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陜西商州東南。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休息、住宿的地方。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作者曾在此寓居。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譯文
黎明起身,套上馬車鈴聲叮當(dāng),踏上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鄉(xiāng)。殘月高掛,村野客店傳來聲聲雞叫,板橋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跡。槲樹枯葉,飄落山路,枳樹白花,映亮店墻。觸景傷情,不由想起夜回長安的夢境,野鴨大雁,早已擠滿堤岸曲折的湖塘。
簡析
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xì)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字里行間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唐詩中的名篇,也是文學(xué)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句,更是膾炙人口,備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