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琪
恐懼,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而逃避也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但是,如果恐懼的情緒過于強烈,或者逃避的反應過于頻繁,比如有的人看到蜘蛛、坐電梯或者走在空曠的廣場,體驗到異常強烈的焦慮、恐懼,甚至感覺到自己快要死掉,以后都不敢接觸類似的事物和場景,這很可能是出現了驚恐障礙。
35歲的劉女士,是一名商業(yè)精英,她每個月都會到國外出差,而飛機成為她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就在某次出差的時候突然不敢坐飛機了,這讓劉女士不知所措。而這也是她第一次走進治療室的直接原因。
我們的前三次治療,主要任務是收集信息,并對她的狀況做出評估。劉女士表示,大概在2個月前,自己在準備登機的時候,突然感覺心慌、焦慮,能夠明顯感受到心跳特別快,而且渾身發(fā)抖、出汗。劉女士描述道:“當時感覺自己不行了,我在想是不是要死了。那種恐懼特別特別真實,就像真的要死了似的??墒呛髞砣メt(yī)院做檢查,身體上也沒有發(fā)現問題?!?/p>
由于害怕坐飛機,劉女士沒有辦法正常工作,這讓劉女士也是心急如焚。而且,最近一個月來,劉女士發(fā)現這種恐懼體驗已經泛化,在坐船、坐電梯,甚至是開車的時候,也會體驗到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只是在癥狀的程度上沒有坐飛機那么嚴重。
我曾多次試著引導問她,回憶在最近生活中什么事情與這個癥狀有關。她每次回應都是“沒有”或者“沒想到”。我會推測,她可能真的沒意識到事情的原因,或者說她的關注只局限于害怕坐飛機這件事本身了。直到第四次治療的時候,她才想起與害怕坐飛機有關的一件事。
她回憶道:“我的一個朋友,年齡跟我差不多大,年前的時候我們還在一起玩,還約了年后一起回北京。但是,朋友在過年的時候因為意外突然去世了。我就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好好的人怎么說沒就沒了呢”。一邊說著,她的眼淚開始在眼眶里打轉。
在此之后,由于她忙于家里的事情,也沒有更多地去想這個事。我試著讓她表達出更多的情感體驗和想法,這是面對喪失的一個必經過程。后來,她說道,“我就是覺得人生無常,這件事讓我很惜命,以前喜歡的很多像跳傘、蹦極之類的極限運動,現在都不敢了,也很注意養(yǎng)生了?!?/p>
現在,我們會逐漸看到劉女士的這個想法跟她的驚恐發(fā)作有很大關系。很可能她第一次驚恐發(fā)作的時候,一開始心跳只是稍微有點快(這個有很多種可能,比如喝了咖啡,前一天睡眠不好等等),然后被她很快地捕捉到了,于是她腦海中朋友去世的記憶被喚醒—她很擔心自己會不會像朋友一樣意外去世。而這種想法和擔憂本身又會誘發(fā)更加強烈的焦慮表現,心跳更快、肌肉更緊張,內心也更加擔憂。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不斷強化的循環(huán),最后導致了驚恐發(fā)作。而有了這一次恐懼體驗,下次坐飛機的時候會害怕會不會像上次一樣,做出保護性的行為—不坐飛機。
我問她,你是害怕坐飛機這件事情本身,或者怕飛機會失事,還是害怕驚恐發(fā)作時的感受。她說,害怕失事只是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怕那種感受,不想再體驗那種瀕死感。因為害怕,她選擇了逃避,當然我之后了解到這也是她一貫的處理問題的方式。
在我們之后的治療中,她自己可以意識到,其實剛開始的焦慮并不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只在于她怎么認識這個焦慮,如果她認為它是正常的,可能就是昨天沒睡好,不去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心跳上,很快這種焦慮的感覺就會消失。而這是認知行為治療的一個觀點,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她怎么看這件事。
治療后期,我發(fā)現她基本上理解了自己的癥狀是怎么來的,我想鼓勵她去嘗試一下坐飛機,可以先飛短程的,兩小時左右的,她也說可以嘗試一下,但遲遲沒有動作,我知道她心里的安全感還不足以支撐她去做出這個重要的嘗試。而這個過程不僅僅是盯著焦慮或者害怕坐飛機這件事本身,而是她內在安全感、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提升等更加基礎性的工作。
所以,我們有一部分的治療時間用來討論她的情緒問題。雖然,她每次見我都面帶微笑,但我覺得她情緒不高,經過了解我知道她的生活一成不變,跟同事沒有什么共同話題,身邊沒有朋友,周末就待在家里,沒有人說話,沒有人逛街。我終于可以理解,她那天提到那個朋友為什么情緒會那么大了,這件事情對她的打擊不僅在于讓她覺得生命無常,讓她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意味著她在北京唯一的朋友,那個可以說話、聊天,可以在周末一起逛街的人沒有了。所以,中間有幾次治療,我做的就是聽她說話而已,因為,她太需要一個傾聽者。我們還一起討論了她平時的興趣愛好,我會鼓勵她主動要求男朋友陪自己出去逛街,而不是跟以前一樣兩個人都待在家里。幾次治療之后她的情緒有明顯的改善。
有一天,她告訴我她要從海南飛回北京了,現在就在機場,但這是很多偶然因素導致她必須坐飛機而不是她主動的,她現在整個人很焦慮,腦子都是懵的。在兩次治療的間隔時期,治療師與來訪者一般是不會聯(lián)系的,這種設置本身可以保護雙方各自的利益和空間,保證治療的效果。但是,經過我的評估,在目前這種緊急的情境下需要打破這一設置,我跟她說了一些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她相信自己,之后她就上飛機了。3個小時之后,我收到了她平安落地的好消息。
在第二天的治療中,她很開心,一見我就說了昨天晚上坐飛機的體驗:一開始稍微有點緊張,但想到我們之前談到的事情,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不去關注自己的心跳怎么樣,很快她就沒什么感覺了,后半程的飛行很順利。聽到這些,我也發(fā)自內心地替她開心。后面的治療我們討論了這次成功克服坐飛機的心理障礙有哪些積極因素可以借鑒,為后面第二次嘗試打下好的基礎。
之后她又坐了兩次飛機,都沒有很大的問題,于是我們通過最后兩次咨詢進行了回顧和總結,順利結束了咨詢。我們的治療進行了16次,治療結束后,她不僅能夠繼續(xù)坐飛機,而且自己的情緒和人際關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