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法武 王媛媛 馬向東
摘 要:隨著油田進入高含水開發(fā)后期,因大泵、電泵等大排量提液、措施改造等原因造成地層結構的破壞而導致地層出砂。在清砂施工中常遇到地層漏失的問題,并對漏失嚴重的油井漏失原因進行分析:地層能量降低幅度大導致油層靜壓壓力值??;沿射孔通道形成高導流能力的孔道。本文通過對漏失井幾種清砂工藝:機械撈砂、暫堵劑堵漏沖砂、涂料砂堵漏沖砂、大排量沖砂以及氮氣泡沫沖砂的應用進行比較,提出涂料砂堵漏沖砂是解決漏失井沖砂不返的最有效方法,值得推廣應用。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能較好的指導現(xiàn)場施工。
關鍵詞:水力沖砂 漏失井
1.油水井出砂原因、危害
隨著油田的開發(fā)生產(chǎn)進入特高含水后期。大泵提液、電泵提液是油田穩(wěn)產(chǎn)的重要措施之一。隨著大排量的提液導致油水井的出砂問題越來越嚴重。油井出砂是指地層中的松散砂粒在生產(chǎn)壓差的驅動下,隨產(chǎn)出液流向井底。一部分被產(chǎn)出液攜帶至井口;另一部分直接沉積或由于密度差的作用重新沉積到井底,而造成井底積砂。
1.1造成油井出砂的原因
1.1.1內(nèi)因---------砂巖油層地質條件
油層巖石的性質及單井控制范圍內(nèi)目的層應力分布狀態(tài)是造成油井出砂主要原因,有以
下幾方面:
1.1.1.1油層巖石應力場的不均衡分布是造成巖石結構破壞的主要因素。
1.1.1.2油層膠結類型、滲透率影響。
東營組、沙一段、沙二段,巖性從粉砂巖到礫狀砂巖。膠結物含量少,碳酸鹽含量低于1%,泥質含量為4%-6%。膠結類型以接觸式、孔隙接觸式為主,其次為支撐---接觸式膠結,能形成良好儲油孔隙。這種儲層具有孔隙度大、滲透率高、砂巖膠結強度低,油層易出砂的特點。
1.1.2外因---------開采條件
1.1.2.1油田注水可使儲層中粘土膨脹分散、溶解,會隨地層流體遷移從而使地層膠結力下降導致砂巖地層出砂。
1.1.2.2油水井工作制度不合理造成出砂。(主要原因)
大泵、電潛泵提液、水井噴水降壓等會造成油層結構破壞,引起出砂。生產(chǎn)壓差過大或采液速度過高時,地層中液體的滲流速度大。越靠近井壁,液體的滲流速度越大。具有很高流速的地層流體將對地層中的巖石產(chǎn)生巨大的沖刺力,加大地層流體對地層砂拽力,易引起油井出砂。
1.1.2.3油田的長期開采,地層壓力不斷下降。地層中的原油脫氣,導致原油粘度增大,使其對孔隙中的砂粒的攜砂能力增加,引起油井運移出砂。
1.1.2.4過度酸化和重復壓裂等油層改造措施破壞巖石結構會造成出砂。
1.2.油水井出砂的危害
1.2.1導致油氣井產(chǎn)量下降甚至停產(chǎn)(砂埋生產(chǎn)層或砂卡活塞等)。
1.2.2出砂易造成井下設備的磨損。
砂子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其性能堅硬。在井下容易對抽油泵泵筒、活塞進行磨損,易引起泵效下降、產(chǎn)量降低。
1.2.3出砂易導致套管損壞,嚴重的將使油水井報廢。油層出砂致套管損壞有兩方面的原因:
1.2.3.1長期出砂對射孔炮眼產(chǎn)生摩擦作用,使炮眼孔徑變大,套管壁變薄,抗壓強度降低致套管損壞。
1.2.3.2隨地層出砂量不斷增加,套管外地層空穴越來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往往會導致突發(fā)性地層坍塌,造成套管損壞,嚴重可導致油氣井報廢。
1.2.4修井工作量增加。
2.清砂方法及漏失井漏失原因
2.1清砂方法.對油水井的出砂必須采取積極措施及時清除積砂,才能保證油水井的正常生產(chǎn)。油田現(xiàn)場通常采用的水力沖砂、機械撈砂兩種清砂方法。
2.2油井漏失嚴重原因.在進行水力沖砂施工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地層漏失嚴重(泵入液量>井筒容積的2倍)的情況。由于地層存在漏失,無法建立循環(huán)就不能將井筒內(nèi)積砂及時的清理出井筒,達不到清砂的目的。分析地層漏失嚴重主要由以下兩方面引起:
