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豐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 101300)
為了減少大跨徑連續(xù)剛構橋梁梁體混凝土后期收縮徐變對結構產生不利影響,需在中跨合攏時對梁體先施加預頂力,然后利用勁性骨架進行鎖定。一般頂推點設置在腹板上,因頂推架及千斤頂較大,施工時會與主體結構鋼筋及鋼絞線產生沖突;且模板需要開倉處理,容易對結構產生造成影響,不利于控制合攏時間。以國道104五河淮河特大橋為例,利用體外勁性骨架做為頂推架,優(yōu)化頂推方案,減少對主體結構的影響,加快合攏段施工進度。
國道G104五河淮河特大橋位于蚌埠市五河縣,是國道G104一級公路改建控制性工程。大橋南北走向跨越淮河450m寬Ⅲ級通航河道,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復雜,施工工期緊張。
其主橋采用(100+170+100)m連續(xù)剛構橋型,分左右幅,雙向四車道。主梁設計為單箱雙室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采用掛籃懸澆施工,全橋共劃分為0#~27#塊。單幅箱梁頂板寬15.75m,底板寬10.75m。0#塊最大梁高10m,中跨合攏段最低梁高4.5m、節(jié)段長2m。
原設計中跨合攏千斤頂推點位于腹板上(見圖1)。
圖1 原設計中跨合攏千斤頂頂推點布置圖(單位:cm)
原設計中跨合攏施工流程為:立側模及底模(模板單邊固定)→安裝鋼筋及安裝波紋管(鋼筋及波紋管單邊固定并預留頂推位置)→頂推架安裝施工→安裝千斤頂及內模(預留千斤頂拆除窗口)→箱梁配重→勁性骨架單邊焊接→頂推施工→勁性骨架鎖定→拆除千斤頂并恢復鋼筋及模板→鋼筋焊接鎖定及模板固定→穿鋼絞線→邊卸載配重邊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達到設計指標后拆除勁性骨架。勁性骨架的焊接溫度要求在15℃左右,混凝土澆筑初凝宜控制在晚間10點左右及當天溫度較低時段,同時要求次日10點左右混凝土的強度不小于20MPa。要求頂推施工、勁性骨架鎖定、混凝土澆筑過程連續(xù)、迅速完成[1]。
(1)頂推處箱梁截面厚度為50cm,內側鋼筋凈間距為36.9cm。根據(jù)設計8000kN頂推力計算,每個千斤頂需分配1333kN頂推力,需配置的頂推千斤頂直徑在50cm以上。安裝千斤頂、頂推架與鋼筋骨架干擾,需截斷部分鋼筋。
(2)因受截面寬度影響,安裝千斤頂、頂推架與波紋管產生干擾,部分波紋管和鋼絞線需要在頂推完成后才能安裝[2]。
(3)因受截面寬度影響,在安裝及拆除千斤頂時,內側模板需要開窗或者后安裝,夜間施工不可控因素多,容易產生質量通病。
(4)頂推施工、勁性骨架鎖定、混凝土澆筑過程連續(xù),時間及溫度要求施工迅速完成。腹板內千斤頂?shù)陌惭b、拆除、鋼筋及鋼絞線的恢復、模板的恢復所需時間長,夜間頂推施工時,千斤頂安裝在密集的鋼筋骨架內部,不利于人員進行應力加載控制及千斤頂工作狀況控制,不利于合攏段時間性控制[3]。
為了確保頂推施工不影響結構受力,減少對合攏段主筋、鋼絞線的干擾及損壞,并根據(jù)溫度情況迅速完成合攏段施工,在箱梁頂面及底板上設置頂推反力架,利用既有的勁性骨架作為頂推架,形成頂推體系。
頂推體系縱斷面示意圖見圖2,頂推體系平面布置圖見圖3。
圖2 頂推體系縱斷面布置圖
圖3 頂推體系平面布置圖
為了加強頂推架剛度,將原設計[40b槽鋼優(yōu)化為I40b工字鋼,并在底部預埋鋼板增設工字鋼預埋件增加抗剪能力,設置雙拼I32b千斤頂反力架7個,同步加載合計頂推力到8000kN后,立即進行勁性骨架鎖定,經(jīng)驗算頂推體系受力滿足要求。
頂推體系截面示意圖見圖4,頂推反力架示意圖見5。
圖4 頂推體系截面示意圖
圖5 頂推反力架示意圖(單位:cm)
(1)頂推反力架受力計算
a.I32b工字鋼截面特性:截面慣性矩Ix=11620cm,腹板厚度tw=11.5mm,截面靜矩Sx=426.1cm3,截面抵抗矩Wx=726cm3;
b.每個反力架雙拼工字鋼受力為1143kN,單拼工字鋼支受力為R=571.5kN,均布荷載為q=952.5kN/m,60cm長工字鋼按照均布荷載計算上下兩個支點反力為RA=285.75kN;
c.工字鋼所承受最大彎矩:Mmax=q×L2/8=42.86kN·m;
