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航,王紅霞
(1.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眼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2.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 護理部,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高眼壓是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體視網膜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針對其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近幾年研究較多,主要包括術前視網膜脫離、術中填充物種類、術后葡萄膜炎程度和積血殘留等[1-3]。由于術后高眼壓將導致患者高眼壓眼視盤缺血、視神經萎縮,進而視力更新喪失,導致視力降低或喪失[4]。因此,臨床上對術后高眼壓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對PDR玻璃體視網膜術后高眼壓患者,根據(jù)預警機制進行護理干預,并觀察高眼壓轉歸情況和相關指標,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法選取某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行玻璃體視網膜術并且出現(xiàn)術后高眼壓的PDR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單眼患病,排除術前有原發(fā)性青光眼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眼壓高于21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將患者按入院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齡19~66歲,平均(44±20.5)歲,患者住院時間為(16.5±2.1)d。觀察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20~65歲,平均(43±21.3)歲。所有患者術前血糖控制穩(wěn)定,血糖均維持在8.0~10.0 mmol/L。根據(jù)2002年國際臨床分級標準對視網膜病變進行分期,全部患者分期均為Ⅳ期以上,為增殖期視網膜病變,其中Ⅳ期62例、Ⅴ期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視網膜玻璃體手術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和年齡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俯臥位方法,患者俯臥于床,用棉圈、枕頭或其他衣物置于前額或胸肩,其他并不采用額外的護理干預。
1.2.2 觀察組 根據(jù)高眼壓預警機制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1)對眼壓>21 mmHg的患者,首先進行藥物降眼壓處理;眼壓輕度升高者采用局部應用含有β-受體阻滯劑或α-受體激動劑等的眼藥水;眼壓中度以上升高者采用聯(lián)合用藥,全身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劑和高滲劑。對用藥物治療眼壓無改善者進一步分析高眼壓原因,并進行相應的護理。(2)減少俯臥位帶來的不良反應。由于患者不能適應術后體位醫(yī)囑,常常表現(xiàn)為煩躁和不配合,因此在術前要跟患者講解術后俯臥位對疾病預后的重要性,術后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也可向患者提供各種俯臥位器具,如俯臥位面部支架和俯臥枕等。它們在改善患者術后強迫體位所致的胸痛、頸肩部酸痛等不適的同時,避免了患者夜間不自主側轉和仰翻。在合理采用俯臥位器具的基礎上,配合指導患者進行臥位交換,這將降低患者術后俯臥位的軀體不適,也能夠有效避免由于體位不當而導致的并發(fā)癥;最后護士還需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來避免俯臥位帶來的便秘等不良反應。(3)眼壓的觀察。術后需每天檢測患者的眼壓、視功能以及與眼壓有關的體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術后高眼壓的患者。
1.3 評價指標 (1)高眼壓的控制情況;(2)術后第1、3、5天患者遵醫(yī)囑體位的例數(shù)以及復發(fā)情況。(3)舒適度。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患者的舒適度,表中包含10個問題關于俯臥位可能帶來的不適,如肢體麻木、失眠、煩躁不安、肘關節(jié)疼痛、腰酸背痛等,每個問題1分,總分10分,1~3分為輕度不適;4~6分為中度不適;7~10分為重度不適。
2.1 兩組高眼壓的轉歸 86例患者發(fā)生高眼壓,其中輕度高眼壓(22~29 mmHg)46例、中度高眼壓(30~39 mmHg)22例、重度高眼壓(>40 mmHg)18例。對照組有11例患者發(fā)生術后頑固性高眼壓,占25.6%;觀察組有3例發(fā)生頑固性高眼壓,占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73,P<0.01)。觀察組患者根據(jù)發(fā)生高眼壓的預警機制不同而采取相應不同的綜合護理,其中20例通過單純的藥物治療,高眼壓得到控制;12例患者出現(xiàn)嚴重滲出膜遮住瞳孔或虹膜周切孔的現(xiàn)象,對其給予藥物治療外,還進行了激光瞳孔緣或虹膜周切孔處切開術,術后患者眼壓均降至正常;14例患者在行玻璃體視網膜術時進行了眼內填充物填充,這些患者經藥物控制效果不佳,采取的相應護理措施為:第2天對6例注氣患者放出部分氣體,對注入4例硅油患者取出大約1 ml硅油;對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取油后予閥門管植入。這些患者最后眼壓均恢復正常,視力均得到很好的改善,有85.5%的患者視力提高了一個等級以上。
