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游戲是兒童生命本質的體現(xiàn)。它不僅蘊含著教育的動因,同時也蘊含著教育的契機,因而游戲與兒童早期的教育及其身心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游戲作為兒童早期特色的一種學習方式并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師幼互動是最核心的人際互動,構成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也隨之改善,師幼互動關系逐漸形成,但是在師幼互動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關鍵詞] 角色游戲;幼兒園;師幼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1-0057-03
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柏拉圖在《法律篇》中就提出游戲的概念,但游戲一直不被人們所重視。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啟蒙思想家提出以兒童本位的新兒童觀后,人們才開始認識到兒童有不同與成人獨特的發(fā)展特點,并對游戲與兒童發(fā)展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20世紀20年代,在新教育運動和進步主義運動的倡導下,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人們開始注意到游戲更深層次的教育價值。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在不斷更新,教育行為也在實踐中得到落實,積極的師幼互動關系正在形成,不少教師有意識地提高師幼互動的有效性。但是在這些互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建議。
一、角色游戲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處于角色游戲的主體地位,師幼平等對話關系未得到真正貫徹和落實
1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停留在機械模仿的表層上
杜威強調“以兒童為中心”的人本主義觀,旨在說明應該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兒童。讓幼兒在游戲中玩得舒心,真正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它沒有外在的目的,也沒有強制幼兒的行為。但目前幼兒園在組織游戲時,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代替了幼兒的某些行為。例如,教師事先分配幼兒的角色,被迫讓幼兒謙讓角色,限制了游戲的行為等,這樣不利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發(fā)揮,容易扼殺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想象思維。如兩個幼兒爭著要當媽媽,老師走過去說:“媽媽只有一個,你去當營業(yè)員吧!”即便幼兒按照教師的意愿當了營業(yè)員,但這樣的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毫無意義的。
2教師是活動的中心,仍以“指揮官”的角色出現(xiàn)
許多幼兒教師在組織角色游戲的時候更多處于主動的地位,尤其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擔任什么角色,幼兒只能無條件服從。教師要求幼兒怎么說、怎么做,幼兒就怎么說、怎么做。并且在角色游戲中教師往往會用“你最好這樣,你應該這樣”的口吻跟幼兒說話,在這種指導下,幼兒創(chuàng)造精神和愉悅情感就容易被窒息。因此游戲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如幼兒在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玩煩了就去玩小白兔找媽媽,而這時教師就會對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進行暗示:“小雞如果沒有了媽媽,小雞就會被老鷹叼走了。”這樣幼兒雖然繼續(xù)游戲,但是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就得不到發(fā)展。
(二)師幼互動更關注角色游戲的教育價值,而忽略幼兒游戲本身價值
在角色游戲中,大多數(shù)教師把重點放在對幼兒進行智力、品德、常規(guī)等方面的教育上。例如:某班的幼兒在玩貓和老鼠的游戲,大家都知道貓是老鼠的天敵,但幼兒在游戲中就突破了常規(guī),把貓和老鼠想象成好朋友,貓請老鼠吃魚,老鼠到罐子里偷油給貓吃。教師看到這樣的游戲情景,就擺出生活中的條框,說這不符合常規(guī)和科學,貓和老鼠永遠都是天敵,它們是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好朋友的。教師過分注重了教育的價值??傄越逃纳矸輥砜创變河螒?,強調每一種游戲都要讓幼兒學到什么,而不是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片面地追求將教育內容嵌在游戲中,而忽略了游戲本身的價值。教師忽略了從幼兒的角度去考慮幼兒為什么要玩這種游戲,什么樣的游戲才能使他們感到滿足和快樂。
(三)角色游戲中師幼互動存在著較大的指導性差異
1師幼互動對象的差異
一般而言,活潑開朗、外向、行為積極的幼兒受到老師的關注和反饋的機會較多。而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愛表現(xiàn)的幼兒容易被教師忽視。教師無意識地對聰明、可愛、遵守紀律、懂禮貌、積極追隨教師思維的幼兒表現(xiàn)出親近感,而對那些不愛說話、過度活躍、又違反紀律的幼兒經常懷有不滿情緒,從而引起幼兒對教師的抵觸心理,不利于游戲的互動。
2師幼互動的空間差異
幼兒與教師空間距離的遠近會影響師幼的互動過程。一般情況下,與教師空間距離近的幼兒,容易受到教師的關注,與教師互動的機會就會多些。反之,與教師空間距離遠的幼兒,容易被教師忽略,與教師互動的機會相對較少。
(四)師幼互動內容不關注與幼兒的情感交流,更關注常規(guī)維持
首先,在游戲中多教師把幼兒的游戲重點放在對幼兒進行智力、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教師在與幼兒互動內容更多停留在游戲中出現(xiàn)某些行為問題的處理和控制上,而缺乏積極有效的情感交流。其次,也有教師受幼兒年齡小的影響,習慣單向地向幼兒發(fā)出指示令、訓斥令等強制的互動要求,讓幼兒被動地接受指令。再次,師幼互動缺乏情感交流和傳統(tǒng)文化有關,在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教師永遠都是對的。教師對積極的情感支持不夠重視,而且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所以在師幼互動中直接以情感交流的互動是非常少的,以導致師幼互動陷入消極的局面。
二、構建角色游戲中師幼互動的積極策略
(一)教師應該重視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在游戲中進行適宜的指導
1體現(xiàn)幼兒參與活動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個性
