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賢松 蘇英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安吉縣天荒坪鎮(zhèn)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9天后,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fā)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評論,鮮明地提出:“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勢轉化為生態(tài)農業(yè)、生態(tài)工業(yè)、生態(tài)旅游等生態(tài)經濟的優(yōu)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一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天荒坪鎮(zhèn)傳來好消息,安吉縣委大力推廣余村經驗,以卓越的成績榮獲聯合國“國際鄉(xiāng)村生活示范地”、中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稱號。
更難得的是,經過12年奮斗,余村兩個文明大豐收:國民生產總值達2776萬元,村集體經濟41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41378元,超過小康標準,開始向更高水平邁進。余村先后被評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先進集體”“全國文明村”和“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
聽到這些好消息,我們一家三代七口,在春節(jié)期間去天荒坪作了兩日游,探尋“兩山”理念帶給余村以及安吉縣的巨大變化。
我們先到2015年為紀念“兩山”理念發(fā)表10周年興建的公園。進入大門,一塊高10.8米的紀念碑上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個紅色大字。接著,我們參觀了展示館、文化禮堂、休閑廣場等場所。這些實物、圖片和高科技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兩山”理念,以及當地群眾踐行“兩山”理念帶來的幸福生活。
我們又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院士林,其中有中國科學院許寧生、魏炳波等院士親手植下的樹木。在通道的紅墻和石匾上寫著“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固樹立生態(tài)紅線觀念,創(chuàng)建兩山示范縣”等標語。隨后,我們又去余村看農民新村,只見白墻紅瓦兩層樓房,整齊劃一,十分好看。路面清潔,水渠清澈,不見污物。
二
作為“兩山”理念的誕生地,余村黨支部深感責任重大,帶領群眾構建“生命共同體”。我們在余村黨建廣場了解到他們的五個做法。
選準突破口,治山造林。禁止亂砍林木燒炭,實行退耕還林,高山造用材林,低山造經濟林,讓禿嶺變青山;變單一農業(yè)經濟為多種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
統(tǒng)籌安排,治理水田湖。倡導垃圾分類、不落地,豬由散養(yǎng)變?yōu)槿︷B(yǎng),污水入溝入渠。余村對現有的生活和生產污水及時處理,對田與湖實行分級治理,提高糧食和水產品產量質量。
挖掘資源,興辦生態(tài)旅游業(yè)。余村歷史悠久,有千年古剎龍慶禪院,有“江南銀杏王”,有“活化石”百歲娃娃魚。在荷花山景區(qū),不但有古跡茶窯、神奇福鼎、古代工礦遺址和古溶洞等,而且有水上樂園、恐龍漂流等娛樂項目。目前有農家樂20多家,頗受游客青睞。
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美麗家庭。要求院有“花”香、室有“書”香、人有“釀”香(敢于創(chuàng)業(yè)致富)、戶有“溢”香(守信守法家庭和睦)。十多年來全村做到“三無”:無盜竊、無貪污挪用公款、無刑事案件,先后榮獲市縣“法治先進單位”、“浙江省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稱號。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村兩委人員實行分工負責制、民主集中制,黨務政務財務三公開,大事實行“一票否決制”。支書抓黨務,54名黨員分成8組,要求黨員帶頭苦干,幫助群眾致富。
支部書記潘文革表示:“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們余村十幾年來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叵氘斈?,它破了余村的困局;今天,它給了余村更大的實惠;未來,它必將成為照耀余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