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客話》寫于1993年底到1994年初,是廣州白馬公司所作的宣發(fā)一部分。當初白馬公司的劉琛來找父親,被我們一口回絕了。汪曾祺哪能寫這個呢?可劉琛很有股韌勁。她畢業(yè)于中戲,不知學戲劇文學還是導演,分到北京人藝,居然說沒意思,辭了職南下做廣告,可見很有個性。她說,只有汪曾祺的文字最適合寫這個宣發(fā),別人不行。磨來磨去,她成了父母的小朋友,他們都很喜歡這個鬼靈精的姑娘。更打動人的,是劉琛要求公司開出了“天價”,3萬元,現(xiàn)在不值什么,當時可真不少,發(fā)個短篇也就幾百元。老頭覺得值得賣賣塊兒。
《西山客話》的宣發(fā)冊頁印得很精美,文字量不大。父親去世后,近幾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在編輯一套新的《汪曾祺全集》,在收集書信時,找到了劉琛。我們多年沒聯(lián)系了,她把書信及《西山客話》手稿拍照發(fā)給了我。打開手稿,才知道原來當年父親寫了相當多的文字,宣發(fā)只摘用了其中一小部分,還有很多都埋沒了。
看著父親的手跡,還是挺親切的。雖然是宣發(fā),但父親并沒有敷衍。他可能沒想到,二十多年后,這些文字會跟讀者見面。
——汪曾祺女兒 汪 朝
命車入市,
瞬目可至,
安步徐行,
亦是樂事。
北京之西,西山之麓,長安寺與靈光寺之間,有平陂隙地,業(yè)房地產(chǎn)者辟為山莊,即名為“八大處山莊”,地點選得極好。八大處近在咫尺,舉步可以登山,有山居之清趣,無攀援之辛勞。又離市區(qū)不遠,自山莊至天安門僅16.8公里,驅(qū)車半小時即到,交通甚便。山莊建筑皆依山借景,藏屋于樹,原有古樹怪石悉皆保留。屋皆外樸內(nèi)華,曲折有致,坐臥其中,有浮生半日之樂,得淡泊寧靜之懷。春宜花,夏宜風,秋宜月,冬宜雪,四時佳興,可與人同。其間亦有高敞廳堂,便交際,便洽談,便開筵宴客。北京人口日密,華屋如林,求一可建別墅之地已無多矣,“八大處山莊”甚難得,有意卜居京郊者幸勿失之交臂。輯此圖冊,備訊覽焉。
250萬年前西山一帶是什么樣子呢?
現(xiàn)在在八大處六處香界寺腳下還能看到“冰川漂礫”。這是第四紀冰川擦痕的遺跡。冰川時期,氣溫高寒,平川山岳終年冰封雪蓋。除了冰川,什么也沒有。后來氣溫變化,冰川融解,有些礫石隨冰順水而下,在急速滑動中,留下幾道擦痕,這是地質(zhì)變化的見證。第四紀與人類的出現(xiàn)有關(guān),故被科學家稱為“靈生紀”。我們的遠祖就是在這一紀逐漸滋生、繁衍,以至成了我們這樣的人。人的出現(xiàn)經(jīng)過一個多么漫長、艱苦、悲壯的歷程呀。香界寺礫石上刻有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手書的大字“冰川漂礫”??吹竭@四個字你會產(chǎn)生比“念天地之悠悠”更深的感慨的?,F(xiàn)在擦痕已經(jīng)被鐵欄護住,不能近看了,怕人踏牛踩,逐漸模糊。
驅(qū)車出京城,
還見京城影。
舉頭八大處,
手攬十二景。
西山風景,舊稱有“三山”“八大處”“十二景”。
“三山”是翠微、平坡、盧師。
北京的山都在京西。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脈。清高宗(乾?。┯芯湓疲骸疤蟹中愀?,永定貫陰精。孕育成靈局,崔巍護帝京。”明大司馬許綸,認為西山地勢極妙,“平分龍虎地,環(huán)保鳳凰城”。登西山絕頂,可以俯瞰北京小平原,千重樹木,萬戶炊煙。西山一帶真是風水寶地。
“八大處”是:長安寺(一處)、靈光寺(二處)、三山庵(三處)、大悲寺(四處)、龍泉庵(五處)、香界寺(六處)、寶珠洞(七處)、證果寺(八處)。
“十二景”為:絕頂遠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斷、盧師夕照、煙雨鵑聲、五橋夜月、水谷流泉、虎峰疊翠、深秋紅葉、高林曉日、雨后山洪、層巒晴雪。
很少有人看遍十二景。有的景不易遇?!坝旰笊胶椤保魃讲怀0l(fā)山洪?!皩訋n晴雪”,除了冬天,是看不到的,有在雪后登山的雅興的人是不多的?!盁熡犍N聲”只是一種境界,“鵑聲”可聞而不可見,嚴格說這不能算是一“景”。因此,游西山者,實際上游的是“八大處”。
“八大處”亦稱“八大剎”,是八處寺廟。西山原來寺廟甚多,據(jù)《日下舊聞考》說有三百七十處,未必精確。一般說是“西山三百寺”,也只是約數(shù)。那時的西山到處是廟,到處是白塔。這些寺廟逐漸毀圮,不少是八國聯(lián)軍時燒掉的。最后只剩下八座了,故稱八大處。
