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然
【摘要】文學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表達方式,充分展示了文字的藝術性。文學不但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語言與文化的藝術感,還能夠?qū)W習到更多有意義的內(nèi)容,從而豐富讀者的內(nèi)心感受,提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能力。文學是人文學科這一領域內(nèi)的一部分,文化修養(yǎng)也能夠理解為人才素質(zhì),它在整個教育界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重在分析文學對于英語教育的意義與價值,并為英語教學做出指導,以求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文學;英語教學;重要性
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作用就在于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并靈活的使用英語,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和表述能力,幫助學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學會運用英語和各個國家的人們進行溝通交流。與此同時,還能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隨著語言的全球化,對于英語教學來說,英語文學的作用無可替代。文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基本功,增強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英語文學在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的發(fā)展背景下,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人們開始關注英語文學。學校作為開展英語文學活動的載體,更需要重視英語教學,創(chuàng)辦和英語文學有關的各類課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中國培養(yǎng)更多有能力,高標準的英語人才。把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文學學習的手段結(jié)合起來,從而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下文列舉了關于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文學教育的策略。
一、讓學生學會全面的閱讀英語文學作品
盡管有一部分的英語教材中只選擇了一些內(nèi)容簡單細化,容易理解的文學作品,可這種行為卻大大破壞了文學作品本身,改變了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與主題。因此,作為教師,就需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手段去找到文學作品的原文進行閱讀,利用和原文相關的視頻或者音頻等來學習作品的整體內(nèi)容。通過這種方式,來打動學生的內(nèi)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發(fā)展各方面能力,幫助學生感受英語文化的內(nèi)涵,體會到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能夠真正掌握作品的寫作手段,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并增強自己對于語言的理解力與溝通表達的能力。
二、能夠準確分析作品
教師在讓學生朗讀作品的時候,需要暗示學生學習主動對文章加以分析,能夠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鑒賞活動引導學生對所欣賞的文學作品進行大致的分析,指出作品中比較有特點的內(nèi)容或者較吸引人的部分,讓學生相互討論,表明自己對于這部分內(nèi)容的認識和看法。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也能夠給予自己的看法,教給學生學會在賞析文學作品時應該從什么角度著手,并掌握賞析文章的策略。當學生自己賞析完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需要結(jié)合作品中刻畫的細節(jié),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不同角度給予學生較為專業(yè)的賞析,教給學生怎樣能夠正確全面地去評析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懂得應該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問題,進而增強學生欣賞文章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綜合水平。
三、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學生在讀完作品后,內(nèi)心往往會遭受劇烈的沖擊,包括對文章的理解,對要表達的情感的認識,因此,當學生在通讀文章以后,應該讓他們寫出自身感受。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使情感體驗與寫作實踐共同發(fā)展。另外還有很多作品中語言的使用與情感的釋放都較有特色,不同的作家所采用的寫作手段也不一樣,大部分學生在讀完后,都會被這類語言所沖擊到,并慢慢的受到熏陶,逐漸掌握各種手段,促使學生在言語溝通上或者是創(chuàng)作方面,都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自己所掌握的內(nèi)容,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增強了他們語言的溝通表達能力。善于寫出自身的觀后感。
四、結(jié)語
縱觀全文,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講授英語課程的時候,應該學會把文學作品融入其中,通過文學作品來進行有意義的言語交際或者欣賞活動,不斷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利用英語文學來體現(xiàn)國家文化和語言的統(tǒng)一性,從而體驗文化的內(nèi)涵和精髓。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有利于增強他們的溝通表達能力和語言能力。因此,作為老師,就應該深知英語文學的重要性,學會通過適當?shù)氖侄螌⑽膶W融入到平時的教學上,既可以達到教學的效果,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謝雪梅.關于英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探討[J].英語廣場,2017(02).
[2]王雪.英語文學中的語言藝術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7(09).
[3]劉巖,張一凡.英語文學中的語言藝術研究[J].才智,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