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琴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專家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分析民族舞與排舞的相關性和兩者融合的可行性,并深入探討在健康中國視域下民族舞與排舞運動在音樂風格、舞蹈動作、情感表達和服裝道具四個方面的融合運用,以期可以創(chuàng)編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舞碼元素的排舞,吸引更多的大眾參與到大眾健身運動中來。
關鍵詞:健康中國視域下 民族舞 排舞 融合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b)-0192-02
排舞作為將舞蹈、音樂與體育有效融合的大眾健身方式。自2004年排舞引進我國開始,排舞專家在不斷吸納各種舞蹈元素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編出老少皆宜、深受不同年齡和層次群眾喜愛的健身項目。目前,具有藏族風格的《卓瑪》和傣族風格的《荷塘月色》等排舞,正是排舞與民族舞融合的有效例證,但更多的挖掘出民族舞蹈文化元素與排舞舞碼元素融合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創(chuàng)新。本研究以民族舞和排舞運動的融合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以及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排舞與民族舞之間展開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推導出相應的結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的建議。
1 民族舞與排舞的相關性分析
1.1 動作結構的相關性分析
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地域、歷史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造就了民族舞風格迥異的特色。本研究分析了部分民族舞與排舞的動作結構,藏族舞蹈的動作結構可以歸納為柔、屈、顫三大動律特點,連綿柔韌的屈伸,加上顫動盡顯藏族舞蹈的內在風韻。蒙古族舞蹈具有繞圓、擰轉、橫擺扭、擰傾的動作元素;維吾爾族舞蹈則是以墊步、顫步為主;傣族舞蹈展現(xiàn)特有的“三道彎”“一順邊”的造型。排舞作為目前群眾參與性和普及型極強的大眾健身方式。排舞在吸取拉丁舞、民族舞、現(xiàn)代舞、爵士舞和廣場舞等多種元素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編,形成具有統(tǒng)一操舞動作的舞蹈,一方面注重了步伐的規(guī)范性,每一支舞曲都有統(tǒng)一的舞碼元素,如在舞步的步位、腳法行進、方位和轉度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另一方面也展現(xiàn)出個性化特點,如在表現(xiàn)形式方面可以充分展現(xiàn)個人風格等。綜合看來,目前在排舞的動作結構中吸取了部分民族舞的動作元素,因此兩者的動作結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利于民族舞與排舞之間的融合。
1.2 動作內容的相關性分析
每一支舞蹈通過動作與造型的配合賦予其特有的風格韻味,通過對民族舞與排舞在動作內容中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見表1),不同的舞蹈在動作內容上都有其比較有特色的步伐和手勢。如藏族舞蹈有12種基本步伐和7種變化手勢。這些共同規(guī)律構成了整個藏族舞蹈的神韻所在;蒙古族舞蹈主要為腕、肩、“馬步”的動作為主;維吾爾族舞蹈可以歸納為三步一抬,前后點步,墊步,單腿跪蹲等步伐居多,再配合“移頸”“打指”“翻腕”等裝飾性動作點綴;傣族舞蹈則主要是保持半蹲狀態(tài)下腿部做韌性屈伸與顫動、勾踢步等步伐,手的動作豐富,手部動作有平擺翻腕、內曲、單手轉。排舞的舞步則非常自由,吸納了有各種舞蹈的舞步,同時也包含有民間舞的舞步,但對于上肢動作沒有要求,因此練習者可跳出自己的風格,增添了排舞的舞者魅力??梢钥闯?,現(xiàn)有的排舞借助有部分民族舞蹈的動作表現(xiàn)美,也可以說排舞的魅力是以民族舞蹈為基礎的。因此兩項目在動作內容方面的相似性也有利于民族舞與排舞的融合。
1.3 音樂節(jié)奏變化的相關性分析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音樂在民族舞蹈的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其特定的音樂元素。如藏族舞蹈風格多變,具有不同形態(tài)的多風格特征;蒙古族舞蹈的音樂風格非常豪放,形式也比較多變;維吾爾族舞蹈音樂伴奏多用切分音、符點節(jié)奏,弱拍處常給以強奏的藝術處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風韻和民族色彩;傣族的舞蹈音樂采用非常有特色的樂器來演奏,音樂柔和優(yōu)美。排舞選用的音樂豐富多樣,不僅有經(jīng)典的世界名曲,也有現(xiàn)行的流行舞曲,民族舞曲也是選擇的資源之一,節(jié)奏有快有慢,多元的舞曲可滿足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次人的需求。可以看出,民族舞和排舞都與音樂息息相關,練習者通過音樂節(jié)奏和韻律配合肢體動作,詮釋音樂,提高動作美感。兩個項目在音樂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利于實現(xiàn)民族舞和排舞項目的融合。
2 民族舞與排舞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1 民族舞文化的融入,提升排舞的文化內涵
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由于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點,就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民族舞特色。在排舞的創(chuàng)編方面,現(xiàn)有的與民族舞有關的排舞僅僅是部分民族舞動作元素的融入,以及簡單動作的拼湊,在挖掘和融入不同民族舞蹈的文化元素方面比較欠缺。目前的排舞創(chuàng)編將重點都放在“操舞”這個動作方式上,注重舞步的規(guī)范性,所以現(xiàn)有的排舞的編排方式很難上升到更高的藝術層面。長此以往,排舞如果只注重操舞的動作特征,忽略或者沒有關注到情感的交流,只有韻律,沒有信息的傳達,就直接會影響排舞運動的本質。因此,對于排舞的創(chuàng)編,更多地融入民族舞文化的元素,不但在套路中體現(xiàn)其技術水平,還有鮮明的主題風格和育人價值,提升排舞的文化內涵。