d.最大彎曲應力為σmax=Mmax/Wx=59.04N/mm2<I32b工字鋼抗彎強度設計值205N/mm2,滿足要求;
e.支點最大剪應力:τ=RA×Sx/(Ix×tw)=91.1N/mm2<I20b工字鋼抗剪強度設計值125N/mm2,滿足要求。
梁體采用C55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為55N/mm2,按照85%強度做為控制應力46.7N/mm2,混凝土中預埋深度300mm,32b工字鋼端部與混凝土相接處所受最大擠壓應力為285.75kN/(132mm×300mm)=7.22N/mm2<46.7N/mm2,滿足要求[4]。
表1 中跨合攏頂推結果
(2)優(yōu)化后中跨合攏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具體如下:立側模及底模(模板單邊固定)→安裝鋼筋、波紋管→安裝內?!╀摻g線→底板及頂板上頂推反力架施工→勁性骨架單邊焊接→安裝千斤頂→箱梁配重→頂推施工→勁性骨架鎖定→拆除千斤頂→鋼筋焊接鎖定及模板固定→邊卸載配重邊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達到設計指標后拆除勁性骨架。
頂推反力架提前在25#塊段澆筑時進行預埋,與梁體混凝土及鋼筋網(wǎng)焊接為一整體,對主體結構鋼筋有沖突地方進行鋼筋繞行及鋼筋補強,對結構受力不產生影響。
頂推體系優(yōu)化后頂推結果數(shù)據(jù)見表1。
主橋中跨合攏時間原計劃6h完成,實際完成時間為3h,縮短一半。頂推力達到設計要求的8000kN時,實際墩頂縱向位移及合攏段豎向位移均滿足設計要求。
(1)如頂推體系所含構件與豎向預應力位置有沖突,可適當調整該梁段內的豎向預應力的位置;與縱向預應力筋沖突時,可適當挪動頂推體系預埋件[5]。
(2)勁性骨架鎖定后應立即進行后續(xù)工作及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控制在晚間10點左右,外界溫度在15℃左右(根據(jù)設計圖要求),同時要求次日10點左右混凝土的強度不小于20MPa,并加強對合攏段混凝土的養(yǎng)護。
(3)澆注中跨合攏段前,先按照設計要求頂推主梁,合計頂推力初步暫定8000kN,頂推墩頂縱向位移按3cm考慮,后期根據(jù)施工合攏溫度進行調整。頂推保證千斤頂同步施加作用力,焊接各連接構件,鎖死骨架,然后拆除千斤頂,并立即澆注合攏段混凝土。
(4)為保證頂推施工過程中橋梁的安全,頂推時采用力和位移雙控原則,作用力分50%、80%、100%三級加載,每級加載持荷15min。頂推過程中若發(fā)生異常立即停止,頂推作用力及位移任意一項指標達到要求后立即停止頂推。
(5)千斤頂施工時如與預應力等沖突,可做適當調整。千斤頂下的墊片形式在保證牢固情況下亦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適當調整。
(6)勁性骨架構件焊縫采用單面貼角焊,厚10mm。U型鋼筋、抗剪工字鋼與鋼板在連接范圍內采用雙面焊。
綜上所述,連續(xù)剛構橋梁在中跨合攏頂推時,在底板上及頂板上設置頂推反力架,利用勁性骨架傳遞頂推力,形成體外勁性骨架頂推系統(tǒng),減少了對主體結構的干擾,有效控制質量通病。頂推施工時不用在模板上開窗,頂推千斤頂可操作性強,降低了施工作業(yè)難度。實踐證明,體外勁性骨架頂推施工技術具有一定的推廣性。
參考文獻:
[1]DB14/T1034-2014.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和連續(xù)剛構橋梁施工監(jiān)控技術規(guī)程[S].
[2]CJJ11-2011.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S].
[3]呂華.馬家湖特大橋連續(xù)梁中跨合攏段施工[J].四川水利,2013(5):59-61.
[4]貢保甲,劉世忠,趙瑤琴.沱江大橋中跨合攏的頂推施工控制分析[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3):26-29.
[5]姜鋒,胡江,曹景.佛山市禪西大道塱沙大橋主橋中跨合攏段軸向受力分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1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