2.2 兩組患者遵醫(yī)囑體位維持時間及復發(fā)情況 觀察組患者遵醫(yī)囑例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3例患者復發(fā),占6.52%,明顯低于對照組(12例,30.0%),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1,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遵體位醫(yī)囑時間及復發(fā)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評價 觀察組患者舒適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15.75,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評價[n(%)]
H=15.75,P<0.05
玻璃體視網膜術后高眼壓是PDR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如果處理不當或處理不及時,不但達不到手術治療的目的,還可能導致患者視力進一步下降,嚴重者將導致失明。國外[5-6]報道顯示,玻璃體視網膜術后高眼壓發(fā)病率為5%~53% ,而國內報道[7]的發(fā)病率較高,為58.15%。對于玻璃體視網膜術后高眼壓的護理方法國內外均有較多報道,但根據(jù)高眼壓的預警機制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則報道較少。
對于實施氣體或硅油眼內填充者,術后保持俯臥位是手術的關鍵。這能有效地發(fā)揮硅油或氣體的頂壓作用,也可減少高眼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例如,當注氣術后患者持仰臥位可使晶狀體虹膜膈前移,易誘發(fā)青光眼。另外,俯臥位可減少視網膜再次脫離的概率。本研究對86例玻璃體視網膜術后發(fā)生高眼壓患者(包括中輕度高眼壓46例,中度高眼壓22例,重度高眼壓18例)進行護理干預。結果顯示,雖然高眼壓是玻璃體視網膜術后危險的常見并發(fā)癥,但可以通過護理干預來控制,這與國外相關研究[8]一致。進一步對患者相關指標進行觀察和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遵體位醫(yī)囑維持時間長于對照組,且其復發(fā)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對兩組患者舒適度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有針對性的術后恢復指導,使患者了解到俯臥位的重要性,提高其遵從醫(yī)囑的意識。對照組患者由于忍受不了長時間單純俯臥帶來的不良反應,如壓力大帶來的精神消耗、腰酸背痛等軀體不適、便秘或壓瘡、神經損傷等,從而出現(xiàn)更換體位次數(shù)增多,甚至直接仰臥位睡,影響了手術效果,其術后復發(fā)率也較高。近幾年,國內外研究[9]均表明,針對不同的危險因素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對術后高眼壓的控制均有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淑賢,李海微.復雜性視網膜玻璃體手術后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理學報,2009,16(12B):46-47.
[2] 關鍵,王桂云.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后高眼壓的原因分析及處理[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9,27(9):905-907.
[3] 郭彥,張宛俠,包琦,等.重硅油填充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0,17(1A):59-61.
[4] 孟麗珠,陳松,韓泉洪,等.PDR 患者玻璃體視網膜術后高眼壓的危險因素及療效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0,30(6):537-539,546.
[5] Honavar S G,Goyal M,Majji A B,et al.Glaucoma after parsplana vitrectomy and silicone oil injection for complicated retinal detachments[J].Ophthalmol,1999,106(1):169 -176.
[6] Moisseiev J,Barak A,Manaim T,et al.Removal of silicone oil in the management of glaucomain eyes with emulsified silicone[J].Retina,1993,13(4):290-295.
[7] 李暉,宋蓓文,杜新華,等.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割術后高眼壓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8(6):694-697.
[8] 戴萍.玻璃體視網膜術后患者俯臥位的護理干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4):9-10.
[9] Corporation H P.Glaucoma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management[J].J Ophthalmol,2011,2011(26):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