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馬菲
為了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韓國人熱衷于“黑色旅游”。所謂“黑色旅游”是指人們親臨歷史中的悲劇性現(xiàn)場參觀并從中接受相關教育。韓國各地方政府也興起了開發(fā)黑色旅游資源的熱潮,旅游勝地濟州島便是其中之一。雖然韓國政府將濟州島指定為“和平之島”,但在歷史上,這座島嶼卻曾充滿著戰(zhàn)爭和殺戮的痛苦記憶,這里擁有數十個“黑色旅游”景點。
日軍阿德勒機場遺跡
由于地處中日間的戰(zhàn)略要地,濟州島保留著許多日本侵華戰(zhàn)爭留下的痕跡。如今,在濟州西歸浦市大靜邑仍能看到日軍當年為轟炸中國所建的機場遺跡。資料顯示,日本海軍于1931年開始在大靜邑建設航空基地,到1935年完工,占地60萬平方米。當地居民們根據機場所處位置將其命名為阿德勒機場,該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侵華戰(zhàn)爭、太平洋戰(zhàn)爭相繼爆發(fā),濟州島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使這座機場變得愈發(fā)重要。因此,日軍后來將其擴建為占地達200余萬平方米的大型機場。海空軍航空隊2500名軍人和25架戰(zhàn)斗機曾在此駐扎,二戰(zhàn)中日本海軍航空隊最著名的“零式”戰(zhàn)斗機也被派駐到這里。
《環(huán)球時報》記者來到阿德勒機場所在地,一眼望去,大片大片農田從不遠處的山峰腳下延綿鋪展開來,其間零星綻放著小片的油菜花。如果沒有幾個突兀的圓拱形混凝土建筑矗立其中,這里和普通的農田并無差別。那些圓拱形的鼓起建筑便是日軍建造的飛機庫,由于已經廢棄多年,當地也沒有進行特殊管理,如今從遠處眺望,許多飛機庫上已雜草叢生。
除了遠望,人們還能進入任意飛機庫中參觀。從遠處看這些機庫似乎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直到親自走入飛機庫中,才能感受到其空間之大。為了抵抗炮擊,這些飛機庫都建造得十分堅固,即使在一般重型裝備的沖擊下也可絲毫不受損壞。
侵華戰(zhàn)爭期間,阿德勒機場是對包括南京等地在內的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轟炸的重要攻擊基地;到了二戰(zhàn)后期,日本“神風特攻隊”自殺式襲擊飛行員的訓練場也設在這里。據韓國歷史專家研究,日軍從濟州島對南京發(fā)起的空襲共36次,先后出動飛機600架次,投下的炸彈達300噸。從2014年起濟州島的和平團體每年于南京大屠殺的公祭日12月13日這一天,都會在阿德勒機場一帶舉行追悼儀式。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當時日軍建各種包括機場在內的軍事設施都強征濟州島居民勞動,居民們在建設過程中受重傷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4·3事件”烙下恐怖回憶
對于濟州島居民來說,四月的意義有些特殊。在歷史上,四月對于當地人來說是一段黑暗而恐怖的回憶。濟州市東南方向的明林路兩側,櫻花正開得旺盛。在道路的一側,幾座青山的環(huán)繞下,一個占地20多萬平方米的大廣場顯得格外寧靜肅穆,這里便是4·3和平公園。
“濟州4·3事件”是指1948年4月3日發(fā)生在韓國濟州島的民眾抗爭事件。濟州4·3和平財團的資料顯示,濟州島擺脫日本殖民統(tǒng)治實現(xiàn)解放之后,迎來了美軍執(zhí)政時期。在此期間,美軍當局的政策失敗導致了民心不穩(wěn),民眾反對美國軍政的示威活動遭到殘酷鎮(zhèn)壓。3萬余名濟州島無辜居民被槍殺,該事件又被稱為濟州島大屠殺,成為韓國現(xiàn)代史上除朝鮮戰(zhàn)爭之外死亡人數最多的慘劇。
雖然該事件受害者遺屬一直強烈要求政府調查事件真相,但韓國歷屆政府對此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引發(fā)民怨不休,直到2003年盧武鉉就任總統(tǒng)后才在政府層面著手調查真相。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于今年4月3日出席了在濟州4·3和平公園舉行的“濟州4·3事件”70周年追悼儀式,并將其升格為國家級追悼儀式,還承諾由國家全面解決4·3事件引發(fā)的問題,包括為4·3事件遇難者提供賠償和補償,挖掘遺骸進行基因鑒定等。
4·3和平公園于2008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在公園的正中間,以濟州島火山噴火口形態(tài)設計的慰靈塔格外醒目,塔的四周被一塊塊墓碑環(huán)繞,墓碑上共刻有1.4萬名犧牲者的名字。許多墓碑前擺著鮮花和食物,逝者的親人在這里祭拜,寄托對逝者的哀思。在公園的最深處供奉著這些犧牲者的牌位,這些牌位按照當時的地區(qū)和村落進行排列,以便于親屬和參觀者尋找。
期待還原真相的無字碑
為了紀念并緬懷歷史,和平公園內建造了4·3和平紀念館,通過歷史資料和調查報告向民眾還原當年的歷史真相。走進展館,入口處是一條長長的隧道,這象征著走向長期深埋于地下的真實歷史的過程。走出隧道,迎面而來的是一塊位于圓形臺面上的白色碑石,然而碑石上卻并沒有碑文。濟州4·3研究所理事趙美影告訴記者,因為4·3事件至今還是沒有得到正名的歷史,因此碑石上沒有任何文字來描述,直到得到定論的那一天。
紀念館中,各種照片和影像資料還原了當年那段濟州島的黑暗歷史。許多濟州當地藝術家根據那段歷史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也陳列在這里。在一座房間四周的墻上,一個個白色人形雕塑神情痛苦、肢體殘缺。這座名為《死亡之島》的作品,通過展示當時居民被槍殺、斬首、窒息等各種屠殺類型,讓參觀者深切感受到了當年的恐怖氛圍。
在紀念館內,《環(huán)球時報》記者還看到許多當地的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來參觀,他們認真聆聽著講解并不時在本子上做記錄。趙美影說,濟州4·3紀念館和中國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有過交流和合作。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沉痛歷史,人們只有認真回顧歷史,才會珍惜和平,才能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