教師是幼兒教育的主導,但并不意味著把幼兒控制在“框框內”。幼兒是游戲的主人,而教師是游戲的參謀。教師應讓幼兒主動選擇和表現(xiàn)角色,讓幼兒自己設計內容,并根據(jù)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自行增加游戲項目。這樣幼兒就能夠在得到身心滿足的同時發(fā)揮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幼兒是游戲活動的主體并不是說教師對游戲撒手不管,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對游戲進行適當?shù)闹笇А?/p>
2轉換教師“指揮官”的角色
傳統(tǒng)教師指揮官的角色應有所轉變,否則,在幼兒游戲中就無法互動。提高幼兒角色游戲的互動的關鍵在于教師,在角色游戲中,教師要時常注意自己角色的轉換。教師以組織者的角色出現(xiàn)。教師扮演這種角色一般是在游戲開始之前,我們在開展每一個幼兒游戲活動前,首先要帶領幼兒參觀與游戲活動有關的場所,從而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然后通過討論、交談的方式啟發(fā)幼兒的思維,為游戲的順利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有助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的發(fā)揮。
(二)正確處理“玩”與“教”的關系,適時對角色游戲隨機指導
1以不變應萬變
角色游戲的指導需要教師在正確的教育觀念下,努力探尋游戲的規(guī)律,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針對具體的教育對象進行隨機指導。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會受到各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如游戲材料、游戲水平、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及幼兒的語言的影響等等。但教師仔細觀察并著實記錄及時提供已缺材料,不斷地了解兒童,了解游戲,以不變應萬變,創(chuàng)造和捕捉各種教育契機,因勢利誘這些是可控的。把游戲的計劃性、隨機性、目的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促進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個性、情感等各方面都獲得積極主地發(fā)展和提高。
2以動導動
談到角色游戲的指導,大多數(shù)教師通常的做法是:將游戲的指導過分模式化、具體化,這種過分追求模式化、具體化的游戲指導讓我們走入幼兒游戲指導的誤區(qū),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的游戲指導往往會對兒童的游戲形成破壞現(xiàn)象。如在一次角色游戲中,某一幼兒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小手不停地抖動。教師看到這一情景,急忙對幼兒說:“你躺在地上干什么還不趕快起來?”說著慌忙地將幼兒扶起。事后才知該幼兒是在玩開飛機的游戲。無疑,這教師成了角色游戲的破壞者,他打斷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美好的遐想。在幼兒角色游戲中,游戲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正確的角色游戲指導應該是“以動導動”,這樣教師的游戲指導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正確處理好師幼間對象和空間的差異
1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幼兒,不同的幼兒給予不同的指導
事實上,教育上的公平不是絕對的,而是建立在個體差異上的公平。幼兒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興趣愛好等。忽視幼兒之間的個性差別和個體發(fā)展需要,片面強調統(tǒng)一性、同步性、標準化的教育,這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實際上是不公平的。因此只有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才符合教育公平的要求。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幼兒,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才能讓每一幼兒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2在活動中拉近與幼兒的距離,正確的運用評價
(1)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教師應該關注全體幼兒,全面的了解每一幼兒,真正拉近與幼兒的距離。通常,教師以“玩伴”的角色介入幼兒游戲中,只有真正融入到幼兒活動中,才能產生心靈與心靈的碰撞,以達到師幼間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2)教師要能夠正確運用評價。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是教師可以通過評價,積累經驗,為教學、科研準備素材。二是通過評價,總結游戲開展的基本情況,了解得失,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掌握各種知識要領,在肯定幼兒獨立創(chuàng)新的同時,讓幼兒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美好的。
(四)營造輕松愉快的互動氣氛,注重師幼間的情感交流
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是幼兒園角色游戲師幼互動的前提,《幼兒園教育指導幼兒園》中,有許多地方涉及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的建立,如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的活動中感到溫暖。在活動中,教師的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幼兒形成安全、溫暖的心理環(huán)境等,輕松、安全、舒適的心理環(huán)境是師幼互動的前提,教師更要注重與幼兒的情感交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要能靈活地解決各種問題。學會以正向的、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幼兒的各種行為,多給幼兒以贊揚和激勵的肯定評價,讓幼兒受到教師對他的重視和關愛,使每一幼兒在被尊重和被賞識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尊感和被支持感,從而產生強烈的互動動機。
[參考文獻]
[1]胡金香,曹亞鈴.角色游戲中教師的作用[J].普教研究,1995(05).
[2]亢曉榮. 論“師生互動”的教色期待[J].教學與管理,2004(11).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