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昌
摘要:介紹了花生旋耕起壟秸稈覆蓋播種、起壟播種、平作三種種植模式對比試驗情況,探討?zhàn)ね翖l件下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情況。
關鍵詞:花生;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
中圖分類號:S23375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4.008
正陽縣是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常年花生種植面積150萬畝以上。多年來,立足黏土條件下的花生生產實際,積極組織縣內農機生產廠家研制花生收獲機,解決了長期困擾正陽縣的花生收獲難題。但花生起壟高產栽培技術仍沒有得到有效推廣;花生收獲后仍需人工撿拾、拉運、機械摘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這些花生生產技術難題已成為制約正陽縣乃至河南南部花生產區(qū)實現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
2016年,正陽縣農機局承擔了農業(yè)部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設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對花生旋耕起壟秸稈覆蓋播種、起壟播種、平作三種種植模式進行了對比試驗,并對花生起壟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大力宣傳推廣,使花生起壟高產栽培技術得到快速推廣;花生撿拾摘果機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性能進一步完善,制定了黏土條件下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規(guī)范,基本構建黏土條件下花生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
1項目目標任務
(1)開展花生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2016年計劃在新阮店鄉(xiāng)萬馬村、王李村、慎水鄉(xiāng)劉桂莊村、縣農場、航空機校農場建立花生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示范面積6000畝。開展花生起壟秸稈覆蓋播種、機械植保、花生機收、機械撿拾摘果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示范區(qū)內花生起壟秸稈覆蓋播種85%、機械植保90%以上、花生機收95%、機械撿拾摘果85%,保護性耕作面積30%以上。并帶動全縣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環(huán)節(jié)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
(2)形成花生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在總結示范區(qū)生產方式和不同生產模式對比試驗的基礎上,探索出適宜正陽縣花生高產栽培、節(jié)本增效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包括工藝流程、技術要點、作業(yè)規(guī)范、服務方式、機具配套方案等),形成《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手冊》,示范帶動周邊地區(qū)花生生產機械化水平提高。
(3)培育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作業(yè)補貼、技術指導等方式,引導4個農機(農業(yè))合作社承擔示范區(qū)域的農機作業(yè)任務,帶動全縣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發(fā)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guī)模經營。通過示范區(qū)建設,培訓技術骨干、農機手和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主體1000人次以上。
2項目任務完成情況
(1)實施地點及面積。項目涉及正陽縣的新阮店鄉(xiāng)萬馬村、王李村、慎水鄉(xiāng)劉桂莊村、縣農場、航空機校農場。通過項目實施,完成示范面積6000畝,輻射面積30 000畝。
(2)實施技術路線。(前茬小麥機械化收獲、加裝碎草裝置小麥秸稈直接粉碎還田)→花生旋耕起壟播種(施肥、旋耕、起壟播種、打藥一次完成)→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農田灌溉等)→花生機械化收獲→花生田間晾曬→花生機械撿拾摘果→(后茬小麥機械化種植)。
(3)技術指標完成情況。示范區(qū)內開展花生起壟播種、機械植保、花生機收、機械撿拾摘果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花生起壟播種率達100%,機械植保90%以上,花生機收96%,機械撿拾摘果85%以上,保護性耕作面積30%以上,并帶動了全縣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秸稈處理等環(huán)節(jié)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
(4)種植模式對比試驗情況。在正陽縣瑞豐農機專業(yè)合作社流轉的土地建立對比試驗田,試驗田面積150畝,其中全程機械化模式A為50畝,全程機械化模式B為50畝,傳統模式為50畝。
全程機械化模式A:花生旋耕起壟秸稈覆蓋播種(施肥、旋耕、起壟播種、打藥、小麥秸稈覆蓋一次完成)→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農田灌溉等)→花生機械化收獲→花生田間晾曬→花生機械撿拾摘果。
全程機械化模式B:秸稈回收→旋耕起壟施肥播種(施肥、旋耕、起壟播種、打藥一次完成)→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農田灌溉等)→花生機械化收獲→花生田間晾曬→花生機械撿拾摘果。
傳統模式:小麥秸稈還田或秸稈回收→機耕或旋耕→花生平作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農田灌溉等)→花生機械化收獲→花生田間晾曬→人工撿拾(拉運、上垛)→機械摘果。
