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水利局,新疆 阜康 831500)
MNSH灌區(qū)位于新疆天山北麓,灌區(qū)總人口69.26萬人,面積21.09萬hm2,年灌溉用水量16億m3,是全國特大型灌區(qū)之一。MNSH灌區(qū)渠道建設于20世紀70年代,興建時設計標準偏低,防滲性不高,再加上腐蝕老化破壞,其主體建筑物損壞日益嚴重。經實地考察,設定改造項目范圍涉及到MNSH灌區(qū)建設兵團第六師轄屬的新湖二場、新湖四場、新湖六場和新湖七場4個農牧場,改造項目工程主要包括改建灌溉渠道137.04km,本次主要涉及到主體建筑物的閘門、農橋、涵洞改造。
本改造項目設計共建閘門118座,閘門類型有兩種:①一節(jié)制一分水式單向分水閘;②一節(jié)制式雙向分水閘。為保證閘門穩(wěn)固性,設計干渠節(jié)制閘、分水閘均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一字型”結構;支渠節(jié)制閘根據(jù)流量不同分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一字型”結構(大流量)和“封閉式”結構(小流量)兩種[1];支渠分水閘均采用封閉式閘門,該設計結構簡單、造價低、抗凍脹性好。
本項目區(qū)所用“一字型”結構閘門均采用平板鋼閘門,啟閉設備采用手電兩用式啟閉機。要求閘墩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抗?jié)B等級為W6,抗凍等級為F200。與土基接觸的部分刷防腐瀝青兩遍[2]。
閘門通過流量Q直接決定了渠系灌溉能力,其計算公式如式(1)[3],結合理論計算和工程實際,閘門參數(shù)(部分)如表1。
表1 本項目閘門參數(shù)(部分)
續(xù)表1
式中 σ為淹沒系數(shù);ε為側收縮系數(shù);m為流量系數(shù);n為閘孔孔數(shù);b為每孔凈寬;H0為水頭,包括行進流速的堰前水頭,即H0=H+V20/2g;V0為行進流速。
本改造項目設計共建農橋9座,均為正交現(xiàn)澆混凝土板橋,橋臺采用重力式。經地質勘測項目區(qū)為Ⅲ類場地,特征周期0.45s,抗震設防烈度為7°,地震加速度值0.10g。要求地基承載力應大于130kPa,設計對橋基礎用砂礫石墊層置換50cm[4]。與土基接觸的部分刷防腐瀝青兩遍。
設計橋墩混凝土強度等級C25,抗?jié)B等級W6,抗凍等級F200,橋面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抗?jié)B等級W6,抗凍等級F200。橋體按四級路面設計,汽車荷載按公路Ⅱ級。橋面凈寬均為7m,采用C30混凝土現(xiàn)澆,上部鋪設10cm細石混凝土。具體過渠農橋參數(shù)如表2。
表2 過渠農橋參數(shù)統(tǒng)計(部分) 單位:m
當渠道穿越道路時需修建涵洞,本項目需設涵洞59座。設計均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矩形蓋板涵,凈跨徑2.0~3.0m,涵面寬3.5m,涵面鋼筋混凝土厚0.25m。
上下游采用漿砌卵石扭面連接,連接處止水采用651止水帶,填縫采用瀝青砂漿。蓋板混凝土采用C30,F(xiàn)200,W6;其余構件混凝土采用C20,F(xiàn)200,W6。與土基接觸的部分刷防腐瀝青兩遍。涵洞凈寬b可按寬頂堰計算如式(2)[5],經計算涵洞寬度設計為3.5m。
式中 Q為設計流量(m3/s);H0為計入行進流速水頭的上游洞底以上水頭;m為流量系數(shù)。
本次渠道主要建筑物改造工程均涉及到基礎開挖排水、砂礫石墊層鋪設及土方回填、混凝土澆注3項重點工序,相關要求完全一致。
主體工程基礎開挖采用“機械+人工”形式,挖掘機進行大致輪廓開挖(注意:最小欠挖20cm,不可超挖)。之后利用推土機將開挖土料放置基坑20m以外(盡量小于30m),人工修整基槽。由于項目區(qū)地下水埋藏淺,需進行基坑排水,根據(jù)施工塊段實際情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沿基坑四周挖排水溝,將水引入河道(渠道);②附近無河道(渠道),利用挖掘機在適當位置開挖積水坑;③若附近均是耕地,可采用架設水泵排水。
為提高基礎穩(wěn)定性和抗震性,對基礎土層進行砂礫石墊層換填處理。要求石料壓碎值不大于30%;細長和扁平狀顆粒含量不超過20%(若超過則進行摻配);塑性指數(shù)與0.5mm以下顆粒含量的乘積不大于120。根據(jù)實際地質和工程條件,本項目墊層厚度范圍在25~30cm。同時要求砂礫石墊層相對密度不小于0.75,并逐層壓實。
在土方回填前對土料進行篩分處理,要求其不得含有磚瓦塊、石塊、雜草等雜質;有機含量不得超過5%;土料顆粒最大不得超過15mm;土料含水量控制在22.1%。利用推土機將開挖出的土料進行分層回填(每層厚度控制在20cm),2.2kW蛙式打夯機壓實土方。
本改造項目混凝土澆注主要包括:墊層混凝土澆注、支模板、混凝土澆注、混凝土養(yǎng)護等。
墊層采用C15商混凝土,厚度控制在20~30cm。待墊層混凝土強度達1.2MPa后進行鋼筋安扎,綁扎完成后底面設計保護層厚度和水泥墊塊厚度保持一致,間距不得大于1000mm。
混凝土澆注采用分層進行,每層厚度不超過振動棒的有效振動長度,不同層澆注間隔時間不得超過初凝時間(一般應小于2h);采用插入式振搗器,在鋼筋密集處應利用鋼管預先插入,振動棒插入間隔不得大于半徑1.5倍,棒頭不得靠近模板。
已澆筑完成的混凝土在12h內覆蓋 (散土或草墊)并灑水養(yǎng)護,一般常濕養(yǎng)護不少于7d。當澆注混凝土所有棱角不再變形時便可拆除模板,不得用大錘砸。
灌區(qū)渠道主體建筑物改造需結合工程實際,盡量不侵占耕地,不妨礙正常灌溉。MNSH灌區(qū)渠道主體工程有閘門、農橋、涵洞,均按照灌區(qū)實際條件進行設計,完全滿足灌區(qū)多年以后的灌溉需求,通過科學的施工工序,有效保證了各部分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庫爾班·艾克木.灌區(qū)節(jié)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的施工技術應用[J].水利技術監(jiān)督,2016,24(4):114-116.
[2]王琳.淺談王石灌區(qū)節(jié)水改造二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J].地下水,2015(5):119-120.
[3]彭新顏.關于謝寨引黃灌區(qū)續(xù)建配套與節(jié)水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探討[J].中國水運月刊, 2016,16(1):166-167.
[4]駱明熙.惠女水庫灌區(qū)總干渠節(jié)水改造施工質量管理與控制[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2(8):44-46.
[5]劉清泉,李曉燕,王楊,等.灌區(qū)節(jié)水改造施工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1(S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