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英
(百色市人民醫(yī)院,廣西百色533000)
腦梗死屬于常見神經(jīng)內科多發(fā)病,致殘率、致死率極高,多數(shù)患者伴有偏癱,且以老年人為主[1]。老年腦梗死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而且神經(jīng)功能缺損嚴重,需積極做好治療與護理。為了進一步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應用在腦梗死偏癱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我院展開了如下研究。
選擇我院2017年1-8月收治的118例患者進行研究,入選對象確診為腦梗死[2],且有不同程度偏癱,愿意配合研究,排除失語、癡呆、意識障礙等患者,可獨立完成問卷調查。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每組59例。對照組:男32例、女27例;年齡60-82歲,均值(69.8±4.3)歲;病程 1-16年,均值(7.6±2.3)年。研究組:男34例、女25例;年齡60-81歲,均值(69.4±4.7)歲;病程 1-17年,均值(7.4±2.6)年。前述資料上兩組患者比較無差異(P>0.05),可比。
兩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神經(jīng)內科藥物治療,對照組之后按照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研究組則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待進入恢復期、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實施主動鍛煉、被動鍛煉等措施,具體如下:①被動鍛煉:協(xié)助患者按摩患肢,通過安撫性推摩與擦摩及揉捏等方式處理,從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近心端往遠心端處理,由淺及深、先輕后重、從慢到快,每次時間20min,每天2次。同時協(xié)助患者完成肩、肘、膝、髖、指等關節(jié)屈伸與伸展等活動,每個關節(jié)進行20-30次活動,每天2-3次。②主動鍛煉:協(xié)助患者完成下床站立行走等鍛煉,每天3次,并根據(jù)他們的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的時間與活動量,從開始的站立訓練逐步恢復到上下臺階鍛煉。③日常功能恢復訓練:對患者進行早起取物、喝水、移動患肢等訓練,肌力恢復后逐漸實施抓握與解扣及穿衣如廁等活動,每次半小時,每天5-6次。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評分(評價運動功能)、ADL評分(評價日常生活能力)、NIHSS評分(評價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進行測評,并評價護理滿意率,采取統(tǒng)計學分析。
護理滿意率采取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護理結束后進行現(xiàn)場調查,問卷評分100分,包括非常滿意(≥90分)、一般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滿意率按照一般滿意率與非常滿意率之和計算[3]。
利用SPSS19.0分析,以百分比%、卡方(χ2)檢驗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s)、t檢驗處理計量資料,將P<0.05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30例、一般滿意25例、不滿意4例,滿意率為93.22%,對照組非常滿意18例、一般滿意22例、不滿意19例,滿意率為67.79%,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兩組患者護理前FMA評分與ADL評分及NIHS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結束后研究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評分、ADL評分、NIHS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評分、ADL評分、NIHSS評分比較(±s)
注:與護理前相較,*P<0.05;與對照組相較,#P<0.05。
組別F M A評分 A D L評分 N I H S S評分研究組(n=5 9)對照組(n=5 9)護理前2 7.9 8±5.2 2 2 7.8 8±5.4 1護理后4 9.0 8±7.4 5*#3 8.7 7±6.1 2*護理前2 8.6 9±3.4 2 2 8.9 3±3.5 2護理后6 8.7 8±8.7 6*#4 6.7 4±6.7 0*護理前2 9.0 8±5.3 4 2 9.3 2±5.1 2護理后1 0.0 9±2.1 1*#1 6.7 8±3.4 2*
腦梗死屬于常見疾病,偏癱是其主要表現(xiàn),對患者的生存質量、日常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針對腦梗死偏癱患者除了及時做好診斷與治療,更要做好他們的護理干預,尤其是早期康復護理,除了可有效刺激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可增強大腦皮質活動能力,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與反應性[4]。我院將收治的118例腦梗死偏癱老年患者進行了分組研究,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則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護理結束后研究組FMA評分與ADL評分及NIHSS評分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可見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日常活動能力,使得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更好地改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增強大腦蛋白質水平與皮質厚度,提高大腦血流量。此外,早期康復護理還能促進乙酰膽堿與腎上腺素等神經(jīng)遞質的分泌增多,避免關節(jié)僵直與肌萎縮[5]。一些研究中指出康復訓練開展和腦梗死類型有關,而且還要待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再開展康復訓練,才能改善預后效果。綜上所述,腦梗死偏癱老年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更好地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提高生存質量,改善運動功能,而且可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李霞.社區(qū)康復護理路徑用于老年腦梗死致偏癱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10):148,150.
[2]蔡美娟.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梗塞患者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療效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4,16(5):513-513,514.
[3]陳惠英.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1(21):134-135.
[4]吳艷萍.老年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綜合康復護理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3):220-221.
[5]趙文清,李洪芬.急性腦梗死偏癱的早期康復訓練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6):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