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池塘
丹麥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國家,擁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國民享受極高的生活品質,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丹麥已連續(xù)四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所以,有充足理由相信生活在此的國民處事開通靈活,思想新潮前衛(wèi)。
然而,29歲的中國南京女孩王小琳在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孔子學院任教期間,卻感受到丹麥人做事古板老套,循規(guī)守舊,就連在中國極其盛行的網(wǎng)購,丹麥人也很排斥。種種跡象表明,這些現(xiàn)象跟“幸福”這個詞好像根本就不搭邊。她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后,才意識到丹麥人的古板守舊竟是幸福感的真正源泉。近日,王小琳對筆者講述了她在丹麥的經歷——
2017年10月,我作為一名教師被派往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孔子學院任教,為期一年。臨行前,我興奮得好幾夜睡不好覺。印象中,丹麥如童話般美麗富饒,女孩一定都是金發(fā)碧眼,如芭比娃娃般漂亮迷人,穿著雖然不會有好萊塢明星那般頂級華麗,但也應是緊跟時尚,引領潮流吧。
可當我下了飛機,走在校園里,卻發(fā)現(xiàn)大學生們穿著樸素,與在中國校園中隨處可見穿一身名牌的大學生有著天壤之別。有次,一位同事告訴我,她穿的風衣是在二手店買來的,我很驚訝,這樣的國民怎么會是幸福感十足?
2018年1月,我感覺耳部不適,幾年前我做過耳膜修補手術,估計是發(fā)炎了。丹麥實行全民醫(yī)保,而且醫(yī)療全免費。每個小區(qū)均有社區(qū)診所,但需提前3天預約。
3天后,我按預約時間來到我所居住的海勒魯普社區(qū)診所就診。醫(yī)生檢查了我的耳朵后,給開了藥,我花了70多克郎(約80元人民幣)買了一小瓶耳藥水。點了2周,耳朵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起來。我再次去診所,醫(yī)生說他對此無能為力,給了我一個耳科診所的電話。
由于那段時間忙,沒去預約。等到有空時,耳朵感染已十分嚴重。我打電話給那耳科醫(yī)生,結果告知醫(yī)生休假一周。我只好再次找到社區(qū)醫(yī)生,他為我又聯(lián)系另一個社區(qū)醫(yī)生。當天,我趕到那診所,醫(yī)生幫我簡單清理了下耳道,開了一點藥。沒想到一周的藥我2天就用完了,由于是周六用完的藥,我周日忍著痛了一天(周末診所關門),好不容易熬到周一,電話給醫(yī)生,才得知診所關門休息3天。
內心崩潰的我又聯(lián)系我的社區(qū)醫(yī)生,表示已不能再等。社區(qū)醫(yī)生再次給我介紹哥本哈根醫(yī)院耳科醫(yī)生的電話,叮囑我說明情況前去就診。我心想,你怎么不早點給我介紹大醫(yī)院呢,看個病這么折騰?
在哥本哈根醫(yī)院耳科,醫(yī)生態(tài)度非常好,在動手清理時,事先讓我知道他下步要做什么。在給我吸耳朵時也會事先告知:這個儀器會產生一些噪音。醫(yī)院設施一流,聚光燈上裝有攝像頭,我能從診室一角的液晶屏上看到我耳內的情況。醫(yī)生說,如果我一年清理耳朵的次數(shù)超過4次,建議我做手術。之后,又做了簡單檢查,給了我一瓶藥水,約好一月后再去檢查。
3月,到醫(yī)院復查。醫(yī)生我說炎癥并未好轉,建議手術:“只有5、6月及9月以后才有空,4月已經排滿了,而7、8月,整個醫(yī)院只做癌癥的手術。”我一時無語。
在丹麥看病可真麻煩,一個中耳炎竟耗時3個月,折騰了幾家醫(yī)院,難道醫(yī)生就不能一次多開點藥?為什么總是休假關門?做手術居然要排好幾個月的隊,這不耽誤病人治療的最佳時間?
