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雅蓮
立夏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代表著夏天開始了。這天之后氣溫顯著升高,雷雨增多,農(nóng)作物生長旺盛。
立夏與立春、立秋、立冬分別代表四季的開始,稱為“四立”。在我國古代,“四立”不僅是重要的節(jié)氣,還是人們非常重視并會舉行慶祝儀式的節(jié)日。這幾個日子里,天子要率百官到四郊舉行儀式,稱為“迎氣”——于立春日祭青帝,立夏日祭赤帝,立秋日祭白帝,立冬日祭黑帝,用以迎接四季,祈求豐年。
《續(xù)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迎氣,五郊之兆:四方之兆各依其位。中央之兆在未,壇皆三尺……妒夏之日,迎夏于甫郊,祭赤帝祝融,車服皆赤,歌未明,舞如迎春?!笔钦f在立夏日這一天,帝王率領(lǐng)文武百官迎夏于郊外,祭奠赤帝祝融。君臣都要穿戴朱色的禮服和配飾,就連車馬旗幟也都是朱紅色。《禮記·月令》中說:“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還返,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歡悅?!本技漓胪昊貙m之后,天子還會封賞諸侯百官以慶祝。
隨著朝代更迭,立夏日迎夏的儀式逐漸被取消了,但皇帝依然會進行封賞。明代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這樣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绷⑾娜者@天,皇帝會將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賞賜給官員。
民間也有許多立夏日的習(xí)俗。
南方地區(qū)有立夏“稱人”的習(xí)俗。立夏日這天,人們在大樹上懸一桿秤,用來稱老人和小孩;或者懸秤于屋梁,用來稱量女子。秤鉤上懸掛著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體重。人們認為立夏“稱人”會帶來福氣和好運。司秤人在報分量時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要做到逢九進十,并且對不同的人還會有不同的討口彩的說法——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以祈愿老人福壽綿長;秤女子要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祝福女子姻緣美滿;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期許小孩未來能夠功成名就。
立夏日“稱人”的習(xí)俗據(jù)說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guān)。一種說法是:劉備命趙子龍把阿斗交給孫夫人撫養(yǎng)。孫夫人非常歡喜白白胖胖的小阿斗,但心中也有顧慮,怕萬一有個差錯,不好向夫君交待。于是,孫夫人想了一個辦法:立夏那天,用秤把小阿斗稱一稱,到翌年立夏節(jié)再稱,就知道孩子有沒有變胖,養(yǎng)得好不好了。趙子龍看后順口講了一句吉利話:“娘娘,孩子鉤住了,準平安,養(yǎng)得好?!睆拇耍磕炅⑾墓?jié),孫夫人都要把小阿斗稱一稱,向劉備報平安。
另一種說法是: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從此以后,每年立夏日,孟獲都依照當初的承諾來蜀。后來,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因為不忘丞相之托,于是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阿斗,每次去則要稱一下阿斗的體重,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說晉武帝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之前,用糯米煮飯給阿斗吃。阿斗見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每年都會重上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lǐng),但有孟獲的保護,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倒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
立夏這一天,民間還有吃立夏蛋的習(xí)俗。人們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并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zhù)夏”的諺語(疰夏通常指夏季身倦、體熱、食少等癥狀)。立夏日早晨,人們將整個的雞蛋放進鍋里煮——可以白煮,也可以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煮熟的蛋除了食用之外,還要挑出未煮破的蛋,用五彩線編織成蛋套,掛在孩子胸前。孩子們?nèi)宄扇旱鼐墼谝黄穑M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的一端為頭,圓的一端為尾。斗蛋時蛋頭對蛋頭,或蛋尾對蛋尾,蛋破者認輸,勝者繼續(xù)與別人斗蛋,最后勝出者稱為“蛋王”。
我國很多地區(qū)在立夏這一天有吃立夏飯的習(xí)俗。廣西等地區(qū)的立夏飯是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與白粳米煮成的,又稱為“五色飯”。杭州等地的孩子會在立夏前一天,成群結(jié)隊地出門向鄰居討要一點兒米、肉,然后到野地里采挖竹筍、野菜,再由家人準備好蠶豆、豌豆,去野外露天煮食 “野夏飯”。民間認為孩子食用野夏飯可以避災(zāi)禍,身體健康,平安順利。
福建有立夏煮鼎邊糊“做夏”的習(xí)俗。鼎邊糊又叫鍋邊糊,是福建的風(fēng)味小吃,如今已流傳到了很多地方。鼎邊糊的做法是:先將大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小時,撈出后加清水磨成濃漿;在大鐵鍋里放入蜆子、蟶子、香菇、蝦皮、蔥、黃花菜、黑木耳等配料熬成清湯,待湯煮好后,在湯面上的鍋內(nèi)緣涂抹一圈食用油,將預(yù)先備好的濃米漿均勻澆上,蓋好鍋蓋,待鍋邊的米漿烙熟起卷時,用鍋鏟將其鏟入湯中,稍煮片刻即成。剛煮好的鼎邊糊鮮香可口,非常受歡迎。清代鄭東廓所著的《福州風(fēng)土詩》中就對這種美食有所描述:“梔子花開燕初雛,余寒立夏尚堪慮,明目碗糕強足筍,舊蟶買煮鍋邊糊?!?/p>
北方則有立夏吃夏餅的習(xí)俗。夏餅又稱麻餅,有各種形狀,如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夏餅有甜、咸兩種,甜的加芝麻和砂糖;咸的用料有肉末、韭菜、胡蘿卜、雞蛋、香菇、蔥、蝦米、蜆肉、蟶肉等。夏餅的做法是先將面粉加水調(diào)成糊狀,加入切好的肉類、蔬菜及調(diào)味料,攪勻;在平鍋中放入油燒熱,倒入調(diào)好的面糊煎熟即可。立夏日吃夏餅意在慶祝小麥豐收,并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