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東方華
——上一期講解了:一、倉頡造字源于漢民族人生活。二、漢字的構(gòu)造、演變、特點。這一期講解:
從上期講解的“倉頡造字源于漢民族人生活”看:以倉頡為代表的古人造字是本于漢民族人生活,其依照天地間事物類別、形態(tài)畫其形,從人之形態(tài)——人勞作(農(nóng)耕)——房屋、居??;車馬、器具——到日月、雨雪——山水、田園——花木、蟲鳥,用象形文直接、形象地不僅表現(xiàn)出漢民族人生活,還表現(xiàn)出漢民族人思想與情感及審美情調(diào)。
象形文,在甲骨文中,像面朝左側(cè)立的人形,多表示“人、人之品性及行為”之意義。
〔位〕會意字,以人、立(站立)合而表意:本義是位置。
〔伐〕會意字,以人持戈(古兵器)合而表意:本義是砍殺。
〔付〕會意字,寸:手持物形。付字像一個人手持物交給另外一個人,本義是交給?!墩f文》解釋為:“付,與也?!?/p>
會意字,在甲、金、小篆中,像人站立在地上形,多表示:“人站立”之意義。
象形文,在甲、金、小篆中像一個正面站立著的高大的人形。以倉頡為代表的古人把人看作“萬物之靈”,是至尊、偉大的,故此用以表示“人、人之行為、大”之意義。
象形文,在甲、金、小篆中,人上方是人的頭,而人的頭頂上面就是天空,借以表示“天”之意義。司馬遷言:“夫天者,人之始(始祖)也?!?/p>
象形文,在甲、金、小篆中,像兩個人面朝右側(cè)身并立之形,多表示“靠近、親密”之意義。
〔比鄰〕即靠近的鄰居:“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如比鄰。”——王勃詩句。
象形文,在甲、金文中,像一個人在疲倦時,因體內(nèi)氣力有所缺而張口打呵欠之形,多表示“人之缺乏、口之聲氣”之意義。
〔欲〕會意字,以欠、谷合而表意:本義是人因缺乏而希望、想要,且欲求如山谷難以填滿。
會意字,在甲、金、小篆中,像背對著背的兩個并立人形,多表示“相背、北方”之意義。
會意字,以女子在屋下安坐示意:本義是“安居、安寧”。
象形文,在甲、小篆中,像以手推物給人之形,故此多表示“給予、伸展”之意義。
象形文,在甲、金文中像燭光之形,多表示:“明亮、白色”之意義。
〔皎〕形聲字,本義是指月的明亮、潔白:“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保ㄙ耍河袢?;僚:好貌。)——《詩經(jīng)·月出》
〔皓〕形聲字,本義是潔白、明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薄_貫中《三國演義》
象形文,在甲、金文中像太陽之形,中間一點表示日光盛實,多表示:“日、日光、日落”之意義。故《易經(jīng)》里言:“日月相推,而明生焉?!?/p>
〔旦〕會意字,以日、一(地平線)合而示意: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渡袝吩疲骸叭赵鹿馊A,旦復旦兮?!保ㄈ赵鲁溆馊A,日復一日地從地平線上升起。)
象形文,在甲、金文中像半月之形,多表示:“月、月光、時間”之意義。古人以“半月之形”造字,似有蘊含“人生多缺憾”之意:
“缺月掛梧桐”——蘇軾《卜算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薄K軾《水調(diào)歌頭》
象形文,在甲、金文中像半月之形(日暮,日光尚在,則月不大明,只能見半月之形,故月、夕常通用,到小篆后,兩字才區(qū)別開來),多表示:“傍晚、夜”之意義。
象形文,在甲、金、小篆中像彎曲的水流之形,多表示:“水流、水邊、用水”之意義。古人在甲、金及小篆造字中,意在表現(xiàn)水流的形態(tài)與趨下的特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薄睹献印じ孀由稀?/p>
象形文,在金文中像竹葉下垂之形,多表示:“竹樹、竹器”之意義。古人在甲、金及小篆造字中,意在表現(xiàn)竹樹枝葉的清雅風格:“瘦竹如幽人,幽花如處女?!薄K軾詩句。
——從上文所舉例字中可以看出:即使甲、金、小篆的圖畫象形直接表意演變?yōu)殡`書、楷書的筆畫象形而間接表意,也能表現(xiàn)出漢民族人的思想和情感,而隸、楷筆畫的簡約之形,正隱約地表現(xiàn)出人與事物的意態(tài)和情韻,恰好體現(xiàn)出漢民族人之“婉約”情性與追求“神韻、意境、空靈”的東方審美情調(diào)。
漢字藝術(shù)美特征體現(xiàn)于情感性、形象性及審美性。
(1)〔情感性〕漢字不僅是“以形表意”,而且是“以形表情”。在形聲字中,主要是借表意偏旁(形旁)來表意、表情的,故此,漢字之有意旁,如人之有眉目,而東方人正是多借眉目來傳情達意的。
例(1)〔依〕形聲字,形旁即表意偏旁為“人”。
