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韋唯
課程游戲化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讓孩子的學習不是死板的老師交孩子學,而是在他們的游戲中得到相關的知識經驗,在游戲中學習科學道理。眼下,戶外大區(qū)域活動就是最該的證明。戶外區(qū)域顧名思義就是在戶外來進行區(qū)域活動游戲,在戶外的優(yōu)點就是幼兒的活動空間比較大,互相間的干擾很少。而且在戶外孩子們可以找到不同年臨段的孩子成為“玩伴”,每個年臨段的孩子社會經驗不同,孩子們互相教有,無形當中學習到了課程中中學不到的東西。這種獨特的讓幼兒認識世界的方式,更好的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游戲和實踐獲得多方面的經驗。
下面我就來具體聊一聊我看到的游戲化的大戶外。幼兒園里最近開工新建了一個玩水池,孩子們每天都在問我:“余老師,這個‘游泳池什么時候能建好???”“余老師,這個我們可以玩嗎?”“老師老師我可以帶水槍來玩嗎?”玩水是幼兒的天性,我的女兒馬上快要六個月了,每次洗澡都是她最喜歡的事情,之前她洗澡的時候兩個小手會緊緊的抓住澡盆,對澡盆的玩具不會感興趣,現(xiàn)在她開始慢慢對澡盆的小黃鴨、海洋球感興趣,有時候一聽到小黃鴨的叫聲就會到處尋找她的澡盆。由此我也聯(lián)想到我們班級的孩子們真的去玩水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呢?我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措施呢?在我每天的思考中學校的玩水池竣工完成了,這天早上孩子們興奮地對我說:“余老師,‘游泳池建好了!”
孩子們一直期盼的玩水的時刻終于來了,他們把水槍、小水桶、雨衣、雨鞋……帶來了學校,孩子們第一次嘗試玩水會很興奮,但是有的孩子不是特別會玩,他們不小心的話,肯定會滿身都是水的。所以我也提前通知了家長多準備一套衣服到幼兒園,萬一濕了可以及時更換。那天孩子們玩的真的好興奮,有“水槍大戰(zhàn)”“愛心澆菜”“大腳踩水花”……他們玩的不亦樂乎。就這樣他們樂此不彼的玩了整整一個星期。但是一周后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他們不感興趣了,越來越少的孩子來水池游戲了,這是為什么呢?
活動后我最這件事情進行了反思,孩子們在對玩水的游戲有了一些經驗和興趣之后,因在原來的基礎上在創(chuàng)新一些想法,玩水不應該知識簡單的玩,我重新設定了目標,玩水也可以通過其他感官來進行游戲,孩子們可以通過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小手摸多種方法來取得知識體驗,這樣孩子或許可以更好地感知水的特征。體驗不同的玩水方法體驗游戲的快樂。 我和搭班老師一起想了一些游戲的方法。
在游戲中,孩子們天真無邪,他們的想象力大到你無可想象,他們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可以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孩子的天性,不論是課程活動中還是游戲活動中,為孩子營造輕松、愉快自主的學習氛圍,只有孩子們自己主動的參與游戲,他們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發(fā)現(xiàn)游戲活動中的知識。
在我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我對開展戶外活動和游戲有了幾點個人的想法和研究。
一、豐富的物質環(huán)境是幼兒參與活動的材料保障
身為幼兒園教師我的家里人都給我起了個綽號“垃圾回收站”,原因就是我走到哪里都會隨手撿起被丟棄的瓶子、紙盒、易拉罐、蛋殼、泡沫、各種種子殼等廢舊物品,但是僅僅靠一人之力肯定是不能更好的完成收集材料這件事情,所以我就會利用我收集回來的廢舊物品制作成游戲物品,孩子們都非常的喜歡,他們就會問“余老師,這個是不是用紙盒做的”“這個是用瓶蓋子做的”“這個我知道是一次性紙杯”等等這樣的問題和結果。這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搜集廢舊物的興趣,我在班級里提供了多個材料箱,上面貼上了分類的圖標,孩子們都會幫我一起收集各種材料,每天都會看到有小朋友把材料帶過來投進我們班級的材料箱,我們的材料就越來越豐富了。其實就像我女兒洗澡的事件一樣,不同時期對同一件事情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學校里的材料也是一樣的,選擇投放到各戶外區(qū)域活動中的材料,要根據幼兒的知識基礎和實際能力設計活動內容。
二、操作性強的區(qū)域是幼兒參與活動的游戲需要
正是因為孩子的興趣點不會在同一個地方,今天的項目是他感興趣的他就會參加,反之他就會去選擇其他的區(qū)域游戲了。這些區(qū)域的設置,不斷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欲望,孩子們在他們喜歡的活動區(qū)里常常是百玩不厭,玩的花樣疊出。記得有一次小朋友們在戶外玩建構區(qū),他們之前都是用紙磚、各種瓶瓶罐罐建構房子,但是這次我們在建構區(qū)里投放了帳篷,孩子們興奮的不得了,但是孩子們也有了更好的想法,他們用之前的紙磚、瓶瓶罐罐、給帳篷做了一個“圍欄”,他們說這是他們的城堡,要用磚頭給它保護起來,像城墻一樣,不讓壞人闖進來?;顒訁^(qū)的創(chuàng)設增加了幼兒合作、協(xié)商的氛圍,增進了師幼之間和幼兒之間的感情,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三、有效的教師指導是提高幼兒戶外區(qū)域活動的前提
讓孩子們做他們游戲真正的主人,老師要學會放手讓孩子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去探索,去研究,他們會發(fā)現(xiàn)更多,學到更多。在建構區(qū),幼兒除了可以用各種積木進行活動外,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會利用磚頭來搭建爐灶,用它來進行烹飪;在餐館中,孩子們還利用了運動區(qū)的自行車進行了外賣服務的游戲;種植區(qū),孩子們不僅可以體味種植的艱辛,更能品嘗收獲的快樂…… 只有把游戲還給孩子,他們才能真正嘗到游戲的快樂。
在大戶外游戲中有兩個因素最為重要,那就是時間和空間。如若我們的時間空間安排的合理,會導致很多環(huán)節(jié)不流暢,閑置的空間多出來,孩子的游戲活動等待時間過長等等。所以我們打破了以往統(tǒng)一化的時間安排,給老師和孩子彈性的時間作息,除了每天的入園、放學、午餐和正常的教學活動外,其他時間每個班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靈活把握,合理安排。這樣下來,一來可以保證孩子的正常規(guī)律生活,二來孩子也有了更加充足的活動時間。在游戲中我們也打破了班級年齡的界限,哥哥姐姐帶領弟弟妹妹游戲也是另外一種更加貼近生活的游戲體驗,在這樣的游戲環(huán)境下孩子才是真正的參與了“課程游戲化”!
我們的教育理念和環(huán)境都不停地改變,所以作為老師我們需要不停地重新學習,不停地重新認識幼兒的課程,孩子們在游戲化的環(huán)境氛圍中去學習,自主選擇想玩什么,和誰一起玩,體驗到什么,學習到什么,才能更好地展示出我們的“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傊?,把游戲還給孩子,讓教育回歸生活是戶外區(qū)域活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