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富春
當了6年老師,做了5年班主任,曹國東是學院的青年教學骨干。他的微信好友相當一部分是學生。在朋友圈,曹國東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況和動態(tài),可他也覺得出現了視覺疲勞。
“學生微信朋友圈發(fā)的東西多,可和自己有關聯的很少?!彼l(fā)現,在平常日子,學生發(fā)在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大都是校園生活中的日常,“下場雪,雪景能發(fā)好幾天”。
在曹國東看來,偶爾發(fā)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可以接受,但校園生活基本是模式化的,經常會出現整屏都是相似的信息,“這是對微信朋友圈這個多元信息平臺的浪費?!?/p>
即便如此,經常有學生申請加他好友,曹國東一般來者不拒。
“學生愿意加你為微信好友,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你的認可?!彼靼祝⒉皇撬袑W生都愿意加老師的微信,若拒絕學生,就會影響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一邊不停地加學生入微信朋友圈,一邊沉浸在各種“不痛不癢”的瑣碎信息中,曹國東一時也很糾結。
在銀川一家國有企業(yè)工作的青年職工廣軍也有相似的煩惱。平時工作繁忙,回家還要做飯、帶娃,但廣軍還是要抽時間瀏覽微信朋友圈。在他看來,身在職場,微信朋友圈的互動交流必不可少。
孩子上學中的問題,工作生活中各種離奇的遭遇……諸如此類,往往在工作之余的微信朋友圈交流和分享比較充分?!叭缃窕ヂ摼W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經常不參與微信圈交流,感覺被孤立了?!睆V軍說。
“工作之余的微信交流更有利于同事間互相了解,對工作也有幫助?!睆V軍說,在微信的交流中,觀察了解一個人的待人處事方式、表達習慣,對工作中提高協(xié)作水平會有幫助。他作為項目小組的牽頭人,也經常用微信和小組成員探討問題,“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敞開說,效果還不錯”。
“確實也累人,感覺和工作無法切割。”在廣軍看來,最好的狀態(tài)是工作、生活互相分割,下班后“兩耳不聞工作事”,能徹底放松下來,“但顯然辦不到,微信朋友圈加劇了兩者的融合”。
“真像嫁給朋友圈了?!倍羰翘m州一家媒體的編委,對于如今“無孔不入”的朋友圈,她坦言有點發(fā)怵。
“以前上班就是上班,辦公室一坐,就進入上班狀態(tài),如今,可真是24小時在朋友圈工作。”互聯網時代媒體轉型壓力大,新聞競爭日趨激烈,搶時間成了日常狀態(tài),為了上稿快,自去年來,董敏所在的媒體普通稿件傳稿、審稿都在微信解決,這讓她有些吃不消。
“沒辦法,吃了這碗飯,就得去適應?!倍粲行o奈。
面對微信朋友圈的滾滾信息流,一些人選擇屏蔽朋友圈信息,以此作為調適生活的一種方式。在大學校園,如今很多學生和老師都加了微信朋友,方便在課余進行交流,可也頻頻出現互相屏蔽的現象。
“熬個夜,周末出去狂歡一下總覺得有人在盯著,會有老師說這說那?!碧m州理工大學大三學生馬文斌發(fā)現,大一時同學都會加老師為微信好友,也會經常交流,后來就少多了,甚至會屏蔽一些老師,或者分個組,“就防發(fā)朋友圈信息讓老師看到”。
“24小時都在老師眼皮下,像回到了中學時代,沒一點兒意思?!痹隈R文斌看來,身邊同學們將微信好友分組或直接屏蔽老師的做法也屬正常,“畢竟都成年了,都得有私人空間”。
自去年以來,曹國東也會選擇性地屏蔽學生。他平時會屏蔽大部分學生,若有需要就在群里交流。與此同時,他也會在學生實習、就業(yè)集中的時期取消屏蔽,以便適時掌握學生的出行動態(tài)、情緒變化和人身安全等信息。
“有選擇地屏蔽是理想的辦法?!痹谒磥?,既然加了微信好友,直接拉黑太傷人,屏蔽既減少了圈里不想關注的信息,同時,若有事情可以隨時私聊,“對一般的弱關系,這種距離最好”。
曹國東會主動加一些學界翹楚的微信,并交流專業(yè)信息,可他發(fā)現有些人也屏蔽了他?!叭思矣X得被打攪了,誰讓我是個無名小‘青椒(青年教師)’呢!”他理解,這就是典型的社會分層,是社會生活中的客觀存在。
“雖然網絡讓信息傳播更加扁平化,但核心和專業(yè)信息的交流還是在不同層面進行,具有排他性?!辈車鴸|逐漸意識到,“微信朋友圈就是社交圈,是社會關系的窗口,社會上怎么樣,朋友圈還是怎么樣”。
2017年以來,馬文斌覺得自己玩微信少多了,“人人見面都要加,就像QQ一樣,這樣就不好玩了”。
馬文斌希望看到一些社情民意的多元表達,了解更多社會生活中的多維信息,但他發(fā)現,隨著微信朋友圈熟人越來越多,人們的話語方式逐漸“雞湯”化,評論也四平八穩(wěn),信息量在減少。
在蘭州,小靜和阿蘆原本并不認識,因為熱愛插花,互相交流漸多,成了閨蜜,她們會把各種精致的插花發(fā)在微信朋友圈,也會發(fā)一些參加插花發(fā)燒友的活動信息。
小靜自認為發(fā)朋友圈信息是比較把握分寸的,她會選擇發(fā)一些美好、向善的內容。一段時間來,她將自己參加各種插花活動的照片發(fā)到了朋友圈,收到很多朋友的點贊和詢問,還發(fā)現了一些有相同愛好的人,這令她心情很愉快。
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出現,單位周末加班,加班后大家提議聚餐,小靜因為要給孩子做飯就婉言拒絕,可單位同事們卻調侃說:“算了吧,人家要去參加高雅的聚會!”領導也面露不悅,小靜頓時覺得自己被隔離在同事的圈外。
阿蘆遇到了同樣的尷尬,她發(fā)出很多參加插花活動的照片,“不在乎贏得朋友圈點贊,只希望給自己留下一些記憶”??蓵r間久了,不斷有同事悄悄問她:“是不是在開辟第二職業(yè)?”領導也旁敲側擊地說:“業(yè)余生活很豐富,8小時以內更要有熱情呀!”
小靜和阿蘆不想因微信朋友圈引發(fā)是非,她們想逃離微信朋友圈?!胺彩枪ぷ鲀热菀酝獾男畔?,就要屏蔽所有的同事,建另一個可見的微信朋友圈?!比缃?,逃離了同事的關注,小靜和阿蘆自稱是桃花源人,悠然享受插花之美。
曹國東用“有人”這個群昵稱,成功從若干微信群逃出。如今,他改變玩法,每天早上或臨睡前會集中瀏覽微信朋友圈信息,白天基本不看,“擠出更多時間讀書、寫作、帶娃,靠譜!”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董敏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