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雅杰 汪勇攀
[摘 要]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研究生在自我教育管理中的形式也日漸豐富。其中,學術氛圍的營造可以激發(fā)研究生對科研工作的熱情,也能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主要探討了研究生在自我教育與管理中如何大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和科研實踐活動。
[關 鍵 詞] 研究生;自我教育;學術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6-0248-01
2002年教育部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研究生的學術交流活動是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教育部關于設立全國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的通知》(教研函〔2010〕3號)明確指出要設立全國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增加研究生學術交流機會,提供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加強研究生的素質培養(yǎng)。對高校研究生,更應該結合學校、學院、專業(yè)特色,積極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活動內容和形式,努力打造質量高、特色足、影響大的研究生品牌學術活動,從而營造濃厚的研究生學術氛圍。
一、現階段研究生在自我教育管理中學術氛圍的營造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生科研學習時間過少
經調查研究發(fā)現,研究生用于科研學習的時間過少,40%的研究生每天用于科研學習的時間為4小時左右,10%的研究生每天用于科研學習的時間在8小時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學習時間顯著高于碩士研究生,而在碩士研究生中,學術型研究生用于科研學習的時間多于專業(yè)型碩士研究生。
(二)攻讀研究生學位的目的不明確
經調查研究表明,60%的研究生攻讀研究生學位的目的是找到更好的工作;20%的研究生為了繼續(xù)深造;更有8%的研究生讀研目的尚不明確。
(三)讀研后學習動力不足
多數研究生考研成功后認為個人價值得到實現,因此會有懈怠的現象發(fā)生,參加學術交流、學術研討、學術報告的動力持續(xù)下降。調查表明,研究生一年參加的學術交流活動平均在2次左右。
(四)研究生對自我教育管理認知不足
研究生思想意識較為成熟、獨立,但部分研究生過于關注科研學習,因此,對研究生會等群團組織關注較少。在調查中表明,65%的研究生不會主動關注研究生會發(fā)布的相關信息,同時也體現了研究生對信息索取的“不對稱”。
二、營造學術氛圍,搭建學術橋梁
(一)多角度豐富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形式
在研究生層面創(chuàng)辦校級學術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在藝術節(jié)中開拓新平臺,開展“學術十杰”優(yōu)秀研究生評比、優(yōu)秀研究生成果展、專業(yè)學科學術論壇、導師薦書、素質拓展訓練、學術道德辯論大賽等內容的科技文化月,每月制定不同的主題,根據主題開展。這不僅提升了研究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文化意識,而且有力地幫助研究生尋找適合自身的文化項目,拓寬了知識領域,從而指導研究生構建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塑造多文化思維,以支撐其多文化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要求。當然,開創(chuàng)研究生領域的TED——屬于研究生自己的學術演講大賽。在演講中,學術爭鳴,百花齊放。
(二)多渠道拓寬校院兩級聯系
校研究生會可以資助、協(xié)助二級學院開展面向研究生的各類學術活動,并且規(guī)范二級學院研究生會開展活動的各項制度,努力營造學術氛圍。二級學院在舉辦學術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在研究生范圍中積極動員參與、廣泛宣傳的效果,將學術信息及時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鼓動有興趣的研究生參與其中?;顒咏Y束后要認真開展總結工作,發(fā)布活動取得的成效。
(三)多方向全面覆蓋活動對象
有句古語,“名師出高徒”。導師與研究生的密切關系是營造學術氛圍的一種重要途徑。導師的言行舉止也潛移默化地決定了研究生的思維習慣。而導師的師風師德,在學術道德方面的指導也是全方位的。研究生同時也是導師在學術方向上的繼承者。所以,研究生導師肩負著立德樹人,培養(yǎng)綜合素質高、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研究生的重任。在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管理中,可以搭建一個“導師—研究生”平臺,讓導師有一個實驗室之外的平臺能夠充分與研究生交流互動,在第二課堂與研究生相遇,更好地融洽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關系。根據不同專業(yè)學科領域,研究生會可以以二級學院為依托,打造“師道”名家講壇,每兩周邀請一名專家為研究生做專題報告會,內容可以利用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廣泛搜集研究生最想與導師互動的話題,話題可以涉及學術、科研、就業(yè)、職場、心理等各個方面,更好地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促使研究生更加清晰地認識社會道德、科研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
(四)多途徑聯動建立良好的學術機制
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可以走出校園,以校研究生會的途徑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動,可以是同專業(yè)領域,亦可以是不同專業(yè)領域之間的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性、區(qū)域性的研究生學術交流互動。比如,每年陜西省都會舉辦“陜西高校研究生會學術交流論壇”等活動,各高校輪流承辦。
參考文獻:
[1]王明亮,楊玲.研究生學術氛圍影響因素及營造機制探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5(7):68,114.
[2]熊玉英,吳佳潔.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提升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