2.2 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入,豐富排舞的舞碼元素
動作是一個套路的主體,賦予動作生命,套路作品則會生機盎然;反之,如果一成不變,終究會失去吸引力。不同民族舞蹈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動作元素,將這些民族舞蹈動作元素的融入對于豐富排舞的創(chuàng)編素材和舞碼元素、增加排舞動作的韻味、增加套路的藝術觀賞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3 民族音樂的融入,提升排舞的藝術立體感
音樂是一套動作的靈魂,視覺能夠看到豐富美觀的動作、隊形變換,耳朵能夠聽到與動作一致風格的節(jié)奏和旋律,這樣才是立體的藝術感受。在民族舞蹈中,舞蹈音樂語言除了旋律、節(jié)奏外,還包括音樂的強弱、速度、音色、音質和音調等各元素,這些元素的各種組合往往使音樂更具有魔性,更加深刻地反映民族舞蹈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氣質。在排舞創(chuàng)編中,融入具有民族特征性音樂,如:雪域高原的藏族音樂,或駿馬奔騰的蒙古族音樂,或水鄉(xiāng)竹韻的傣族音樂,或舞動天山的維吾爾族音樂,都能使排舞動作更加生動形象表達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美。
2.4 民族服裝道具的融入,提升排舞藝術表現(xiàn)力
民族舞蹈中的道具和服飾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標志。舞臺空間和場面的感覺因道具和服飾的運用而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道具和服飾在這里成了舞蹈動作的人工延伸,藝術的語言也由此而更為形象。任何一個比賽和表演套路的服裝和道具,都不僅僅是蔽體的功能,而更多的是通過服裝和道具展現(xiàn)舞蹈的形象,配合音樂動作主題,提高其藝術表現(xiàn)力。因此,將民族服裝和道具融入到排舞中,可以增添民族的風格氣息,提升大眾健身操的藝術表現(xiàn)力。
3 健康中國視域下民族舞與排舞運動融合的運用分析
3.1 民族舞與排舞運動在音樂風格上的融合
排舞創(chuàng)編中的音樂可以包括我國民族的音樂特色化及排舞音樂的動感效果兩個方面,動感中突顯著民族色彩。民族舞音樂傳達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各個民族日常生活中與勞作中的真實情感,因此賦有各個民族自己獨特的元素。在排舞創(chuàng)編中,挖掘和更多地融入具有民族特征性音樂,如:雪域高原的藏族音樂,或駿馬奔騰的蒙古族音樂,或水鄉(xiāng)竹韻的傣族音樂,或舞動天山的維吾爾族音樂等都能使排舞動作更加生動形象表達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美。
3.2 民族舞與排舞運動在舞蹈動作上的融合
民族舞所展現(xiàn)出來的動作都反映著各個民族自身的情感和內涵,因此民族動作都具有著獨特的文化特性。排舞與民族舞在舞蹈動作上的融合更需要深入了解各民族舞蹈動作元素進行創(chuàng)編,例如“帶有藏族風格的排舞,動作中就會體現(xiàn)松跨、弓腰、曲背等姿勢;而蒙古族風格的排舞,上肢則保持平穩(wěn),然后手臂和手腕部位耍進行擺、繞、挑、壓等動作;帶有維吾爾族風格的排舞,在動作上則體現(xiàn)挺拔的感覺。這樣創(chuàng)編出來的排舞才能體現(xiàn)真正的民族風格特征。
3.3 民族舞與排舞運動在情感表達上的融合
由于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生存環(huán)境、生活方式及審美特點等方面的不同,民族舞所表達的情感也是獨具特色的。排舞與民族舞的融合也需要考慮到情感表達上的融合。例如:在西藏人民世代生活在廣闊無邊的大草原之上,有著兼營農、牧兩種形式的民族化產(chǎn)特征,又深受宗教的影響,帶有藏族元素的排舞在情感表達上應具有著勇敢、強悍的風格;蒙古族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之稱,帶有蒙古族元素的排舞在情感表達上應具有著渾厚、粗獷的風格;維吾爾族人民兼具勤勞和智慧,他們修渠引水,開語綠洲,對大自然進行改造巧用。具有維吾爾族元素的排舞應具有細膩、穩(wěn)重的獨特風格。因此在排舞與民族舞的融合健身中,應使健身者感受健身方式的同時,也可體驗到我國民族文化的獨特韻味。
3.4 民族舞與排舞運動在服裝道具上的融合
服飾與道具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標志。很多民族舞內容只有通過匹配的服裝才能得到更好的表達。因此服裝和道具的使用對舞蹈者來說就變得十分重要了。舞臺空間和場面的感覺因服裝和道具的運用而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服裝和道具在這里成了舞蹈動作的人工延伸,藝術的語言也由此而更為形象。排舞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創(chuàng)新不同風格的器械元素以及綿麗多彩的服飾,在色彩搭配方面更加靈活多變,更能展示出排舞藝術靈魂的所在。
4 結語
本研究從民族舞與排舞的相關性和可行性出發(fā),深入探討在健康中國視域下民族舞與排舞運動在音樂風格、舞蹈動作、情感表達和服裝道具四個方面的融合運用,以期可以創(chuàng)編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排舞,吸引更多的大眾參與到大眾健身運動中來。
參考文獻
[1] 劉吉峰.對我國現(xiàn)代體育舞蹈發(fā)展的認識與思考[J].大舞臺,2012(11):95-96
[2] 付明忠.體育舞蹈的起源與發(fā)展[J].大舞臺,2013(2):100-101.
[3] 費曉霞.排舞在高校陽光體育運動推廣中的作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1(2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