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衛(wèi)雅斌,張小龍,李彥青,張巧麗,劉 杰,張 曉
(1.河北省植保植檢站,河北 石家莊 050000;2.灤縣農牧局,河北 灤縣 063700;3.寧晉縣植保植檢站,河北 寧晉055250;4.安新縣植保植檢站,河北 安新 071600;5.滄縣植保站,河北 滄縣 061000;6.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北京 100125;7.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當前,農作物病蟲害基層測報技術人員面臨人員日益減少、任務繁重、技術人員昆蟲種類鑒定知識欠缺等狀況[1~5]。研制與開發(fā)自動化、簡便化、智能化、多項化的新型害蟲測報工具,可有效降低監(jiān)測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提高監(jiān)測預警的時效性[6,7]。昆蟲性誘技術是利用雄性成蟲對雌性信息的趨向性,通過誘芯釋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化合物,達到誘集雄性成蟲的效果。性信息素在害蟲預測預報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8~11],眾多學者在多種作物害蟲、不同地域間進行了性誘技術監(jiān)測試驗[12~16]。在前人對玉米害蟲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二點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和粘蟲 (Mythimna separate) 性誘劑誘集效果研究[17~21]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探索新型測報工具在河北省農作物害蟲監(jiān)測預警推廣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改善測報技術,提高監(jiān)測預警能力和水平,實現(xiàn)害蟲的單一、精準測報,河北省植保植檢站于2014~2016年在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支持下,對河北省玉米田上述5種主要害蟲進行了性誘劑誘蛾預測預報研究,以期為今后自動化性誘監(jiān)測設備等新型測報工具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小地老虎、玉米螟、棉鈴蟲、粘蟲的性誘監(jiān)測工具為飛蛾類通用型性誘監(jiān)測器(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二點委夜蛾的性誘監(jiān)測工具為傳統(tǒng)水盆誘捕器,誘芯類型均為橡皮頭誘芯(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對照監(jiān)測工具為自動蟲情測報燈(河南省佳多科工貿有限公司生產)。
分別在安新縣、阜城縣、寧晉縣、滄縣和灤縣(表1)進行試驗。前茬作物均為小麥,周圍地勢開闊。小地老虎、玉米螟和粘蟲誘捕器各安裝1套(3個),呈正三角形放置,各誘捕器間距50m;二點委夜蛾水盆誘捕器安裝5個,橫向排列,誘捕器間距50m;棉鈴蟲誘捕器為單個自動計數(shù)誘捕器。玉米苗期,將誘捕器承載桿埋于田間,使誘捕器高度為1 m;生長中后期,誘捕器高出植株0.2 m。試驗期間,橡皮頭誘芯每20 d更換1次。每日10:00前,檢查并記載誘蛾數(shù)量。
表1 河北省5種玉米害蟲性誘監(jiān)測試驗地點與調查時間Table 1 The test sites and investigation time of sex pheromone on five corn pests in Hebei
2.1.1 誘蛾量和誘蛾天數(shù) 誘集結果(表2)顯示,3臺性誘捕器分別誘集到小地老虎雄蛾149、170和160頭,平均誘蛾量160頭/臺;自動蟲情測報燈共誘集到小地老虎成蟲157頭,其中雄蛾94頭??梢钥闯?,性誘捕器誘集到的小地老虎平均雄蛾量略高于自動蟲情測報燈的誘蛾總量。