這些剎是明清兩代,主要是清代皇帝所“敕建”的。皇帝到這里來敬佛,燒香,休息,避暑。
六處香界寺最大,最富麗輝煌,因為乾隆在這里住過一陣。
慈禧也來過,在二處靈光寺水心亭看過金魚。水心亭金魚池的金魚據(jù)說咸豐年間就開始放養(yǎng),現(xiàn)在有的有二尺長了。據(jù)說慈禧看魚時,金魚結(jié)隊來朝拜,領(lǐng)隊的一條有一個嬰兒大。慈禧很高興,摘下了耳環(huán),叫太監(jiān)給金魚戴在鰓上。這大概是和尚編出來的故事,不過編得也挺有意思。
八大處到處都有帝王留下的蹤跡,他們題的聯(lián)、匾、詩。逛八大處,可以感受到帝王生活的氣息?,F(xiàn)在有幾處如香界寺已修建了仿宮廷的別墅,你如果有興趣,可以進去住兩天,過過當皇上的癮。
八大處是佛教圣地。最能吸引亞洲佛教信徒的,是二處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塔。據(jù)聞佛祖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后留下兩枚佛牙,一顆傳至錫蘭,一顆輾轉(zhuǎn)流傳至燕京。由大遼建招仙塔供養(yǎng)。招仙塔在八國聯(lián)軍毀于炮火。后幸而發(fā)現(xiàn)。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新建十三層寶塔供養(yǎng)。各國來此膜拜者甚多。
結(jié)廬在人境,
性本愛丘山。
隔戶聞雞犬,
何似在人間。
一處長安寺在山腳平地上。一般游西山者大都由二處上山,游過其他七處再回到一處休息、喝茶、等車。游人上山前不在一處停留,故即便是春秋佳日旅游季節(jié),這里也不喧鬧擁擠。游人下山是陸續(xù)而來,又陸續(xù)而去,不會亂成一團。來作西山一日游者,早發(fā)晚歸,總不免有點累。若是住在這里,就可以從從容容,今天游兩處,明天游兩處,回到住處,新茶熱飯,閑坐談天,真是樂事。這里既有山居的樂趣,又有近城的方便。從一處到天安門才16.8公里,乘車半小時可到。在這里筑室而居,實在很理想。
金瓦紅墻紫禁城,
五朝宮闕尚崢嶸。
萬方樂奏千條柳,
麗日和風唱太平。
北京是使很多人向往,很多人眷戀的地方。很多老北京,在北京住過多年的別處的人,走了全國很多地方,有的出過國,一回到北京,就會說:“還是北京好??!”老舍的話劇《方珍珠》里一個給唱大鼓的女藝人彈三弦的老弦?guī)?,陪著女藝人跑了很多碼頭,回到北京,說:一到了北京,我這心里就跟吃了一個涼柿子似的,甭提多舒服了!
北京人自稱住在“天子腳下”。
曾有過五個朝代在這里建都。這五朝是遼、金、元、明、清。
北京為遼南京的所在。遼南京的舊址已不可確認,但還遺留下一些文物勝跡,如大覺寺、戒臺寺、天寧寺塔。
北京在金代為中都。金帝曾役使大批士卒、民夫、工匠掘土鑿池,開挖海子,栽植花木,堆砌假山,疊筑瓊?cè)A島。現(xiàn)在的北海大體上是金代的規(guī)模。盧溝橋是金章宗時落成的。
北京是元代的大都。大都規(guī)劃嚴整,呈長方形。城內(nèi)街道如同一個棋盤,南北和東西各有九條大街,全都整齊劃一,大街寬24步,小街寬20步。在大街兩側(cè)平行排列小街和胡同。現(xiàn)在元大都北城墻只保留一些不多的遺址,但其規(guī)模尚可想見。這樣整齊劃一的城市規(guī)劃思想一直影響到后代。北京有很多地名叫什么什么胡同,外地人會奇怪,為什么叫“胡同”?!昂笔敲晒旁?,大概是元大都時期留下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應(yīng)天(今南京)稱帝,定應(yīng)天為南京,把元大都改稱為北平府,封第四子朱棣為燕王,就藩北平。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其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朱棣在建文元年起兵北平,四年,攻下南京,奪取帝位。永樂元年,朱棣升北平為北京?!氨本敝从纱耸?。
朱棣派大將營建北京。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chǔ)上,參考南京的城池宮殿而營建的。
明代宮殿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以承天門(清代改為天安門)、端門、午門、三大殿為中心,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后一部分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即通常所說的“后宮”。
