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平
《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周南”里的第一首?!遁筝纭肥恰扒仫L(fēng)”中的一首。《關(guān)雎》寫抒情主人公對“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的思慕之情?!遁筝纭穼懯闱橹魅斯珜Α霸谒环健钡摹耙寥恕钡目誓街?。兩首詩歌在寫法上盡管有一些不同,但其風(fēng)格和情感基調(diào)卻基本一致:即物起興,重章疊句,反復(fù)鋪陳,為自己傾心的對象詠唱最動人的歌,表達對傾慕對象最熱切的追求。
那么,兩首詩歌都從哪幾個角度渲染對意中人的渴慕之情呢?
詩歌誦讀
關(guān) 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多維解讀
1.描寫動作,表達追求。
《關(guān)雎》寫抒情主人公追求“淑女”的動作有五處。第一處是“寤寐求之”,是說朝朝暮暮都在想辦法追求。第二處是“寤寐思服”,求而未果,只得日夜思念。第三處是“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漫漫長夜,相思成苦,翻來覆去,不能成眠。這三處動作“寫實”,寫追慕之心、朝暮之戀和相思之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情到極處,便有了下文兩處“夢中成真”的動作——“琴瑟友之”和“鐘鼓樂之”。夢幻并非現(xiàn)實,但這虛幻的場景卻極好地表達了抒情主人公的迫切心愿。
《蒹葭》寫抒情主人公追求“伊人”的動作有三處。第一處是暗示,并未交代,但通過“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們不難讀到一個暗含的重要動作“凝望”。第二處是“溯洄從之”,逆流而上追尋“伊人”。第三處是“溯游從之”,順?biāo)氯プ穼ぁ耙寥恕?,但“伊人”好像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這里的動作“溯洄”和“溯游”只是虛寫,表示克服重重困難,上下而求索,百般“從之”。為了追求“伊人”,主人公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可無奈,“伊人”終不可得。
2.即物起興,烘托愛戀。
起興和比喻是《詩經(jīng)》常用的寫法?!芭d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薄氨日?,以彼物比此物也?!?/p>
《關(guān)雎》中“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即物起興,寫河洲上一對水鳥一唱一和地鳴叫,是為了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時也是用前者比喻后者,而前者相親相愛的和諧場景也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對“窈窕淑女”的愛慕之情、追求之意。
《蒹葭》三章,每章開頭都用“蒹葭”句起興,每句只變換兩個詞語。第一章開頭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為了引出下一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前一句的“起興”,作為“他物”,渲染了深秋清晨空寂悲涼的氛圍,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愛慕之情、追求之意,否則,誰會在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清晨、這樣空寂的環(huán)境下徘徊凝望呢?詩歌余下兩章,每章開頭變換兩個詞語,進行同樣的起興、烘托和渲染。
3.重章疊句,鋪陳思念。
《關(guān)雎》的鋪陳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鋪陳抒情主人公眼中的淑女形象,“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這三句詩,每句僅變一字,重章疊句,反復(fù)鋪陳,通過抒情主人公的視角寫一個在水邊勞動的姑娘,其窈窕的身影,讓其不能忘懷,這種鋪陳,將思念表達得深入骨髓。二是鋪陳抒情主人公追求淑女的動作,“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三句同樣將思念和追求的熱度表達到了極致。
《蒹葭》中重章疊句的鋪陳十分工整,可以分成三組:第一組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它們對環(huán)境的鋪陳,描寫對象未變,變換了描述的謂語。蒹葭由“蒼蒼”到“萋萋”再到“采采”,白露由“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用變換的詞語寫環(huán)境的漸變和時間的推移,說明主人公凝望時間甚長,從而將渴慕和思念之情推向深處。第二組是“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和“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這一組鋪陳主人公眼中神秘的“伊人”形象,地點在轉(zhuǎn)換,伊人縹緲難尋,而主人公仍在堅持。第三組是“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突出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堅持不已的精神。
兩首詩歌,兩位抒情主人公,他們對渴慕對象的追求,是無與倫比的“熱切”。我們從他們追尋伊人的動作中看到了永不放棄,從環(huán)境營造的氛圍里讀到了真摯和真切,從重章疊句的鋪陳中讀到了刻骨銘心。
這最熱切的追求,給予了“淑女”“伊人”、抒情主人公心中最崇高的理想。
延伸閱讀
在水一方的追求
◎小 蕾
《蒹葭》最有價值、最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追求和內(nèi)心的失落,而是其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共振和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shù)類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可以是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
“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人生也經(jīng)常遇到;人們可能經(jīng)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zhàn)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理想、事業(yè)、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
思維拓展
1.《關(guān)雎》對“淑女”的描寫和《蒹葭》對“伊人”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2.兩首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對渴慕對象都有最熱切的追求、最深刻的思念和最細膩的情感。這些情感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這三句能調(diào)換位置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