后來我才知道,在丹麥,醫(yī)生開藥是有嚴格限制的,不能多開一管,否則就違反了醫(yī)療規(guī)定,嚴重的可以吊銷醫(yī)生執(zhí)照。而醫(yī)生休假也正常,丹麥人很注重個人生活質量,假期一般也都是幾個月前都訂好。如果某醫(yī)生在度假,你打電話說有病人很嚴重,希望他提前回來……那他八成是不會提前回,因為他們接待病患數(shù)目也是有規(guī)定的。
2018年2月末,同事格瑞特邀請我去她家做客。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工作很敬業(yè)。當我到她家時,格瑞特和她的丈夫彼得正在家門口等候。
我以為,在歐洲,房屋裝修風格一定或豪華典雅,或溫馨浪漫。可一進格瑞特家,客廳只有一排看上去很舒適的沙發(fā),木質書架占據(jù)了半面墻。而書架木板看上去斑駁,應該至少十年以上了。
格瑞特熱情地帶我參觀她的各個房間,而彼得在廚房準備晚餐。我順著長廊,來到個小房間,房間里擺著一只發(fā)黃的老虎玩具,“這是你兒子的房間吧?”我笑著問。格瑞特笑著搖搖頭,“是我的房間,那老虎玩具是我童年時的最愛,偶爾我在這里看喜歡的小說、聽聽老歌,墻上是我從少年時期就喜歡的一位女明星。”
我驚訝地問:“這些你都保存著?”我不由想起我小時候媽媽給我買過一個毛絨鴨子,后來因為搬家,就不知所終了。至今,我有時懷念那只毛絨鴨子,因為它陪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生活。
格瑞特又帶我來到一個大房間,里面擺著個巨大的車床和無數(shù)工具,還有一臺發(fā)舊的架子鼓和小童車。格瑞特介紹說這是她老公的工作間,“彼得喜歡修東西,擺弄一些零部件。而架子鼓是他高中時的業(yè)余愛好,偶爾興致來了也會敲上一段,尋找下當年的激情,童車是母親給6歲的生日禮物,他一直珍藏著?!?/p>
丹麥人結婚后,竟連自己童年的喜好都共同保存!我有點想念我的那只毛絨鴨了。盡管我沒結婚,但我知道中國結婚的青年男女大部分都講究新房一塵不染,從里到外都是新的,舊物很少帶著,仿佛婚后把舊的一切都丟掉,這樣才能有信心迎接新的生活。
我一時思緒萬千。其實,每個人的每段生活經歷都不能被割斷,舊物是連接新生活的最好紐帶,從舊物中尋找溫暖的情愫,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種帶有光環(huán)的保護色。而在中國,我們對于過去已習慣性地遺忘,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早已在風中失散。
格瑞特又帶我來到他們夫妻共同的工作室,里面是無盡的書和五臺電腦,墻上擺著19世紀以來他們家族成員的各式照片,他們的祖父母紀念結婚文件也掛在墻上,看著這些長輩的相親相愛的照片,忽然有點明白了丹麥人的幸福感源自哪里。幸福感是內心流動的記憶,是血脈相承的情感,是舊物中溫馨的回憶。
格瑞特的家有很多是老物件,她都能說出與之相應的故事或者一段情感經歷,這在中國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稍微經濟條件好的城市家庭中,已經很少有能保留十年以上的老物件了,都覺得有礙觀瞻。
丹麥的冬天4點后天就暗了下來,格瑞特點起了蠟燭,在燭光的影映下,我和他們夫婦倆愉快地進行晚餐。丹麥人也許是世界上最喜歡蠟燭的國家,一到晚上,往往就會點上好多蠟燭,這種溫馨的感覺,讓人內心充滿安靜祥和。在我記憶中,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有次家里停電,母親點了一根蠟燭,后來,就再也沒點過了。
在這樣溫馨的氛圍下,我們吃著聊著,特別開心。
以前我一直認為中國是自行車大國??傻搅说?,看到大街小巷最多的也是自行車。據(jù)統(tǒng)計,丹麥人口不到500萬,光自行車就有400多萬輛,幾乎人手一輛。置身于此,仿佛讓我回到了舊時光。
如今的中國正逐漸走向富裕,許多家庭都購買了小轎車,自行車早已丟棄不用。但在丹麥,自行車隨處可見,小轎車卻很少見。如果在路上看到一輛駛過的轎車,通常車的后邊特制的架子上,也都掛著一兩輛自行車,這應該是到了目的地后,騎上自行車解決最后一公里。據(jù)媒體介紹,丹麥國民很講究環(huán)保,一切以綠色出行為主,看來,這種理念早已經融入到日常每個細節(jié)中。
