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紀紅
摘 要: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們的身體綜合素質卻在不斷下降,這種體能的倒退在大學生中表現的尤為明顯。高職高專是我國人才的主要輸出地,學生的綜合素質關乎到社會的發(fā)展,但是在高職高專教學中,對體育課程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其存在了很多問題。下文筆者針對當下高職、高專學生體育課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然后從健康體適能的角度對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及發(fā)展趨勢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健康體適能 高職高專公共體育 改革與發(fā)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b)-0052-02
體適能理論在我國最早源于《何為體適能》這本書,它是率先在我國提出這種理論的一本著作。目前體適能理論以廣泛運用到體育各個項目的教學和訓練中。高職、高專的體育教學作為我國體育發(fā)展的中流砥柱,在體育界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近年來,社會各界對高職、高專的體育改革和其未來發(fā)展尤為關注,如何能夠指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專業(yè)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改革成為學術界一直關注的問題。體適能理論對高職高專公共體育的發(fā)展和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健康體適能的角度,分析當前高職高專公共體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改革建議。
1 從健康體適能審視高職高專公共體育存在問題
既然要從健康體適能的角度對公共體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那就必須要對健康體適能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何為健康體適能?研究認為體適能是指“指人體所具備的有充足的精力從事日常工作而不感疲勞,同時有余力享受康樂休閑活動的樂趣,能夠適應突發(fā)狀況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下文對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程中現存的存在問題進行分析。
1.1 選項教學等同于運動訓練
當前的高職高專針對公共體育教學,往往采用必修加選項教學的模式,雖然可能不少學校不這樣稱呼,但是實際教學內容還是一樣的。選項課與傳統(tǒng)行政班級上課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它集合了這個項目的愛好者,因此,教師往往會將一堂普通體育課逐步發(fā)展為專項化較強的體育課,甚至有的變成了“訓練課”而且這種過于細化的“專項”訓練,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許多學生就是在這中教學模式下對體育失去了信心。
1.2 體育教學內容重實踐輕理論
從公共體育課程實際的課時安排上看,部分學校4個學期的體育課,理論課每學期4學時,共計16學時,僅占總課時的11.1%,甚至還有在此基礎上“打折扣”,這種重實踐課輕理論課的現象非常嚴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傳統(tǒng)的體育觀念有關,學時的設置有意避開;二是與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理論教材建設跟不上有關。在實際的體育課程中,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留給學生進行自我訓練,學生沒有理論支持的盲目訓練違背了體育課程設立的最初目的。
1.3 體育教學評價指標以技能與競技體適能為主忽視健康體適能
教學的評價一直是教學的重中之重,關乎到教學的質量與教學完善,在體育教學中也是如此。有專門的人員曾經對高職、高專的教學評價原則進行調查,數據顯示:93.25%的高職高專為了方便評測,在體育教學中往往采用技評與競技體適能為主的評測方法。這種方法并不能適應普通學生,更不能正確反映普通學生身體機能,因此,這種體育教學評價方式并不具備科學性。
2 從健康體適能展望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的改革與發(fā)展趨勢
身體健康重于一切,高職、高專體育課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高職公共體育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全面發(fā)展也是極為不利的。針對這個問題,社會各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凇敖】刁w適能”理論指導下,筆者認為高職高專的公共體育課程必定會朝著以下幾個方向改革和發(fā)展。
2.1 教學內容多樣化、趣味化發(fā)展
公共體育課程應該秉持“健康第一”的設計理論,豐富課程內容,多引進一些非競技類項目,同時將競技類項目游戲化,趣味化,盡可能地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將公共體育引向快樂體育、陽光體育方向發(fā)展,變學生被動為主動,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度,實質性的提升學生的每周活動量,避免自身體質的下降。在健康體適能理論推動下,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發(fā)展勢必會朝著內容多樣化和趣味化發(fā)展,雖然說像傳統(tǒng)的排球、籃球、田徑依舊會存在,但是體育教學的側重點已經發(fā)生了轉變,公共體育不再是傳統(tǒng)的“技能”型培訓。當下的許多高職院校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如不少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中開設了一些與時俱進的時尚項目。如舞蹈、瑜伽等,這些體育類型的多元化一方面能夠豐富學生的選擇,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同時通過這些項目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促進身體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教學質量。
2.2 理論和實踐的協(xié)調發(fā)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是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俗話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掌握了體育的基礎理論知識,才能為學生更健康的運動打下基礎。兩者相輔相成,不能只重其一,忽略其二,這是萬萬不行的。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高職高專院校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工作。
(1)開設理論課程教學。這個雖然在教育部教學改革中明確提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設立這樣一門理論課程,要想完成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原則,高職高專院校首先也是必須要做的就是開設理論課程教學。
(2)在期末考評上增添理論考核。只有這樣,才能督促教師重視體育課程的理論傳授,學生注重理論學習,雖然說這種考核方式會增添考核難度,但也是實現理論和實踐協(xié)調發(fā)展的必要手段。
2.3 公共體育評測朝著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方向發(fā)展
評價方式的科學性是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體育教學質量的必要保障,這也是影響當下高職高專院校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當今的許多高職高專院校中為了盲目突出公平、合理的原則,制定了不少體適能的評測方案和設計。但是由于這種方法的設計忽略了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即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健康),實踐結果也是可想而知。在健康體適能理論指導下,筆者認為新時期的高職高專務必要注重健康體適能測評技術。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原有的專業(yè)技能測評轉變?yōu)榧寄芗由眢w素質測評,進而在提升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這也是新時期健康體適能理論要求下高職高專公共體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3 結語
健康體適能作為當下比較熱門的一個詞語,也是我國未來高職高專公共體育發(fā)展的主要依據。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身體素質的急劇下降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從健康體適能角度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體育進行改革勢在必行。針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改革,筆者認為,未來一定會朝著教學內容多樣化、理論實踐并重化、評測方法科學化的方向改革和發(fā)展,這是解決體育教學現存問題的根本方法,也是健康體適能理論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魏勇.體適能——學校體育的核心概念(上冊)[J].體育教學,2008(11):64-66.
[2] 李杰,何仲愷.北京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方案的啟示與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3):272-273.
[3] 夏肖林.“健康體適能”理念引入體育課程改革構想[J].教學與管理,2008(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