活動的過分關注和過度投入,使得學生在如何平衡學業(yè)與生活其他方面產生很多不適應,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但另一方面,高水平的社團社會資本亦表明其處于一個團結感較高的社群之中,這有益于提升青年的自信心和歸屬感,鼓勵他們以更堅定的決心和更振奮的面貌去面對挑戰(zhàn)和完成任務??傮w而言,本研究在很多方面證實并豐富了既有理論關于參與社團活動強化個體發(fā)展的論斷。

        盡管本研究提出的假設基本都通過數(shù)據(jù)得到了驗證,但有幾點研究局限也值得注意。首先,本研究選用了橫截面數(shù)據(jù),難以在預測變量與結果變量之間建立因果關系。例如,能動性與社會資本也可能存在反向關系,即能動性更強的青年可能會更加積極地動員社會資本來應對發(fā)展任務。因此有必要運用縱貫數(shù)據(jù)來檢定模型中關鍵變量的因果關系。其次,本研究采用自填式問卷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jù),可能缺乏足夠的準確性,特別是有鑒于中國學生避免極端化打分的普遍情況。此外,問卷設計和執(zhí)行方面的問題也可能影響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例如,參與者很有可能誤會了題目或不愿提供真實信息。因此,未來研究可以考慮從多個角度收集信息,包括輔導員關于學生社區(qū)參與的報告等。

        (二) 研究貢獻

        理論上,本研究為社會資本、能動性在推動個人從青年向成人轉型的過程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支持。在生態(tài)理論的框架下驗證社會資本理論,有助于我們從一個更為綜合性的視角理解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青年成長的作用。本研究同時加深了我們對能動性因素作用于心理社會發(fā)展具體機制的認識,回應了以往關于結構性、個體性兩套因素之間孰輕孰重的爭辯,即這兩套因素通過不同的路徑共同影響著青年轉型。

        同時,本研究也初步探索了未來針對高校學生提供社會服務的方向。研究建議引入社會工作,將其放置于一個更為宏觀的社區(qū)脈絡,并且強調不同情境之間的互動(如家庭、朋友、社團與銜接性的社會網(wǎng)絡)。本研究為以往有關高校社會工作理論模型的探討提供了重要的實證支持,特別是家、校、社區(qū)配合模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專業(yè)的社會工作手法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方式,社工與學生之間可以建立更為平等的關系。首先,為推進青年向成人更成功的轉型,可以考慮以本研究識別的幾個社會資本要素為切入點。例如,考慮到家庭支持有助于減少成長風險,可以設計更多的家庭服務項目,倡導父母投放更多時間并關注到處于轉型關鍵時期的子女身上,或者為父母提供形式更多元、內涵更深刻的支援性服務讓他們得以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例如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家庭時間)。也可以通過開辦培訓活動幫助青年習得社會支持與互助的行為,建立支持性的朋輩網(wǎng)絡;鼓勵大學生參加社團及實踐活動,既要銳意發(fā)展學生交流,又要予以妥善引導,加強社團成員個人自我管理能力和互助能力,培養(yǎng)平等互惠精神;進一步豐富并完善生命導師計劃,師生間保持經(jīng)常性的溝通,分享有關能力培養(yǎng)、生涯規(guī)劃等方面的經(jīng)驗與智慧。其次,鑒于目前在年輕人中頗為盛行的從眾或他人導向的趨勢,能動性儼然成為一種樹立青年自主性、完善內心標尺的重要資源。相關工作者可以考慮通過一系列提升能動性的項目,以體驗式學習的方式幫助青年發(fā)展自信心、情緒控制能力、社會能力,尤其是鍛煉面對逆境的情緒管理能力。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成人教育法,它肯定學習者有自我學習的潛能,重視反思、批判性分析及整合的學習過程,鼓勵其樹立以生活為本(life-centered)的學習導向,提倡從特別選定的學習體驗中汲取成長的養(yǎng)分。常用的方式包括定向、宿營、領袖培訓計劃等。

        除了從微觀層面入手發(fā)展社會服務,本研究還倡導政策制定者在宏觀結構層面上做出調整。例如投放更多資源在青年轉型這個議題上,積累更系統(tǒng)化的學術知識,擬定更為長效的干預方案。本研究也為應對高啟的青年失業(yè)率提出了一定的建議。正如本研究所指出的,職業(yè)身份是成人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會應建立更為寬松的外部環(huán)境,鼓勵青年不斷探索與嘗試,提供創(chuàng)業(yè)與靈活就業(yè)的機會,而不只是用一種保護與被保護的眼光來看待青年成長。此外,考慮到青年日益增長的主體意識,亦可考慮推行青年友好的政策,賦予青年更多權利與機會建言獻策。因為從長遠來看,提升青年的福祉實則是提升全社會未來的福祉。

        綜上所述,盡管面臨著經(jīng)濟、教育、勞動力市場轉型等多方面長期的壓力,青年工作者可以充當彌合現(xiàn)有服務缺陷的使能者,善加利用家庭、高校、社會等多方面的潛在資源。只有兼顧青年的內外資源方可更好地協(xié)助青年適應成人社會,實現(xiàn)向成年的轉型。

        (責任編輯:亞立)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蜜桃a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国产精品久久久av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y w| 亚洲综合在不卡在线国产另类|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99re国产电影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欧美 日韩 人妻 高清 中文|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大乳少妇| 91盗摄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喷水意淫诱惑| 国产麻豆精品传媒av在线|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一级成人|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午夜片无码区在线| 国产人妖一区二区av|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国产专区国产av|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 放荡成熟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女同二区五区九区 | 熟女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有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