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千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寧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2006年開始行走南方,作嶺南田野考察?,F(xiàn)旅居廣西南寧,從事嶺南文化研究。系《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資深作家。代表著作有《嶺南文化三部曲》《像麥子那樣金黃》《中國美女地理》《三沙人文地理》《家山何處》等十余部。榮獲首屆朱自清文學(xué)獎。
有些植物,一出生便高潔大氣,譬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生長環(huán)境再惡劣,能隱忍,貞靜自守,一世清白。
有些植物,一出世就冰清玉潔,如海菜花。與蓮花絕然不同的是,海菜花的家園是清流世界,其性格敏感貞烈,但凡生長的水環(huán)境有點污染,她絕無妥協(xié),會毫不猶豫讓自己立即消失。
海菜花從不隨遇而安,不隨波逐流,也絕不同流合污。
這種品性高潔的小精靈并不常見。在中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山谷幽澗的溪流、碧波蕩漾的高原湖泊偶有生長。其花朵水洗般瑩白皎潔,浮在水面燦若繁星,漫山清流里都昂揚著她的高貴,無論是漢族,還是其他少數(shù)民族,無不視之為吉祥、高潔的象征。
位于桂中腹地的鹿寨縣中渡鎮(zhèn),是有了1700多年歷史的古商埠,亦是客家人聚集地,他們生活在響水河兩岸。客家人從中原來,廣布嶺南各地。初見響水河海菜花,其狀與中原物件“如意”極相仿,以為祥瑞,遂稱之如意花。
水中如意花極具飄逸之美,其葉寬大,姿態(tài)優(yōu)雅,于水里隨波招展。站在岸上,看著河水清澈見底,水面有無數(shù)的如意,照應(yīng)著心中的許多心事,大吉大利,多么令人愜意舒心??图胰诵胚@些。他們在中原吃過荇菜,吃過莼菜,如意花不妨也嘗一嘗。
幾十年前,響水河水質(zhì)清澈,沒有一絲污染,如意花開滿水面,客家人按照老祖宗的辦法,左右采之。清炒如意花,青翠悅目、鮮美爽口。說是清炒,實是“水焯”,如意花太嫩,開水過一下,加佐料即成。
在很長一段時間,響水河因其豐富的水資源、鐵礦資源被過度開發(fā),海菜花一度銷聲匿跡。為改善響水河水質(zhì),鹿寨人決心強力治理響水河,以兩岸峰巒為界面,加強沿河兩岸的生態(tài)林保護。響水河保潔員黃師傅向我介紹,2005年,在響水河上游,建成香橋喀斯特國家地質(zhì)公園,經(jīng)過十多年生態(tài)修復(fù),現(xiàn)在響水河水質(zhì)已達二類以上。清澈的響水河面上,久違的“如意花”復(fù)又出現(xiàn)。黃師傅是客家人,他每天撐著小船,小心翼翼穿行在海菜花里清理河道。他習(xí)慣將海菜花說成如意花。
我問黃師傅,現(xiàn)在還有人吃海菜花嗎?他說,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如意花是國家保護植物,也知道了花和水的關(guān)系,已無人采摘。水清了,就有滿河的如意花。每年春天,賞花者漸眾,給響水河沿岸百姓帶來不少收入。
水族人一直視海菜花為“鳳凰的羽毛”。很多人認(rèn)為水族與水無關(guān),實則不是。他們自稱“挨雖(音譯)”,漢語聽起來,就是“愛水”。水族人逐水而居,挨著水邊生活。“水”字是音意的完美統(tǒng)一。
水族人的祖先是百越民族中的“族”(人旁加水),他們居住在今邕江一帶。由于缺乏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面對洪水、旱災(zāi)等無法征服的自然現(xiàn)象,水族人選擇遷徙。他們溯邕江而上,走向高原,要尋找“像鳳凰羽毛一樣美”的地方,那里就是他們的家園。
當(dāng)水族人登上云貴高原之后,他們終于找到了一條開滿鮮花的河流,那感覺是無比驚喜的,就像我們讀徐志摩的詩句:“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边h(yuǎn)遠(yuǎn)望去,那些在水中搖曳的綠葉與水面潔白如玉的花朵,不正是鳳凰的羽毛嗎?整條河流水湯湯,整個湖泊水漾漾,不就是一只正在悠然飛翔的鳳凰嗎?