明代北京的布局是以一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為依據(jù)的。這條中軸線以永定門為起點,皇城后門的鐘鼓樓為終點。所有宮殿、街道、民居都在中軸線兩側(cè)展開。北京的街道絕大部分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偶爾有偏斜的即稱為“斜街”,如“煙袋斜街”“楊梅竹斜街”)。這種方方正正、整整齊齊的總體布局的城市,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清代的城苑基本上是在明宮的基礎(chǔ)上增建的。
一個外地人初到北京,看著故宮,第一個突出的感覺是:真是皇家氣象!這種皇家氣象是別的城市所沒有的。
天安門是“頒詔”(皇帝下圣旨)的地方,平常正門是不開的,只有皇帝出巡,才打開。天安門里外都有兩根高高的石柱,叫作“華表”。華表頂端有圓盤,上面蹲著一個龍不像龍,麒麟不像麒麟的叫不出名字的石獸。建筑學家梁思成曾問過古建工人:“這叫什么?”工人答曰:“門里的叫作‘望君出。”“外面的呢?”“——‘望君歸?!边@是建筑工人按照自己的意思隨便起的名字。古建筑的許多零碎的裝飾,都叫不出名字。所有宮殿房頂四周向外支出的檐牙的上面都有十多個琉璃燒制的小東西,有的看得出是什么:龍、鳳、麒麟、海馬……最靠外的一個,是一個道童模樣的人,騎在一個又像鳥又像獸的東西身上。梁先生問建筑工人:“這叫什么?”答曰:“這叫‘走投無路?!边@實在很幽默。
午門在凹(此字調(diào)個,缺口朝下)形的城下。這才是真正的宮門。城上有正殿,四角有方形亭狀的建筑,俗稱“五鳳樓”。
午門是皇帝接見使臣和接受獻俘的地方,平常是不啟用的。舊小說和戲曲里常說“推出午門斬首”,沒有那回事,皇宮外邊怎能殺人呢?
午門以里,就是“三大殿”,宏偉華麗,世無其匹。殿里的華蓋、寶座、一應(yīng)陳設(shè)還保持當年的原貌。
宮里建筑的華美,除了三大殿,要算紫禁城四角的四座角樓。“角樓”是御林軍放哨的崗樓。角樓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角樓的結(jié)構(gòu)非常繁復,叫作“九梁十八柱”。據(jù)傳說,當初建角樓,皇上要“九梁十八柱”,這可把領(lǐng)頭的工匠難壞了,“九梁十八柱”怎么逗在一起呀!他愁得不行。正在犯難,聽見外面有個老頭賣蟈蟈,買個蟈蟈來解解心煩吧。蟈蟈籠子是秫秸編的,編得怪靈巧。工匠頭拿著蟈蟈籠翻來覆去地看,忽然雙眼一亮:這不是九梁十八柱嘛!于是就照蟈蟈籠的樣子蓋了角樓。這賣蟈蟈的老頭是誰?——是魯班。角樓在禁城四角,御河之上,倒影映入粼粼波光,玲瓏絢麗,嘆為觀止。
九城櫛比列華屋,
處處書香與畫軸。
卜宅西山山下住,
清談不覺漸離俗。
中國多文化名城,而以北京為其最。
故宮博物院是全國最大的博物院。院內(nèi)收藏自商周至明清歷代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絕大部分是稀世之寶,價值連城。院內(nèi)有一些經(jīng)常開放的館,如珍寶館、陶瓷館……也常舉辦一些短期陳列的專題性的展覽,如明清書畫展、匏器展……全國的藝術(shù)家不斷到故宮來觀摩。一個書法家、畫家,不到故宮來看看故宮所藏字畫,可以說是未開眼界,不能體會中國書畫的真正妙處。一個對藝術(shù)有興趣的外來游客,到了北京,哪里都不去,只是天天到故宮看那些藝術(shù)作品,管保你連看一個月也看不夠。多看看藝術(shù)作品,不知不覺,就會減少一分俗氣,增添一分高雅。故宮博物院是一所培養(yǎng)審美感情的大學校。
北京是一座大學城。歷史最悠久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原在沙灘,后遷入原燕京大學的校園,園內(nèi)景色甚佳,有未名湖,清澈秀麗。除了綜合性的大學,還有一些專業(yè)性的學院,這些學院集中在一個地區(qū),號稱“八大學院區(qū)”。大學、學院為國家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北京可以說是人才的搖籃。
北京圖書館是國家圖書館,規(guī)模最大,藏書最多,且多善本。原在北海西面的文津街,后在紫竹院旁邊建了新館。新館被世界公認為“亞洲最大的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