表2 性誘劑對小地老虎成蟲的誘集效果Table 2 The trapping effect of sex pheromone on the adult A.ypsilon
3臺性誘捕器誘集到小地老虎成蟲的天數(shù)分別為59、70和59 d;而自動蟲情測報燈在監(jiān)測期間由于降雨,導致有18 d沒有開燈,誘蛾天數(shù)共53 d??梢钥闯?,性誘捕器的誘蛾天數(shù)多于自動蟲情測報燈。
2.1.2 發(fā)生動態(tài) 依據(jù)3臺性誘捕器的日均誘蛾量和自動蟲情測報燈的每日誘蛾量,制作小地老虎成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圖1)??梢钥闯觯哉T捕器和自動蟲情測報燈均于2015年6月10日出現(xiàn)第1代成蟲量突增,6月11~21日第1代成蟲量略有下降,6月22~29日為第1代成蟲盛期,8月18日后均未誘集到成蟲。性誘捕器的誘蛾量高峰期與自動蟲情測報燈的監(jiān)測結果基本吻合,表明利用性誘捕器監(jiān)測小地老虎能夠反映出田間蟲量的消長變化情況。性誘捕器可以作為田間監(jiān)測小地老虎的手段。
圖1 小地老虎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圖Fig.1 The dynamic curve of adult A.ypsilon
2.1.3 誘芯專一性 監(jiān)測期間,3臺性誘捕器均只誘集到小地老虎雄蛾。表明誘芯專一性較好。
2.2.1 誘蛾量和誘蛾天數(shù) 誘集結果(表3)顯示,3臺性誘捕器分別誘集到玉米螟雄蛾15、14和11頭;自動蟲情測報燈共誘集到玉米螟成蟲83頭,其中雄蛾27頭??梢钥闯?,性誘捕器誘集到的玉米螟雄蛾量明顯低于自動蟲情測報燈的誘蛾總量。
表3 性誘劑對玉米螟成蟲的誘集效果Table 3 The trapping effect of sex pheromone on the adult O.furnacalis
3臺性誘捕器誘集到玉米螟成蟲的天數(shù)分別為15、14和11 d;而自動蟲情測報燈的誘蛾天數(shù)為64 d??梢钥闯觯哉T捕器的誘蛾天數(shù)明顯少于自動蟲情測報燈。
2.2.2 發(fā)生動態(tài) 由于性誘捕器誘集到的玉米螟蛾量均較少,故利用3臺性誘捕器的日誘蛾累計量來制作玉米螟成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圖2)??梢钥闯?,性誘捕器和自動蟲情測報燈均于2015年7月14日和8月14日出現(xiàn)誘蛾高峰。性誘捕器的誘蛾量高峰期與自動蟲情測報燈的監(jiān)測結果基本吻合,但2種方法的誘蛾量均偏低,故在玉米螟發(fā)生嚴重地區(qū)應用性誘捕器田間監(jiān)測技術時需進一步驗證。
圖2 玉米螟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Fig.2 The dynamic curve of adult O.furnacalis
2.2.3 誘芯專一性 監(jiān)測期間,3臺性誘捕器均只誘集到玉米螟雄蛾。表明誘芯專一性較好。
2.3.1 誘蛾量和誘蛾天數(shù) 二點委夜蛾第2代幼蟲為主害代,因此,主要對其越冬代成蟲和第1代成蟲進行監(jiān)測,以用于預警預報。誘集結果(表4)顯示,5個水盆誘捕器分別誘集到二點委夜蛾雄蛾1 098、1 023、667、864和1 060頭,平均誘蛾量為942頭/盆;自動蟲情測報燈共誘集到二點委夜蛾成蟲1 539頭,其中雄蛾721頭??梢钥闯?,2種方法的誘蛾量均較高,表明性誘劑對二點委夜蛾具有較好的誘集效果。
對二點委夜蛾不同代的誘集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越冬代成蟲羽化期,5個水盆誘捕器分別誘集到二點委夜蛾雄蛾123、117、85、213和197頭,平均誘蛾量為147頭/盆;自動蟲情測報燈共誘集到二點委夜蛾成蟲80頭,其中雄蛾18頭??梢钥闯?,性誘捕器對二點委夜蛾越冬代成蟲的誘集量遠高于自動蟲情測報燈,表明越冬代雄蟲對性誘劑更為敏感。第1代成蟲羽化期,5個水盆誘捕器分別誘集到二點委夜蛾雄蛾975、906、582、651和863頭,平均誘蛾量為795頭/盆;自動蟲情測報燈共誘集到二點委夜蛾成蟲1 459頭,其中雄蛾703頭??梢钥闯觯哉T劑對二點委夜蛾第1代雄成蟲的誘集量與自動蟲情測報燈的監(jiān)測結果差異不大,表明二點委夜蛾第1代雄成蟲對性誘劑的敏感程度與自動蟲情測報燈相當。
