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2017年9月,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淮海路派出所接到大學生小張的報警,稱其在找工作的時候被騙了,不僅自己被騙,還有其他同學也一起上當受騙。原來,小張是南京某高校的畢業(yè)生。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他很快就被一則免費培訓上崗的啟事吸引,啟事上面寫著:吸收儲備人才專業(yè)設計免費培訓,培訓結束立即上崗。在看了培訓內(nèi)容后,小張覺得,這個培訓就是為自己這種計算機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量身訂制的,對口的工作難度不大工資還高。他想都沒想就投遞了簡歷,同時還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幾個同學。
發(fā)布啟事的公司承諾,3個月培訓結束后,會確保學員能通過考試,就可以享受該機構和其他企業(yè)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進而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小張和其他4名同學繳納了200元定金并預約了培訓。然而,培訓課程結束后,他們都沒找到和培訓內(nèi)容對口的工作。不僅如此,該公司當初承諾的免學費也是一個騙局。簽訂協(xié)議之前,他們曾被告知課程的全部費用一共10800元,因為都是學生,不用一次性交清學費,只要簽一個協(xié)議就可以培訓,就業(yè)后再交費。等到小張和同學們上完課發(fā)現(xiàn),他們簽署的協(xié)議其實是貸款合同。秦淮警方走訪了不少參加該公司培訓的人員后發(fā)現(xiàn),這些人的情況都和小張差不多,固定證據(jù)后抓獲該公司5名負責人。
案件分析
本案中的受害人大多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嫌疑人正是利用了大學生急著找工作的心態(tài)行騙。
對比傳統(tǒng)的招工詐騙,“培訓貸”顯得更為隱蔽,詐騙手段經(jīng)過了層層包裝,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較少根本無法分辨。警方在訊問嫌疑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公司以前就是做人才培訓的,但是由于經(jīng)營狀況不佳,這才和小額借貸公司走到一起。
學生一旦接受了培訓,就把找工作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培訓上,一般人都不太舍得中途退出,所謂的高薪崗位就是吊住學生最好的誘餌。再加上培訓中,“老師”不停洗腦,很多人在上當后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騙的。
民警在回訪受害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不少人結束培訓后一直在家苦等就業(yè)通知,意識到被騙時為時已晚,嫌疑人早就改頭換面不見蹤影。
最后,因為所謂協(xié)議條款眾多,并沒有人對其合理性進行調(diào)查,大部分人都稀里糊涂地簽了合同,等接到還貸通知才追悔莫及。
警方提示:面對各種招工騙局,閱歷較淺的畢業(yè)生如何才能避免被騙?認清目前的騙局種類非常必要。
最簡單的詐騙是“李鬼”單位,找一個假的單位來招聘,一旦有人上當直接讓你繳納服裝費、工作證費等等費用,交了錢后對方就說過后通知,然后錢就到了對方的口袋沒了下文。如果招工單位上來就要收錢,那么十有八九有問題。
網(wǎng)上招工詐騙。一般騙子都是打著可以在家工作、工作形式輕松、工資日結等幌子行騙,其實就是刷單賺錢。刷單一般都會從小筆金額刷起,從500元到800元再到1000元甚至10000元,騙子才下手行騙。前面賺到的錢都回了騙子手中不說,還要倒貼上一大筆。
本案中提到新型詐騙“培訓貸”,不管是對方拿出什么樣的優(yōu)惠和條件,受害人還是要自己掏腰包,只要拒絕繳納對方之前沒有提到的費用,那么就不會上當。
有些“培訓貸”靠著講座洗腦、單位實習、名額有限等由頭一步步“逼”受害人繳費,所有這些騙局都是圍繞著找工作施行。然而,卻很少有人去調(diào)查一下,這些公司是否存在。其實,核實對方公司真實性的辦法很簡單,不管是去工商管理部門還是找公安部門都能輕易得到可靠結果。在交錢前,各位學子不妨多個心眼,就能有效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