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只在夏天才出現,他們總是趴在高高的樹上,天氣越悶熱,越愛叫個不停。初夏時,蟬還是個幼蟲,剛從土里爬出來。之前,他們已經在地下默默地做了兩三年的苦工,每天都看不到太陽,只是默默地工作。
幼蟲剛出來時,渾身都是黃色的硬硬的殼,丑丑的,笨笨的。他們雖然有翅膀但卻不能起飛,有嘴巴卻不會唱歌。到了夜晚,幼蟲們笨拙地爬上一棵棵樹。他們用六只腳抓住一根根細細的枝條,然后一動也不動,就像一顆顆黃色的藥丸一樣墜在那里。
時間一點點地過去,蟬的幼蟲身上漸漸起了變化。他們的脊背上裂開了一道縫兒,并一點點變寬,越來越寬。從那道縫兒向里看,可以看到月牙兒般潔白的身體。
幼蟲們感到巨大的疼痛,好像有一把尖利的鋼刀在劃開自己的身體一樣。他們有的想放棄了,因為實在是太疼了。
“堅持住??!孩子們,一定要堅持住啊!”媽媽的聲音似乎在幼蟲耳邊響起。他們又鼓起了勇氣,盡管背上還是撕心裂肺的疼痛,但是他們告訴自己:我能行,我要勇敢,一定可以做到的。
背上的裂縫越來越寬,疼痛也越來越劇烈。蟬的幼蟲們咬緊牙關,頑強地堅持著,扭動著。終于,他們從那個硬殼中抽出來最后一只腳。
自由了!幼蟲們終于蛻變成了蟬。他們伸展開身體,抖了抖嶄新的翅膀,飛到高高的樹上。蟬發(fā)出了屬于蟬的第一聲呼喊:“知了——”
這叫聲驚醒了一只昏睡的蝸牛,他從背上的小房子中探出頭來問:“你們知道了什么?”
“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新生!”蟬回答說。
蟬的幼蟲在地下靠吸取樹根的汁液生活,一般需要在地底呆上4年左右的時間。在積累了足夠的養(yǎng)分之后,幼蟲通過不懈努力,終于鉆出地面。為了躲避天敵的吞噬,幼蟬必須學會飛翔,再經歷一次痛苦的蛻殼過程。當蟬長出翅膀以后,就可以自由地飛翔、高歌了。每一只蟬在地底下埋藏這么多年,變成蟬后可在地面上擁有一個月的生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