通過對比試驗,模式A和模式B都能有效處理上茬小麥秸稈,實行壟上播種,可以控制播種深度在5 cm左右,提高種子出苗率,同時便于田間管理,節(jié)約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傳統模式作業(yè)工序多,不便于田間管理,生產成本高,產量較模式A和模式B每畝低40 kg左右。
(5)起壟播種機性能試驗。選擇正陽縣廠家生產的起壟播種機進行對比試驗:①正陽縣宏達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金田地”牌2BHF-6型,幅寬200 cm,一行3壟,一壟2行,作業(yè)效率3.5~5.5畝/h。②正陽縣宏裕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2BHQJ-6型,幅寬200 cm,一行3壟,一壟2行,作業(yè)效率3.5~5.5畝/h。③正陽縣宏裕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2BHQJ-2型,幅寬60~80 cm,一行1壟,一壟2行,作業(yè)效率2~3 畝/h。④正陽縣豫豐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金土地”牌2BHQL-2型,幅寬60~80 cm,一行1壟,一壟2行,作業(yè)效率2~3畝/h。重點試驗機具的作業(yè)效率、播深一致性、穴距均勻度、雙粒率、漏播率、出苗率等。通過對比試驗示范,這幾種型號的花生起壟播種機作業(yè)性能都滿足生產需求。
(6)撿拾摘果機性能試驗。選擇正陽縣廠家生產的撿拾摘果機進行對比試驗:①正陽縣程功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5HJZ-100A型,幅寬100 cm,作業(yè)效率2~35畝/h。②正陽縣宏裕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5HJZ-1100型,幅寬110 cm,作業(yè)效率25~38畝/h。這兩種型號的花生撿拾摘果機作業(yè)性能基本滿足生產要求,但存在生產效率較低、揚塵大等缺點,需進一步改進。
(7)制定了《黏土條件下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規(guī)程》。通過項目實施,在花生生產過程中,采取更加科學的工藝路線,配置了新型機具,讓農民直觀地看到新的工藝路線和新型機具優(yōu)勢,激發(fā)農民使用新型機械的積極性,為今后大面積實施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可以復制的模式。
(8)經濟、社會、生態(tài)效益。①經濟效益。通過項目的實施,起壟播種模式比傳統模式每畝節(jié)約作業(yè)成本50元、人工成本110元,6000畝可節(jié)約作業(yè)成本96萬元;畝均增產花生果25 kg、增收125元,示范區(qū)6000畝花生增產15萬kg、增收75萬元,合計經濟效益為171萬元。②社會效益。通過項目的實施,讓全縣農民了解花生全程機械化的內容和優(yōu)勢,特別是項目區(qū)農民通過全程機械化和傳統作業(yè)模式的作業(yè)質量、作業(yè)效率、花生產量進行對比,提高了農民參與花生全程機械化的積極性,摸索出一套適合我縣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為我縣今后花生全程機械化的發(fā)展推廣打下良好基礎?;ㄉ饓挪シN改善了花生生長的環(huán)境,增加了通風透光性,減少病蟲害,便于田間管理。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保證了花生的搶收、搶種,可以有效應對復雜天氣影響,確保花生的安全性與豐產豐收,將農民群眾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二、三產業(yè),加快土地流轉與規(guī)?;洜I。③生態(tài)效益。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加強農機與農藝融合,應用了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化學除草技術、化學調控技術,防止濫用農藥、化肥,促進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項目采取的主要技術
3.1花生旋耕起壟播種技術
花生旋耕起壟播種技術是采用花生旋耕起壟播種機械直接進行旋耕起壟播種的技術。一次完成施肥、旋耕、起壟播種、打藥、鎮(zhèn)壓整形等作業(yè)工序,尤其是采取壟上播種,避免了播種深淺不一,使播種深淺一致,利于一播全苗。
(1)選擇機具?;ㄉ饓挪シN機配備的是正陽縣宏達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金田地”牌系列、正陽縣宏裕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2BHQJ-6型。
(2)起壟播種技術標準。起壟播種采用壟上播種,一壟雙行穴播,壟高15~20 cm,壟面寬45~50 cm,壟距70~75 cm,溝寬20~25 cm, 壟上行距24~27 cm,播種深度5 cm左右,每畝9000~11 000穴,每穴2粒,雙粒率在80%以上,空穴率不大于1%,破碎率小于1%,壟要進行鎮(zhèn)壓修形,壟形整齊,利于出苗和田間管理。
(3)適時噴施化學除草劑。使用大型花生旋耕起壟播種機播種,化學除草劑在起壟播種時同時噴施,一次完成;先整地后起壟播種的,在播種當天或3天內噴施化學除草劑,均勻覆蓋土壤地表面。
3.2花生植保機械化技術
植保機械化技術主要指作物病蟲草害的機械化防治技術?!叭摹逼陂g是兩季作物的銜接期,部分病蟲害可能會從上茬作物轉移危害到下茬作物,科學地用好植保機械化技術,有效控制病蟲草害發(fā)生,對保障糧食豐收十分重要。
(1)花生機械化植保技術的技術要點。①化學除草技術。首先在起壟播種3天內噴施乙草胺封閉除草,然后根據雜草的種類,合理選擇除草劑,同時防止除草劑給花生造成的危害。②化學調控技術?;ㄉ⒒ǖ浇Y莢期,株高超過35 cm,有徒長趨勢的地塊,須采用化學藥劑進行控制,防止徒長倒伏。③病蟲害防治技術。根據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選擇適宜的藥劑和施藥時間。病蟲害防治,執(zhí)行DB4117/T 168-2014相關規(guī)定。
(2)作業(yè)機具。在植保機具選擇上,選用懸掛式噴桿噴霧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飛機等高效植保機械。
3.3花生機械化收獲技術(分段式收獲)
花生機械化收獲技術是指使用花生收獲機械在田間一次完成花生的挖掘、碎土、抖土、成壟鋪放等多項作業(yè)的過程。
3.3.1農業(yè)技術要求
(1)花生收獲期。一般當花生植株表現衰老,頂端停止生長,上部葉和莖稈變黃,大部分莢果果殼硬化,網紋清晰,種仁呈現品種特征時即可收獲。
(2)收獲條件。土壤含水率在8%~15%,手搓土壤較松散時,適合花生收獲機械作業(yè)。土壤含水率過低且板結時,可用機械鎮(zhèn)壓,疏松土層。
3.3.2作業(yè)機具