1.「本義」人倚;靠著:「小鳥依人」多比喻少女或小孩子嬌柔可愛。
小鳥依人
2.「引申」輕柔;依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依依:不僅寫出了楊柳的柔約,而且表露出詩人依戀不舍的感情。)
楊柳依依
3.「引申」靠近;停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詩人用擬人手法寫白日,使物有了人的情態(tài)。)
白日依山盡
例(2)〔倚〕形聲字,形旁即表意偏旁為“人”。
1.「本義」依靠著: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薄钋逭铡饵c絳唇》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薄獪赝ン蕖稇浗稀?/p>
(前一個“倚”表現(xiàn)了李清照年少時的情態(tài);后一個“倚”則表現(xiàn)出思婦望夫盼歸之情。)
獨倚望江樓
倚門回首
例(3)〔侍〕形聲字,形旁即表意偏旁為“人”。
1.「本義」陪伴在尊長身邊;伺候:“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薄拙右住堕L恨歌》
——從上文可以看出:是漢字的“以形表情”特征造就了古詩詞的抒情性,使古詩詞具有了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2)〔形象性〕形象是藝術(shù)美的外在特征。黑格爾說過:“美只能在形象中見出?!薄睹缹W》
漢字無論是甲、金、小篆的圖畫象形,還是演變?yōu)殡`書、楷書的筆畫象形,都具有形象特征。
象形字,在甲、金、小篆中像小孩形(上為頭形,左右伸展為手臂,下為身子、雙腿在包裹的被子之中),多表示“孩子”之意義。
象形字,在甲、金、小篆中像兩扇門形,多表示“門戶”之意義。
象形字,在甲、金文中像一張弓形,多表示:“弓、拉弓”之意義。
(3)〔審美性〕指藝術(shù)作品帶給人以審美的愉悅感,使人獲得美的享受,且使人在性情上得以陶冶。漢字甲、金、小篆的圖畫象形是富有色澤的線條造型,所造字體形態(tài)都是本著漢民族人生活,從人之形態(tài)——人勞作(農(nóng)耕)——房屋、居??;車馬、器具——到日月、雨雪——山水、田園——花木、蟲鳥,用象形文直接、形象地表現(xiàn)出漢民族人生活及其所處環(huán)境,而天地間自然事物與人類勞作、生活本身就是美的。同時,漢字的表意、表情特征所表現(xiàn)的是自然與人類社會中的真與善,而真、善即美。因此,漢字具有一種“天然、本真、淳樸”之美。而隸書、楷書筆畫象形正可隱約表現(xiàn)出人與事物的意態(tài)和情韻,體現(xiàn)出一種“婉約”的審美特征。所以漢字使人產(chǎn)生“愉悅、贊賞”的美感。
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火焰之形,而在隸書和楷書中也像火焰上升之形,字的形態(tài)不僅表現(xiàn)出火燃燒向上的特性,而且給人溫暖、興旺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是令人“愉悅、贊賞”的。
象形字,在甲、金文中像一株穗子下垂的谷子形,字的形態(tài)表現(xiàn)了莊稼的成熟,沉甸甸的谷穗把上端壓彎了,向下低垂,似在涼爽的秋風中輕輕搖曳著,送來谷米的甜香,給人帶來豐收的喜悅,而這種感受是令人“愉悅、贊賞”的。
象形字,在甲、金文中像一只直立著的鳥的側(cè)面形,有著尖尖的嘴和細細的腳爪。字形表現(xiàn)出鳥雀玲瓏的體態(tài)和凌空向上的姿態(tài),使人感受到鳥雀的輕靈與翼然,繼而產(chǎn)生“愉悅、贊賞”的美感。
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一只燕子形,字形表現(xiàn)出燕子的輕盈、俊俏之態(tài),似在翩翼而飛:“燕燕于飛,差池其羽?!薄对娊?jīng)·邶風·燕燕》/燕子喜濕潤,常翻飛于云雨前后的田野上或水邊:“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薄鸥Α端畽懬残摹?“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薄愤_祖《雙雙燕·詠燕》
微風燕子斜
象形字,在甲、金、小篆中,像兩根羽毛之形,字形表現(xiàn)了羽毛輕柔而又翩然的形態(tài),給人以“愉悅、贊賞”的美感。羽的本義是鳥雀翅膀上長的長毛,引申為鳥雀或昆蟲的翅膀:
「奮羽而飛」“鴻雁于飛,肅肅其羽。”——《詩經(jīng)·小雅·鴻雁》(肅肅:鴻雁拍打翅膀的聲音。)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