今天的水族多分布在廣西、云貴高原上,雖然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遷徙,我們?nèi)阅馨l(fā)現(xiàn),水族人多居住在像“鳳凰羽毛一樣美”的地方,如紅水河流域、都柳江流域。這些地方的共同特點是,空氣清新、遠(yuǎn)山蒼翠、水質(zhì)甘冽,其中就有許多河段生長著海菜花,如澄江河等。
2015年8月初,我在云南紅河州建水、石屏一帶采風(fēng),第一次聽到彝族海菜腔。關(guān)于海菜腔的由來,當(dāng)?shù)厝硕颊J(rèn)為與異龍湖上的海菜花有關(guān)。20世紀(jì)50年代前后,異龍湖水質(zhì)清碧,海菜花燦若繁星。彝族人三兩成對,或于云淡天高之際,或于風(fēng)輕月朗之夜,蕩舟于湖中放歌采花。因此,當(dāng)?shù)厝艘喾Q海菜腔為倒搬槳。
海菜腔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嘉慶年間石屏詩人胡瀛所作《憶異龍湖十首并序》中:“香稻花輕玉露稠,月明漁話滿船頭。小蠻打槳溟蒙里,海菜腔尖醒睡鷗。”這是一首描寫異龍湖美麗風(fēng)情的漁歌,一群頑皮的小女生劃著木槳,一邊采摘海菜花,一邊與另一船上的男生情歌互答,水鳥驚飛而起。
彝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采摘海菜花的勞動,為他們提供了表達情感的機會。唱歌為樂,答歌為媒。善唱者,頗得女之歡心。
(女):海菜花開水要清,心無誠意莫靠近。
(男):不是情妹哥不理,妹愛哥哥永不離。
異龍湖水面浩渺遼闊,需得放聲高歌,方能彼此交流,故海菜腔曲調(diào)多高亢嘹亮,逶迤悠揚。進入21世紀(jì)后,異龍湖受到嚴(yán)重污染,只能達到IV類水質(zhì),海菜花幾乎絕跡。異龍湖周邊的村莊,不少百姓開鑿池塘,引山泉種植海菜花,成為當(dāng)?shù)厥袌錾虾2嘶ǖ闹饕獊碓础?/p>
云南鲊菜有一種獨特的高原風(fēng)味,與咸菜、醬菜、泡菜的制作工藝迥然不同,風(fēng)味亦大相徑庭。海菜鲊是其中一種,在昆明周邊農(nóng)村,是最著名的家常小菜,每至海菜花采食季節(jié),家家必做海菜鲊。傳統(tǒng)制作方法是:采摘海菜花帶有花苞的花莖,將其洗凈,切段晾干,加少許鹽、白酒略腌,入籠蒸熟,和入青椒紅椒碎粒、米粉、鹽伴勻,置瓦罐中封閉,腌制一段時間后,即可炒食,其味鮮香脆嫩,久食不厭。
近年來,在政府的鼓勵下,云南一些地方開始大規(guī)模人工種植海菜花,種一次可以收割五六年。2017年,洱海源頭、洱源縣右所鎮(zhèn)的村民,已累計種植海菜花1025畝,年收入將達到500多萬元。既凈化了當(dāng)?shù)厮|(zhì),又帶動村民增收,海菜花成了當(dāng)?shù)孛逼鋵嵉闹赂换ā?/p>
最近一次見海菜花,在廣西都安縣。
2017年12月20日,我的向?qū)?、都安朋友覃清鸼駕車沿澄江河遠(yuǎn)行。小覃告訴我,澄江是一條開滿鮮花的河,近幾年,為打造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zhì)公園,都安縣對水資源管控森嚴(yán)。環(huán)境好,多年未見的海菜花回來了,每年春夏季節(jié),澄江河的水面上到處盛開著海菜花。
澄江河是都安的母親河,沿岸石山眾多,碧波清澈,宛如漓江。現(xiàn)在是南方冬季,澄江河還有海菜花嗎?
小覃說能看到。后來我們?nèi)チ顺谓拥奶柎濉_@里是水源地,豐富的地下水從巨大的地下河天窗溢出,并由此形成澄江河上游。
這里屬于亞熱帶氣候,盡管是冬天,在太陽村附近的湖面上,我還是看到了如玉的海菜花,它們像星星一樣布滿水面。小覃介紹說,海菜花白天出水開花,讓昆蟲授粉,太陽落山后,氣溫變低,海菜花再沉入水中,早出晚歸,就像個聽話的山村女子。
但我從來不知道海菜花是否有香味。站在太陽村的湖邊,很明顯聞到一縷清香。我還是不放心,從水邊撈起一朵花,聞一聞,再入口嚼一嚼,就有了明顯的香氣,就像一陣風(fēng)拂過臉面,你很快記起春天,一些朦朧遙遠(yuǎn)又捉摸不定的事,一陣陣襲來,變得分外明晰。
這個季節(jié)的海菜花并不大,其花色玉白,花蕊鵝黃,盛放時浮于水上,成百上千,隨清流蕩漾。夕陽西下,湖面波光粼粼,越發(fā)顯出花色的潔白,放眼望去,整個湖面上都是白色點點,像布滿星星的天空。
都安縣是廣西海菜花之鄉(xiāng),這里生活著85萬漢、瑤、壯等各族兒女。無論是漢族還是當(dāng)?shù)氐纳贁?shù)民族,語言不通、風(fēng)俗不同都沒關(guān)系,海菜花已成為他們共同的文化密碼:有海菜花的地方,那里就是一個干凈的世界。
責(zé)任編輯 藍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