大型花生收獲機配備的是正陽縣鑫發(fā)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4KJS-1700H型、正陽縣程功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4KJH-1700型。
小型花生收獲機配備的是正陽縣田友機械公司生產的HS-850X型、正陽縣璟豐農機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4KJS-1000H型、正陽縣拓墾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4KJ-110型。
3.3.3作業(yè)質量標準
花生落果率(含埋果)小于3%,花生果破損率小于2%,花生秧果抖土干凈,秧果帶土少,花生秧果成壟鋪放整齊。無漏油污染,作業(yè)后地表較平整、無漏收,機組對作物無碾壓、無莢果撒漏。
3.4花生機械撿拾摘果技術
花生撿拾摘果技術是作業(yè)時一次完成花生秧果的撿拾、摘果、清選、集果、集草的技術。花生機收后,花生秧果在田間成壟鋪放晾曬,花生秧晾曬至含水量低于15%時,用撿拾摘果機完成撿拾摘果。
(1)作業(yè)機具。選用正陽縣程功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5HJZ-100A型自走式花生撿拾摘果機和正陽縣宏裕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5HJZ-1100型自走式花生撿拾摘果機。
(2)作業(yè)質量標準。秧果撿拾率大于98%,落果率小于2%,花生果摘凈率大于98%,花生果破損率小于2%,清選干凈,含雜率小于5%。
(3)秧蔓處理。撿拾摘果機作業(yè)后,花生秸稈被收集箱收集利用。
4組織措施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縣政府成立了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領導小組,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財政、農機、農業(yè)及項目所在地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實施等工作。還成立了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實施小組,縣農機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由縣農機推廣站、農機校、農機監(jiān)理站、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土肥站、花生研究所技術人員及承擔項目作業(yè)任務的合作社理事長等組成。項目領導小組召開協調會,研究部署項目工作,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項目實施小組召開研討會,探討項目實施中的技術難題,并經常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從而保證項目的正常運行。
(2)強化技術宣傳,營造良好氛圍。為確保項目的實施效果,通過廣播電視、發(fā)放資料、召開現場會、開展技術培訓、樹立標志牌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花生全程機械化的內容、新型機械的優(yōu)點。在縣電視臺播放花生全程機械化技術講座2期,每期播放5天,主要介紹花生生產新型機械的優(yōu)點;發(fā)放宣傳技術資料10 000份;召開2個現場會,分別是花生旋耕起壟秸稈覆蓋播種現場會、花生機械撿拾摘果現場會;并在花生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設立標志牌、標語等。通過宣傳,提高農民對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省工省時、節(jié)本增效的認識,增強項目區(qū)農民參與花生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的積極性。
(3)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①按照項目的要求,制定出培訓計劃。②根據正陽縣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實際,有針對性地編寫了《正陽縣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用技術》《正陽縣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技術使用手冊》、光盤、宣傳資料等,共印制《正陽縣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用技術》1000份,《正陽縣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技術使用手冊》5000份,宣傳資料10 000份,光盤1000套。③扎實開展培訓。采取在縣農機局集中培訓和入社入村集中培訓的方式,由經驗豐富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授課,共舉辦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培訓班9期,培訓農民1000人。
(4)配齊先進機具,做好示范帶動。①簽訂作業(yè)合同。根據合作社各自承擔的任務量,農機局與合作社簽訂了作業(yè)合同,把任務分配到每個合作社。②配齊機具。花生播種前,根據四個合作社各自承擔的任務量,采取購買和租賃的方式,配齊完成作業(yè)任務所需的機具。③做好技術服務。參與項目實施的技術人員分包到各個合作社,隨時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幫助合作社調試、維修機具,開展配方施肥,監(jiān)測花生生長情況等,確保高質量地完成示范任務,使項目區(qū)示范田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5)全程跟蹤監(jiān)測,提高試驗效果。①召開試驗對比參與技術人員研討會,探討試驗對比方案,確定對比試驗機具,并對試驗技術人員進行分工,明確參與試驗人員的職責。②做好對比試驗。按照方案的要求,采用三種模式,各種植50畝,對比試驗田共150畝。③做好生長期監(jiān)測。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到試驗田對苗情進行監(jiān)測,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和適時灌溉排澇。④組織開展花生機收和機械撿拾摘果,做好產量對比監(jiān)測。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