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和他的孩子
最近,全球孩子有個新晉的偶像——“鋼鐵俠”馬斯克,他把重型火箭與超級跑車送上太空,讓人類離火星更近了一步。
而作為五個孩子的父親,他的教育觀也值得每位家長關注。
他的五個孩子,也擁有超高的天賦,本來在南加州的天才學?!谞柭鼘W校學習,這里只招收智商138以上的孩子,被洛杉磯時報譽為“讓聰明大腦散發(fā)光芒的地方”。
米爾曼學校
但馬斯克卻不滿意。其一,傳統(tǒng)學校能讓孩子學會很多知識,卻不注重傳授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二,傳統(tǒng)學校能教出品學兼優(yōu)、聽話規(guī)矩的孩子,卻不太鼓勵創(chuàng)新思考。
Ad Astra School
在馬斯克看來,解決問題與創(chuàng)新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品質(zhì)。
因此,在2014年,他讓五個孩子退了學,直接創(chuàng)辦了一個學?!狝d Astra School(校名是拉丁語,翻譯成英文是“To the stars”)。
盡管馬斯克風頭十足,這所學校卻特別“低調(diào)神秘”,大部分學生都是SpaceX的員工子女,媒體報道也非常少,官網(wǎng)入口也只對在讀學生家長開放。
終于這所學校的校長——約舒華·丹(也曾在米爾曼學校教書),最近接受了奇點大學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人的采訪,談了很多的教育理念,看完之后,我們最大的感受是——Ad Astra School所培養(yǎng)的,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資優(yōu)生,而是真正的未來領袖。
這所全美最神秘學校,到底有何魔力,居然能讓孩子們“嫌棄假期太長”?其背后的先進教育理念與教學案例,對關注孩子個性化成長、激發(fā)孩子內(nèi)驅(qū)力的家庭,有著極高的借鑒意義。
神秘的AdAstra學校唯一一張照片
馬斯克認為,傳統(tǒng)學校就像是“流水線生產(chǎn)”,總是讓孩子爭取“完美”履歷,參加多幾門課外活動、掌握多幾門外語,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AdAsia School則相反,且看學生們最典型的一天:
比傳統(tǒng)學校晚些,這里9點半才開始上課。
你會看到,雖然大家都在學“計算機科學”這門課,但因為進度、興趣不同,其中一組正在學Scheme語言,另一組則在學習Swift語言。
還有一組學生,則在鼓搗應用科學——他們準備在幾周后將氣象探測氣球上升到高空,正在計算應該在哪里發(fā)射以及將在哪里檢回去……
到了下午,可能是一起去拆開引擎,看看扳手和螺絲釘?shù)降自趺从茫械臅r候,還會一起做一個項目,比如小組合作寫一份商業(yè)計劃書。
在Ad Astra School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個性化”,最小的僅七歲,最大的學生有14歲,但不分年級,只看興趣和能力。
但尊重人各有志,不等于不給要求。數(shù)學、英語、化學等常規(guī)課程都是要學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有沒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學校只有31個學生,都是從資優(yōu)生中精挑細選的。招生時會問不少奇葩問題——比如,對于總統(tǒng)競選、環(huán)境污染有什么看法?對于未來科技的爭議,比如“行星際旅行”、“人工智能”,又知道多少?
經(jīng)過層層篩選,才從申請的100多個孩子中,選出最優(yōu)秀的10-12位。
而在日常教學,對于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會分成三個維度。
學校官網(wǎng),只有一個入口,且需要密碼
其一,把現(xiàn)實問題搬到課堂上。
學習藝術時,不是講理論講技法,而是邀請街頭藝術家來學校講課,或者直接讓孩子們學習策劃一次英倫藝術展,然后與倫敦的泰德藝廊競爭一下,為了讓藝術展有吸引力,可能要實地調(diào)研當?shù)厝讼矚g什么,還要深度研究別人做的拍賣會、會場布置……
其二,極度注重運用和實踐。
比如,檢驗孩子們的計算機技能,不是通過考試,而是舉辦大型的市集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推銷自己設計的網(wǎng)站,為其他人提供服務,然后利用學校發(fā)行的“虛擬貨幣”進行交易……
其三,鼓勵孩子大膽表達。
每個學年結(jié)束,學校都會舉行“座談會”——要求每個孩子都做出一個TED演講,而且隆重得很——曾經(jīng)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舉行,現(xiàn)場會有200位朋友、家長、教授,每位觀眾要對每個同學的“表演”做出評價,包括眼神接觸、內(nèi)容、說服力。
Ad Astra學校?;?/p>
而在常規(guī)課程之外,Ad Astra School也很注重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馬斯克就認為,他在學習物理時受到的思維訓練,應該推廣到日常學習。那就是——永遠先假設,自己的觀點有錯的,然后才能努力去證明自己沒有錯。這對于孩子們思考反直覺、反常識的事情大有裨益。
最經(jīng)典的例子是,Ad Astra School的校長——約舒華·丹時常問孩子的一個問題:
“今天你要做一件事情,負責發(fā)工資給以下五位:教師、消防員、軍人、市長、警察。想象一下,就像在餐館里埋單一樣,你有五元貨幣、一元貨幣、一個兩元貨幣、如此類推。請給每位分配一個金額?!?/p>
很多孩子,都會認為軍人應該多拿一些,因為他們的工作最危險。這個時候,一定要追問他們“為什么”:
“為什么你分配給軍人是最高的金額?警察不危險嗎?你認為警察的工資應該比市長多嗎?這個城市有多大?警察有多好?教師教學有效嗎?”