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溜達,這時,看到一家超市門前排著長隊,只見門口的廣告牌上寫著:專賣過期商品。
過期商品怎么可以拿出來賣?還這么多人排隊買?我大惑不解,丹麥屬于高度發(fā)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極高,過期產品應該丟棄才對。在中國,買回來的食品等一旦過期了,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丟入垃圾箱。除非那些生活貧困的人,或者一些老年人舍不得丟掉才留著。
走入超市,店鋪面積約100平方米,并不算太大,和普通的超市和食雜店相比,貨品種類和數(shù)量算不上豐富。讓我吃驚的是,買這些過期商品居然大部分是年輕人。
入口處,一個招牌上寫著:“商品保質期通常有兩個含義,一個是過期則不能食用的保質期,通常針對肉類和海鮮;另一個是最佳食用期,是針對面粉糖果一類的食物。我們售賣屬于過了最佳食用期的食品。還有就是過期的調制飲料和膨化食品、表面有傷痕的瓜果蔬菜、包裝信息印錯的冷凍食品等。也就是說,過期產品不等于失效變質產品?!?/p>
現(xiàn)在還不到5點,入口處墻邊的果蔬類貨架已經空了,冰柜里的冷凍食品也少了大半,這里的零售價格只有原價的一半。我發(fā)現(xiàn),進來的人幾乎每人都買了東西,購買熱情極高。
丹麥人不會因為生活無憂而忘乎所以,而是懂得給予。購買過期商品和舊物,在他們眼里稀松平常,并不掉價與跌身份。丹麥的家長一般都給孩子買二手玩具,年輕人買二手服裝等等,這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節(jié)能環(huán)保是他們根深蒂固的理念。
我越來越感受到丹麥人的美好,不僅僅是因為擁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同時,還有丹麥人嚴格的自律。生活福利好,也不能隨意浪費,這是他們認為必須做的責任。
此外,我發(fā)現(xiàn)丹麥人幾乎不網(wǎng)購,大部分人都喜歡逛街,而且樂此不疲。我的學生說:“我喜歡生活的細節(jié),網(wǎng)購會讓一個人變得很懶,如果直接去現(xiàn)場購物,可以在挑選中獲得快樂,也可以迎著風在路上欣賞風景。”
一個11歲的小女孩有著如此的見識,她讓我感受到丹麥人傳統(tǒng)理念的美好。在中國,很多年輕人熱衷網(wǎng)購,整天宅在家里,抱著手機,線上線上忙活,討價還價,退貨訂貨,吃穿住行無所不包,看似便捷,實則真的少了那份購物時的閑情逸致,也少了與人面對面溝通的表達能力。
丹麥是個發(fā)達國家,有些東西看似落后,但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F(xiàn)在的中國物質極大豐富,在一定個人經濟條件范圍內,人們可以任意挑選商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持有“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觀點,唯恐落于人后,遭人恥笑。這時的幸福是一種暫時的擁有,稍遜即逝,而不能永久發(fā)力,很容易讓人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
人的幸福感更來源于內心的豐盈,幸福感更多的是種給予。丹麥人看似循規(guī)蹈矩,古板迂腐,但這是他們獲得幸福感的源泉,他們在給予他人的時候,獲得了內心的安寧,在秉承他人為先的理念下,擁有創(chuàng)造幸福感的能力。同樣,不忘舊日的溫暖時光,幸福感會實時爆棚。
在一個溫暖的午后,我買了一個小小的毛絨鴨玩具,因為,我想重拾那久違的幸福感。
編輯 楊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