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與困難。如果不懂得適時放下,只會滿身是傷,陷入困境而無法擺脫。事實上,對一個面臨波折和處于困境的人而言,只有放下包袱才是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豁達的境界。因為,放下不是放棄,更不是止步不前,而是為人生物色下一個落腳點。
記得梭羅曾說過:“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他就越是富有。”一直以來,很多倡導人們面對挫折一定要堅持,認為只有堅持才有希望,才能迎來自己向往的未來。但在筆者看來,人一旦遇到挫折和困境,其實放下也是一種勇氣,一種人生的智慧,一種笑對生活的美好,一種讓人生達到至臻的境界。
一個人面臨需要選擇的奮斗目標時,要敢于放下。有中國“飛人”之稱的劉翔,在110米跨欄一項中,曾是世界第一人。可他最初的選擇是跳遠。如果當初他仍在跳遠的道路上堅持著,那今天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劉翔是誰。正因為他鼓起勇氣放下了跳遠選擇了跨欄,才會有這位跑道天才的誕生。
一個人遇到挫折或困難,善于放下是一種人生智慧。在南宋到明初之際,以朱熹等人為代表的理學誕生了。他們主張以“格物致知”的方法來求理。年輕的王陽明心向往之,對知識不懈追求。他對著一片青竹來“格物”,卻一無所獲。于是,他懷疑、探索、驗證,最終他選擇了放下。后來,歷史上有了與理學并肩的心學,而心學代表人物正是當初放下理學的王陽明,他因此而被后人敬仰……
勇于放下是人生達到至臻的一種選項,因為舍即是得。詩仙李白,正是一個因放下而美麗、偉大的詩人。他自小聰明過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他相信,大唐的君主一定會在自己的輔佐下實現(xiàn)宏圖壯志,自己也一定可以成為一代名臣、千古永存的政治家。但在面圣之后,唐玄宗認為李白并不是一個政治家。在長安的三年,李白意識到自己的夢想無法實現(xiàn)時。于是,他放下了,轉身投入自然美景之中,與詩歌共舞。如果沒有李白的放下,如今詩壇就會少了一抹最為瑰麗的亮色,少了一位超脫的詩仙。
一個人在人生征途上放下的過程,也是得到的過程。當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都沒有。當你松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這便是放下的智慧,放下的美好,放下的至臻。
一個人心靈的內(nèi)存有限,時刻都要學會放下過去,釋放新的空間,這樣才能裝入更多新的美好的東西。當然,放下時的割舍是疼痛的,但疼痛過后便是輕松!也許你羨慕向往春的蔥郁和夏的嬌媚,因放下而錯過嘆息,但當你摘下秋天碩大的果實時,你會發(fā)現(xiàn)放下是值得的,是美麗的。所以,學會放下,人生才精彩,放下是一種解脫、一種頓悟,放下是心態(tài)的選擇,是生活的智慧。學會放下,壓力、煩惱、痛苦等自會減少很多;學會放下,人生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