通過這些問題,孩子必須要不斷地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這個看起來不斷遭遇“挫敗”的過程,正是在幫助他們擺脫常識和偏見,走向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
更有趣的是,還有不少“道德兩難~多方會談”等開放性思考題:
“當一個工廠把一個村莊的生態(tài)破壞了,你認為,村莊中的管理者/普通民眾/污染方各自應該承擔多少責任?”
“現(xiàn)在就核能問題,分成三個小組,模擬三方談判:分別是朝鮮、美國和中國。每個國家的不同目標是什么?政權的特點是什么?你如果代表其中一方,會怎么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與別人達成共識?”
而提出這些問題后,老師不會過度干涉,更不會去評價孩子們的答案,一方面,而是引導孩子提出多元化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則是提出合理的質(zhì)疑,讓孩子不斷去顛覆、完善自己的想法。
傳統(tǒng)學校都在教孩子遵守原則,但馬斯克更希望孩子能夠打破常規(guī)。思考也好,實踐也罷,都不必過分苛責他們犯錯——就像他所說的,“你失敗得不夠,只能說明創(chuàng)新精神還不夠?!?h3>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對于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校長約舒華·丹說過這么一席話:“孩子們都希望能夠有機會做出自己的決定,都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激情、興趣,甚至職業(yè)生涯。他們想在一個‘成長農(nóng)場而不是‘考試工廠里學習。我們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復制粘貼的模式了?!?/p>
看看校長與馬斯克是怎樣設計未來教育的:
相對于其他小學,Ad Astra的錄取過程是比較激進的。在識字和算術基本水平的假設上,除了典型的面試之外,有潛力的學生會被要求參與到一系列的未來項目:包括在地球上的“社會大問題”以及“行星際倫理設計”等抽象問題。最初的成功申請人數(shù)來自100多小孩,直到最后只有其中10-12位被錄取。
Ad Astra并沒有課后“作業(yè)”。無論課堂在談論北極的航運權,還是人工智能問題,學生們會將想法帶回家和家人討論,然后帶回課堂繼續(xù)討論。
如果我們給學生們在學校課堂里做有意義的思考工作,我認為他們也應該課后在家里繼續(xù)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與父母交流、思考問題,甚至一起設計未來機器人等項目。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shù)學(Mathematics)。
資優(yōu)教育有一個假設:未來是與人工智能共同進退的。因此Ad Astra更側(cè)重于人類生活的一面:包括抽象推理、戰(zhàn)略、倫理、決策、協(xié)作等。
許多國家教育部門都在課堂上實施了強制性的第二語言教育(例如,普通話、西班牙語、法語)。但Ad Astra并沒有第二語言教育。雖然很多科學研究指出學習多一種額外的語言對孩子的大腦發(fā)展和理解其他文化很有益;但馬斯克的神經(jīng)科技公司Neuralink通過開發(fā)的植入式腦機接口的研究卻表明了為什么學習語言已成過去,而不是未來的需求。
很多家長也明白到其實學習用手寫字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學習過程也很混亂和很容易給小孩產(chǎn)生巨大壓力。
我認為重要的是學生把大部分的手寫時間都花在電腦打字上,學習手寫真的是太慢了。
雖然馬斯克創(chuàng)立了很多科技公司,但令他最驚訝的是他發(fā)現(xiàn)電子設備并不能在學習上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坐在屏幕前使用電腦學習的時間每天只有一個多小時。用的是Mac臺式電腦,而不是平板電腦。常用的軟件包括:Google Classroom、Khan Academy,、Code Academy等普遍平臺。
你不能整天把孩子放在電腦屏幕前,讓他們單向?qū)W習知識。他們更希望互相交流。因此,我們必須要在讓孩子們利用現(xiàn)有的最好的技術來深入挖掘興趣的能力上找到平衡點。很多時候我們沒用零成本,即使只有一張紙,也能創(chuàng)造的一些很好的項目。這是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有這種想象力。最重要的是用正確的方式來釋放它,而不是用時間看屏幕、看手機、看平板電腦。
約舒華·丹校長(左)接受采訪
盡管我們的孩子,未必有機會進入馬斯克創(chuàng)辦的學校學習,但不可否認,馬斯克和這所學校的理念,給了我們非常重要的啟示——想讓孩子成為真正的未來領袖,就不能再讓他們成為“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霸。而是要做到以下三點:
1.引導孩子大膽創(chuàng)想。比如,閱讀一則新聞事件時,引導他們?nèi)ベ|(zhì)疑材料的合理性、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參觀博物館時,提問他們:“如果是你畫這幅畫,你策劃這個展覽,你會怎么做哪些選題?”總之,一切生活現(xiàn)象與常規(guī)問題,都可以通過開放式提問,引導孩子做思維的延伸。
2.請求孩子幫你解決問題。聰明孩子的背后,總有一對偷懶的父母。小到如果家里停水、停電了怎么辦,大到如何給手腳不方便的人設計浴室、為家里老人丟鑰匙提出解決辦法,都是非常好的訓練。只要家長不再大包大攬,而是適時放手,孩子的潛力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3.鼓勵孩子關注社會與世界。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精力,讓他們走向更大的群體,比如幫小區(qū)居民解決一個問題,推動學校優(yōu)化政策、設計一個小發(fā)明等等。
看似微小的行動,其實都在訓練孩子的責任心與執(zhí)行力。有創(chuàng)意不難,關鍵是把創(chuàng)意落到實處,在心里埋下一顆改變世界的種子。
一言以蔽之,能贏在未來的孩子,一定都能夠“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永遠知道自己要什么,永遠走在突破自我的路上,就像鋼鐵俠馬斯克一樣。
(綜合自網(wǎng)絡)(編輯/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