在試驗的96 d中,5個水盆誘捕器僅2 d均未誘集到成蟲,平均誘蛾天數(shù)為83 d;而自動蟲情測報燈有25 d未誘集到成蟲,誘蛾天數(shù)為71 d,其中有8 d因降雨導致燈熄滅而未誘集到成蟲??梢钥闯?,性誘捕器的誘蛾天數(shù)多于自動蟲情測報燈,表明利用性誘劑對二點委夜蛾進行田間監(jiān)測受風雨天氣影響相對更小。
2.3.2 發(fā)生動態(tài) 依據(jù)5個水盆誘捕器每3 d一計的平均誘蛾量和自動蟲情測報燈在同一監(jiān)測時間段內的平均誘蛾量,繪制二點委夜蛾成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圖3)。可以看出,2014年4月12日至5月12日,利用性誘捕器監(jiān)測到了二點委夜蛾越冬代成蟲羽化高峰,而利用自動蟲情測報燈未監(jiān)測到;5月31日至7月1日,性誘捕器和自動蟲情測報燈均監(jiān)測到二點委夜蛾第1代成蟲羽化高峰,且性誘捕器的誘蛾高峰期與自動蟲情測報燈的監(jiān)測結果基本吻合。5月31日自動蟲情測報燈的誘蛾量突增,6月6日性誘捕器的誘蛾量突增,表明二點委夜蛾第1代成蟲羽化始盛期對自動蟲情測報燈更為敏感。6月10日至6月20日為第1代成蟲羽化高峰期,性誘捕器的誘蛾曲線更為明顯、峰值更高,表明二點委夜蛾第1代成蟲羽化盛期對性誘劑更為敏感。監(jiān)測結果表明,利用性誘劑監(jiān)測二點委夜蛾能夠反映出田間蟲量的消長變化情況,性誘捕器可以作為田間監(jiān)測二點委夜蛾的手段。
表4 性誘劑對二點委夜蛾成蟲的誘集效果Table 4 The trapping effect of sex pheromone on the adult A.lepigone
圖3 二點委夜蛾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Fig.3 The dynamic curve of adult A.lepigone
2.3.3 誘芯專一性 監(jiān)測期間,5個水盆誘捕器共誘集到二點委夜蛾雄蛾4 712頭。此外,還誘集到銀紋夜蛾16頭,占總性誘蛾量的0.34%。
2.4.1 誘蛾量和誘蛾天數(shù) 誘集結果(表5)顯示,性誘捕器誘集到棉鈴蟲雄蛾1 859頭;自動蟲情測報燈誘集到棉鈴蟲成蟲1 638頭,其中雄蛾237頭??梢钥闯?,性誘捕器誘集到的棉鈴蟲雄蛾量高于自動蟲情測報燈的誘蛾總量。
表5 性誘劑對棉鈴蟲成蟲的誘集效果Table 5 The trapping effect of sex pheromone on the adult H.armigera
性誘捕器誘集到棉鈴蟲成蟲的天數(shù)為36 d,自動蟲情測報燈的誘蛾天數(shù)為37 d,2種方法的誘蛾天數(shù)基本一致。表明性誘劑對棉鈴蟲具有較強的誘集效果。
2.4.2 發(fā)生動態(tài) 依據(jù)性誘捕器和自動蟲情測報燈的日誘蛾量,制作棉鈴蟲成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圖4)。可以看出,性誘捕器和自動蟲情測報燈均于6月5日監(jiān)測到羽化始盛期,6月30日處于羽化盛末期。6月21日利用性誘捕器監(jiān)測出現(xiàn)誘蛾高峰,日誘蛾為206頭/臺;而自動蟲情測報燈受降雨影響,6月20日左右誘蛾量相對較低,最高峰出現(xiàn)在6月26日。雖然2種方法的誘蛾高峰期略有不同,但性誘捕器的誘蛾高峰期出現(xiàn)的時間段及峰期長短與自動蟲情測報燈的監(jiān)測結果基本吻合,表明利用性誘捕器能較好地監(jiān)測棉鈴蟲羽化盛期,反映出田間蟲量的消長變化情況。性誘捕器可以作為田間監(jiān)測棉鈴蟲的手段。
圖4 棉鈴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Fig.4 The dynamic curve of adult H.armigera
2.4.3 誘芯專一性 監(jiān)測期間,性誘捕器只誘集到棉鈴蟲雄蛾。表明誘芯專一性較好。
2.5.1 誘蛾量和誘蛾天數(shù) 誘集結果(表6)顯示,3臺性誘捕器分別誘集到粘蟲雄蛾32、35和44頭,平均誘蛾量為37頭/臺;自動蟲情測報燈共誘集到粘蟲成蟲292頭,其中雄蛾129頭??梢钥闯?,性誘捕器誘集到的粘蟲蛾量遠低于自動蟲情測報燈。
監(jiān)測期間,3臺性誘捕器誘集到粘蟲成蟲的天數(shù)分別為21、24和24 d,平均23 d;而自動蟲情測報燈誘集到成蟲的天數(shù)為45 d(其中23 d燈壞)??梢钥闯觯哉T捕器的誘蛾天數(shù)較自動蟲情測報燈約少一半,表明利用性誘劑誘集粘蟲效果不明顯。
