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淑 梅
(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佛山 528200)
腦中風后遺癥大多是由于腦血管疾病病情穩(wěn)定后,沒有采取正確的康復方法導致的,而且大多數(shù)患者都有動脈粥樣硬化或高血壓等病史?;颊叨即嬖诔潭炔灰坏目谘弁嵝?、半身不遂、語言不暢、吞咽困難等障礙,不僅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對患者造成了心理創(chuàng)傷[1]。因此,必須要采取正確的方式對腦中風后遺癥進行預防治療,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采用中醫(yī)適宜技術及護理干預的方式促進腦中風后遺癥的康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選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共120例腦中風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配為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43~70歲,平均年齡(61.35±5.21)歲;對照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44~72歲,平均年齡(62.54±6.11)歲。所有患者均對研究情況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未呈現(xiàn)出明顯差異(P>0.05),證明研究具備一定的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通過1996年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確診,隨訪時間不低于3個月。排除腦中風就存在交流障礙或肢體障礙、精神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腦血管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具體內容如下: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給予低鹽、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流食,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適當給予鼻飼;臥床靜養(yǎng),保證患者呼吸道無障礙;保證患者會陰部的清潔、干燥,以及大便通暢;若患者出現(xiàn)高溫情況,則應采取物理降溫,避免出現(xiàn)壓瘡或呼吸道感染等癥狀。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中醫(yī)適宜技術及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針灸 在患者入院后3天進行針對康復治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穴位,每次入針后提插行針,將針感向遠處擴散,20min/次,1次/d;(2)心理護理 多數(shù)入院患者對醫(yī)療費用關注度較高,同時對親人的依賴性較強,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可以允許加入陪伴,并將患者的注意力從醫(yī)療費用轉移到其他方面。腦中風后遺癥需要長時間的護理治療,如果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過差,則會影響到臨床療效。因此對于心理素質較差的患者,醫(yī)務人員應當耐心安撫、關心,消除患者對于疾病的緊張和恐懼感,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家庭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
痊愈:NIHSS評分以及癥候減分≥95%;顯效:NIHSS評分和癥候減分70%~95%之間,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明顯改善;有效:NIHSS評分和癥候減分30%~70%;無效:NIHSS評分和癥候減分<30%??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和ADL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組別例數(shù)NIHSS評分ADL評分觀察組6011.28±2.4064.30±17.24對照組6015.36±3.2756.92±18.75t-7.7912.244P-<0.05<0.05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腦中風患者的存活率已經越來越多,但是從臨床角度分析,仍舊有七成以上的腦中風患者面臨著多種后遺癥,例如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等[2]。腦中風后遺癥嚴重影響了腦中風患者的康復,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西醫(yī)的理論中,認為腦中風后遺癥和腦部以及神經損傷有關,因此,大多強調進行全面的康復訓練,從而保證腦部和神經功能的完整[3]。雖然西醫(yī)的治療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患者由于各種原因,難以在訓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結合我國國情,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案,保證腦中風患者的康復,是臨床中的重要課題之一[4]。
表2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對比[n(%)]
組別例數(shù)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觀察組6010(16.67)31(51.67)13(21.67)6(10.00)54(90.00)對照組606(10.00)28(46.67)9(15.00)17(28.33)43(71.67)χ2-----6.508P-----<0.05
在中醫(yī)理論中,腦中風又被稱作腦卒中,主要原因是陰陽失調、氣血逆亂、運化無力等。腦中風后遺癥表現(xiàn)出的關節(jié)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半身不遂等癥狀,中醫(yī)中屬于“偏枯”、“大厥”、“痱風”的范疇。因此中醫(yī)認為氣虛血瘀、脈絡瘀阻導致的血行不暢、經絡不通和腦中風后遺癥有關,同時也導致肢體、神經難以得到血氣的供養(yǎng),最終處于廢棄狀態(tài)[5]。近年來,隨著中醫(yī)在臨床中的應用,對腦中風后遺癥的患者提出中醫(yī)適宜技術及護理干預的治療方式。
本次研究對比了西醫(yī)護理以及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對腦中風后遺癥患者的影響。神經功能缺損和生活質量是判斷腦中風后遺癥患者恢復情況的重要依據(jù)。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比治療前的情況有所好轉,說明無論是西醫(yī)康復,還是中醫(yī)系結合的護理干預,均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相比,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較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高, 證明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具有更好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針灸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同時能對腦細胞造成一定的刺激,代償功能較強;同時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平復心情,減少負面情緒對治療的影響,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醫(yī)適宜技術及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腦中風后遺癥的恢復,提高患者的勞動能力與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陳云,余桂香,閆擁華,等.中醫(yī)外治法配合護理干預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湖北中醫(yī)雜志,2012,34(11):53~54.
2 陳巧明,潘林平.腦中風后遺癥患者中醫(yī)護理干預康復效果.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6,48(3):234~236.
3 劉麗巖.中醫(yī)整體護理干預腦中風后下肢肌肉痙攣的評價研究.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4):124~125.
4 劉國英,王小芳.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中醫(yī)治療缺血性腦中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6):45~46.
5 全旭紅,尹賢蘭.五位一體的中醫(yī)護理模式在腦中風患者中的實踐研究.中國實用醫(yī)刊,2016,43(1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