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吳敏
姨媽今年69歲,她的兒子當兵在外,姨媽成了獨居老人,一個人守在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難免寂寞和空寥。平時,我常常休息就過去看看,幫助她做點什么。可是,這次,我去外地出差,一去就一個多月,心里始終不放心姨媽。這不,回來后,我馬上給她打電話,想過去看看她。
電話接通后,我不但聽到了姨媽開心的朗朗笑聲,而且從聽筒里能夠聽見那邊有悠揚的舞曲在低徊,還隱隱約約有對話聲飄來。獨居的老人家里怎么有這樣的聲音?我斷定姨媽家一定有故事。為了探個究竟,我沒有與姨媽打招呼,開車直奔她家而去,我要當回“克格勃”。
姨媽住一樓,剛把車停穩(wěn),我就清晰地聽見姨媽家飄出的優(yōu)雅舞曲。推開虛掩的門,我看見姨媽與幾個老人正在客廳跳交際舞。見我進來,姨媽停住了舞步,擦著滿臉的汗水,把我讓在了沙發(fā)上。正在跳舞的老人見姨媽來了客人,想過去關閉音響,被姨媽制止了,她告訴興致正濃的老人們:“你們繼續(xù)。這是我外甥,我們聊,不礙你們事?!?/p>
我與姨媽一邊欣賞著老人們的舞姿,一邊聊起來。姨媽說,這些老人都是她常出去遛彎時和晚上在廣場跳舞時結交的老朋友。他們和姨媽一樣,都是獨居老人。有時候天氣不大適應老人戶外活動了,我就把大家請到家里來活動。我家客廳大,進來這四個老人也不覺得滿。另外,我住一樓,大家玩的時候,弄出點動靜也不會妨礙鄰居們。姨媽說著,拿出一張活動日程表告訴我:“這個安排,是經(jīng)過四個老伙伴認真討論通過的,每個人一份,參加活動時間準時準點?!苯舆^日程表,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安排還真細致,一周里,練習書畫、下棋打牌、唱歌跳舞、讀書看報、喝茶聊天,天天不重樣,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動靜結合,特別適合老年人。
幾首舞曲后,老人們稍事休息,又開始做飯。我看見,幾個老人像有具體分工似的,你淘米,我擇菜,她上灶。伴著滿廚房的歡聲笑語,不一會兒,飯菜就端上來了。我悄悄問姨媽:“大家在這里吃飯,是你掏腰包嗎?”姨媽說:“我倒想自己拿,可是他們不同意。所以,我們也學你們年輕人,大家吃飯AA制。其實,這些老人誰也不缺錢,缺的只是快樂?!闭f話間,我被幾個老人讓到桌邊,和他們一起圍坐在飯桌旁,有菜有湯,大家吃得非常開心,還不時地評價幾句老朋友的廚房手藝,交流起飯菜的科學做法。
吃完飯,老人們又一起動手,收拾碗筷,打掃衛(wèi)生。聽姨媽說,這些老人還要在這里睡個午覺,醒來下午接著活動。為了不打擾老人休息,我起身告辭。姨媽送我出門的時候,我說:“姨媽,你這里挺好,有點‘日間照料所’的意思?!币虌屨f:“不全對。‘日間照料所’是服務人員照顧老年人,我這里是老年人互相照顧。另外,‘日間照料所’是收費的,而我這里是免費的。”
“其實,我也沒有想好,應該叫個‘老年人歡樂點’吧?嗨,甭管什么名字,高興就行!”
是啊,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姨媽這個獨居老人,的確把快樂“請”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