2.2.1地層能量降低幅度大導致油層靜壓壓力值小.隨著地層孔隙液體的不斷采出,由于井網(wǎng)不完善、地層存在大孔道或注水層、采油層聯(lián)通不好等原因造成注水達不到補充地層能量的要求,地層能量下降,油層部位的靜壓壓力值變小。地層虧空比較嚴重的井大多都是電泵、大泵提液井,此類油井因采液強度大,并伴隨出砂。
2.2.2沿射孔通道形成高導流能力的孔道 .由于出砂,沿著射孔孔道出現(xiàn)縫隙??紫杜c縫隙相連,由原先滲流阻力大的徑向流變?yōu)闈B流阻力小的管流,導流能力增大幾十倍至上百倍,致使沖砂液大量漏失。
3.漏失井清砂工藝
為達到清砂目的,對漏失嚴重油井常采用的清砂工藝有以下幾種:
3.1機械撈砂(軟撈砂、硬撈砂)
3.1.1原理.利用油管或鋼絲繩將撈砂泵與沉砂管下入井內(nèi)液面以下,探到砂面后。通過上提下放管柱或游動大鉤帶動撈砂泵進行抽吸,將井筒內(nèi)液體與砂子抽入沉砂管內(nèi)。砂子沉入沉砂管,液體從泵筒上部的篩管排入油套環(huán)空內(nèi)。通過柱塞不停的往復運動,撈出井筒積砂。提出沉砂管與撈砂泵,即可將砂子帶至地面,達到清砂目的。
3.1.2撈砂成功率低的原因
3.1.2.1井況原因導致(套管有縮徑變形、彎曲、井斜斜度大等)。
3.1.2.2撈砂泵自身原因(撈砂泵磨損、撈砂泵抽吸力小、撈砂筆尖結構等)。
3.1.2.2井筒內(nèi)有異物(井內(nèi)有電纜卡子、護罩、碎膠皮等落物)導致?lián)粕坝鲎琛?/p>
3.2暫堵劑堵漏沖砂
3.2.1原理
油溶性暫堵劑:油溶性暫堵劑由分散劑、油溶性樹脂和其他特殊添加劑配制而成,利用油溶性樹脂封堵大孔道,防止井筒液體向地層流失,油溶性樹脂能夠溶解于原油中,恢復地層滲透率。 水溶性暫堵劑:為微溶于水的化合物和無機鹽類組成,并對表面進行處理。在常溫下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在地層溫度下,可通過架橋、充填和變形等作用,在地層表面形成一條低滲透性的暫堵帶,從而阻止入井流體的浸入和傷害。水溶性暫堵劑可被水逐漸溶解而自行解堵。
3.2.4暫堵劑堵漏沖砂無效的原因
3.2.4.1油層嚴重漏失,井筒周圍地層孔喉半徑變大,形成大型管狀孔道,不利于暫堵劑的架橋、充填以形成有效地暫堵帶。
3.2.4.2由于受成本控制,對于漏失嚴重的井未采取應加大暫堵劑用量措施。
3.3.涂料砂堵漏沖砂
涂料砂顆粒進入縫隙后架橋首先堵塞縫隙狹窄處或漏失方向變化處,當涂料砂顆粒在縫隙處架橋成功后,隨著涂料砂的加入,涂料砂在縫隙內(nèi)開始滯留、堆積,逐漸堆滿縫隙,使縫隙轉為“孔”,此時漏失有減緩現(xiàn)象。隨涂料砂繼續(xù)加入,開始在空洞內(nèi)堆積、排列。當涂料砂堆滿空洞時,使液體由原先的“管流”轉變?yōu)椤皬较蛄鳌?,地層漏失現(xiàn)象基本消失,隨著涂料砂的逐漸加入,地面泵壓會升高。此時停止加砂,建立起循環(huán),通過沖砂液將井筒內(nèi)沉砂攜帶出井筒,達到清砂目的。
4.建議
針對目前漏失井清砂工藝的應用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4.1對漏失嚴重的油井建立清砂臺賬(清砂工藝、采用堵漏措施、堵漏材料用量、效果等),為下次作業(yè)隊施工提供依據(jù)、借鑒。從而避免重復多次沖砂施工,增加成本支出,延長施工周期。
4.2加強地質資料中施工工序過程中的描述,保證網(wǎng)上數(shù)據(jù)的準確。為下次作業(yè)施工提供借鑒。
4.3研制新型涂料砂,減少凝固時間,滿足現(xiàn)場施工。
4.4配套大抽吸撈砂泵,改進撈砂筆尖結構使其適用范圍更廣。
4.5對目前應用的暫堵劑固相顆粒尺寸進行調(diào)整,增加架橋顆粒直徑,降低暫堵劑用量,提高暫堵效果。
參考文獻:
[1]連經(jīng)社 張武威等著 勝坨油田采油工藝技術 中華石化出版社(2004)
[2]袁謀 計兆紅等著 勝坨油田開發(fā)技術 中華石化出版社(2004)
[3]孫樹強著 井下作業(yè)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