表6 性誘劑對粘蟲成蟲的誘集效果Table 6 The trapping effect of sex pheromone on the adult M.separate
2.5.2 發(fā)生動態(tài) 因3臺性誘捕器誘集到的粘蟲數(shù)量均較少,故以3臺性誘捕器的日誘蛾累計量來制作粘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圖5)。可以看出,6月16日為第1代粘蟲成蟲遷入盛期,利用自動蟲情測報燈監(jiān)測出現(xiàn)遷入高峰指示值;8月底為第3代成蟲遷出高峰期,利用自動蟲情測報燈監(jiān)測出現(xiàn)羽化高峰期;而利用性誘捕器未誘集到雄蟲,未監(jiān)測出粘蟲的遷入與遷出情況。7月2日性誘捕器誘集出現(xiàn)1個誘蛾小高峰;而自動蟲情測報燈受降雨影響未能誘集到成蟲,未能反映出田間蛾量。
圖5 粘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曲線Fig.5 The dynamic curve of adult M.separate
2.5.3 誘芯專一性 監(jiān)測期間,性誘捕器只誘集到粘蟲雄蛾。表明誘芯專一性較好。
本研究結果表明,性誘劑對河北省玉米田5種主要害蟲小地老虎、玉米螟、二點委夜蛾、棉鈴蟲和粘蟲均具有一定的誘集效果。其中,小地老虎和棉鈴蟲性誘劑專一性好、誘集活性高,穩(wěn)定性好,誘蛾量大,蛾峰清晰,能反映出田間蟲量的消長變化情況,符合測報使用技術要求,可用于害蟲的預測預報,具有進一步推廣應用的價值。二點委夜蛾性誘劑誘集活性高、誘蛾量大,日誘蛾量能準確反映出田間成蟲的消長情況,尤其對越冬代成蟲較自動蟲情測報燈更為敏感,可用于該蟲的預測預報。玉米螟和粘蟲性誘劑誘蛾量較低,未能很好地反映出田間成蟲的發(fā)生情況,需進一步試驗驗證和分析研究。
二點委夜蛾性誘劑誘集到少量銀紋夜蛾,這對于較高蛾量的二點委夜蛾計數(shù)未造成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今后2種夜蛾的種類和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利用性誘捕器將不能完全反映出二點委夜蛾的發(fā)生消長情況,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二點委夜蛾性誘劑的專一性。
康愛國等[22]對遷飛性害蟲草地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性誘監(jiān)測中發(fā)現(xiàn)蛾峰,即意味著草地螟將在當?shù)亓羲蕖⒔晃?、產卵。粘蟲同屬于遷飛性害蟲,今后需進一步研究性誘劑對粘蟲短期預警的相符度及警示性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5種害蟲性誘劑在降雨等天氣中仍能誘集到雄蛾;而自動蟲情測報燈易受降雨天氣的影響,熄燈則誘集不到成蟲,或誘蛾量遠低于性誘劑。進一步說明,利用性誘劑監(jiān)測受風雨等天氣影響較小,在陰雨天氣較燈誘更能如實反映田間的蟲量情況。
性誘劑對靶標害蟲具有專一性,性誘監(jiān)測對靶標害蟲針對性強,不用像蟲情測報燈那樣進行多種害蟲分撿,可減輕勞動強度。同時,專一、穩(wěn)定的性誘劑監(jiān)測還可避免相似種類害蟲的人工分揀錯誤。如果能進一步提高性誘監(jiān)測誘芯的專一性、敏感性和穩(wěn)定性,實現(xiàn)性誘測工具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那么,性誘監(jiān)測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新工科背景下,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進行混合模式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現(xiàn)了課程考核的多樣化和公正性。只有將傳統(tǒng)學習與網(wǎng)絡化學習結合起來,使二者優(yōu)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1]危朝安.我國植物保護工作的形勢和任務[J].中國植保導刊,2010,30(5):5-7.
[2]夏敬源.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發(fā)展與展望[J].中國植保導刊,2010,30(1):5-9.
[3]劉萬才,姜玉英,張躍進,馮曉東,夏 冰,劉 宇,曾 娟.推進農業(yè)有害生物監(jiān)測預警事業(yè)發(fā)展的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2009,29(8):28-32.
[4]曾 娟,杜永均,姜玉英,劉萬才.我國農業(yè)害蟲性誘監(jiān)測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J].植物保護,2015,41(4):9-15.
[5]劉 莉,張文英,張振波,高 軍,張 麗,孫彥敏,李秀芹,張連生,張 曉.增強農作物有害生物監(jiān)測預警技術支撐能力 推進現(xiàn)代測報體系科學發(fā)展[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4,18(1):22-24.
[6]鐘天潤.加大測報技術創(chuàng)新力度 推進測報事業(yè)健康發(fā)展[J].中國植保導刊,2012,32 (1):10-12.
[7]劉萬才,劉 杰,鐘天潤.新型測報工具研發(fā)應用進展與發(fā)展建議[J].植物保護,2015,35(8):40-42.
[8]孟憲佐.我國昆蟲信息素研究與應用的進展[J].昆蟲知識,2000,37(2):75-84.
[9]焦曉國,宣維鍵,盛承發(fā).性信息素在害蟲測報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2006,32(6):9-13.
[10]向玉勇,楊茂發(fā).昆蟲性信息素研究應用進展[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6,45(2):250-256.
[11]貝進標.昆蟲性誘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效果及推廣前景[J].廣西植保,2009,(增刊):94-96.
[12]李永川.云南省農業(yè)害蟲性誘劑監(jiān)控技術的應用[J].云南農業(yè),2014,(1):22-23.
[13]盛仙俏,張發(fā)成,陳桂華,賈華湊,朱旭東,廖璇剛.二化螟性誘劑在測報及防治上的應用探討[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9,(4):754-755.
[14]宋昌琪,潘躍星,徐火忠,藍建軍.性誘劑在蔬菜害蟲測報上的應用[J].昆蟲知識,2004,40(1):77-78.
[15]屈振剛,盛世蒙,王紅托,盛承發(fā),李建成.梨小食心蟲性誘劑2類誘芯的桃園田間誘蛾效果比較[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0,14(2):30-31.
[16]譚 博,王 巖,曹曉艷,劉懷鋒,馬兵鋼.利用性誘劑監(jiān)測新疆果樹食心害蟲的消長動態(tài)[J].新疆農業(yè)科學,2011,48(7):1287-1291.
[17]劉 媛,楊旭峰,吳惠玲,何建國.寧夏小地老虎標準化性誘監(jiān)測器誘測效果試驗 [J].寧夏農林科技,2016,57(4):33-34.
[18]仇保華,劉宗泉,李艷紅,王廣龍.幾種性誘劑、性誘器誘捕棉鈴蟲成蟲效果初探[J].中國棉花,2011,(6):26-28.
[19]馬繼芳,李立濤,盛世蒙,王 強,董 立,李 梅,董志平,盛承發(fā).二點委夜蛾兩種性誘芯的田間誘蛾效果 [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1):22-24.
[20]張振鐸,李國忠,李耀光,鳳佰良.玉米螟性誘劑田間誘捕效果初報[J].吉林農業(yè)科學,2010,35(2):30-32.
[21]陸 爽,陳時健,張顧旭.性誘劑測報粘蟲的作用評價[J].上海農業(yè)科學,2013, (5):126.
[22]康愛國,曾 娟,劉棟軍,姜玉英,張玉慧,龐紅巖,王 平,梁樹海.草地螟性誘試驗及其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7):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