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提出的打好“四張牌”要求,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和五大發(fā)展理念與鄭州實際緊密結合,圍繞鄭州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明確提出的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六個定位、著力做好十個方面的重大任務,推進九大支撐性工程,做實六大基礎性工作”,提高站位找差距,拉升標桿尋對策,切實加強“三農”工作,促進一二三產業(yè)融合,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更好地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謀意見,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理論支撐,鄭州市農委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業(yè)農村政策大調研活動。
調研活動共征集調研課題62個,內容涉及都市生態(tài)農業(y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村改革發(fā)展、農民增收就業(yè)、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育、農村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等方面。
一、農業(yè)農村政策調研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個別地方重視不夠
有個別單位、個別同志認為調研是可有可無、可多可少、可松可緊的虛事,對調研工作采取應付和敷衍的態(tài)度,報送課題和調研報告時拖拖拉拉,未能正確認識到調研對推動工作的重要意義。
(二)選題不準
有些調研課題的選題與中心工作及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聯(lián)系得不夠緊密,未能站在理論調研提高決策力的高度進行選題。
(三)質量不高
各調研課題組報送的調研報告總體質量不高,與上級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部分調研報告寫作格式不規(guī)范,調研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與提出的建議不對稱。
(四)深度不夠
有些調研報告提出的結論與對策,只流于表面,未能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少有獨特的觀點和主張,提出的對策針對性不強。
(五)廣度不夠
一些調研報告覆蓋面窄,到典型地區(qū)輪番調研的較多,到真正存在問題的地方調研的少?,F(xiàn)實情況千差萬別,如果調研不廣泛,勢必出現(xiàn)信息失真、脫離實際的情況,所得結論也會存在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問題。
二、加強農業(yè)農村政策調研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充分認識調研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履行好農委的職責
調查是指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式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實情況。研究則是指對調查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以獲得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調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礎,研究是調查的發(fā)展和深化。
1.總書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
調查研究歷來是我黨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調查研究是為決策服務的基礎性工作,是保證科學決策與實現(xiàn)正確領導的基本前提。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淺嘗輒止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2.農委的職責所在。鄭州市農委不僅是政府的職能部門,承擔農業(yè)局的職責,還是鄭州市委的工作部門,承擔鄭州市委農辦的職責,是鄭州市委“三農”政策的研究部門。鄭州市農委不僅與省農業(yè)廳業(yè)務對口,還與省委農辦、省財政廳(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辦公室)業(yè)務對口,可以說是身兼數(shù)職。過去,鄭州市農委重業(yè)務、輕研究,在政策調研方面是弱項。為了加強調研,補齊短板,鄭州市農委專門成立了綜合研究室,負責組織協(xié)調、統(tǒng)籌安排調研工作。
各縣(市、區(qū))農委與鄭州市農委的職責相同,要上下聯(lián)動,步調一致、履職盡責,搞好調研。
3.新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培養(yǎng)造就一支懂農業(yè)、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2017年11月,鄭州市委召開了十一屆五次全體會議,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鄭州工作的主要目標。從現(xiàn)在起到2020年,全市開啟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小康社會;到2035年,國際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對中原出彩的輻射帶動和全國大局的服務支撐作用充分彰顯,爭取提前5年率先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形勢下,鄭州市委、市政府對我們的“三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4.解決當前問題的需要。2017年,鄭州市農委對生態(tài)建設及示范園建設項目創(chuàng)新了管理辦法,實行切塊下達,先批后建,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縣區(qū)批復,市級備案的管理辦法。運行新的管理辦法,需要調研督導,及時跟進,以期推動工作落實。
(二)深入基層轉變工作作風,圍繞“實”字狠下功夫
調查研究,包括調查與研究兩個環(huán)節(jié)。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
1.要正視問題,知難而進。從近兩年調研情況看,有調查不夠深入的問題,也有研究不夠深入的問題。有的同志下去,只調查不研究,裝了一兜子材料,寫個報告就了事;有的不深入基層,工作作風不夠扎實,在實實在在調研的“實”字上下功夫不夠;有的調研報告涉嫌抄襲,照抄照搬過去已經使用過的老文章,改頭換面,草率應付;有的把過去的工作總結、規(guī)劃方案當成調研報告,文體不對,文不對題,濫竽充數(shù);有的提出的問題與對策建議前后不符,不夠嚴謹,邏輯性不強。
2.要解決問題,推進工作。要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調查結束后一定要深入思考,進行交換、比較、歸納、推理、反復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tǒng)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撲下身子,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推進工作。
(三)加強調研隊伍建設,推動調研工作制度化、常態(tài)化
1.注重調研人員的學習,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調研工作隊伍。調研工作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去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復雜的智力勞動,需要不斷探索未知領域,尋求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做好這項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調研者自身素質的高低,在新形勢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學習。尤其是2017年以來,要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我們參與調研的同志要學得更多、更深、更好一些,要精通本處室、本部門的業(yè)務知識,要到實踐中去磨練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2.堅持和完善先調研后決策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陳云同志說:“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后討論作決定用不到10%的時間就夠了?!边@是很有道理的。決策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央辦公廳明確要求:“建立健全調查研究制度,省部級領導干部到基層調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縣級領導干部不少于60天,領導干部要每年撰寫1~2篇調研報告”。對這些要求,我們要認真執(zhí)行,抓好落實。
3.政策調研工作要制度化、常態(tài)化。為什么說調查研究要強調“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呢?一是因為我們所肩負的任務是不斷變化的,面臨新的任務需要重新學習和調查研究。二是因為農業(yè)系統(tǒng)的領導干部在不斷地進行新老交替和調換工作崗位,需要調查了解新情況。三是客觀事物總在不斷變化,新矛盾新問題每日每時都在出現(xiàn)。
4.建立鄭州市農委調研工作制度。鄭州市農委每年都要搞調研活動,作為一項工作制度堅持下來。鄭州市農委各處室、各單位每年都要選報調研課題,開展調研活動,報送調研報告,由鄭州市農委組織評先評優(yōu),進行通報表彰。
(四)調研成果項目化,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項目支撐
鄭州市農委將組織專家對調研成果進行評審,從研究內容的全局性、戰(zhàn)略性、前瞻性、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對調研報告評出一、二、三等獎,對調研工作組織開展好的單位頒發(fā)優(yōu)秀組織獎,對完成單位及調研人員頒發(fā)榮譽證書,進行通報表彰,并匯集成冊。將調研成果轉化為項目,作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項目支撐,錄入項目庫。優(yōu)秀調研成果將向省農業(yè)廳、鄭州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推薦參選年度優(yōu)秀調研成果。
(五)切實加強領導 ,納入目標考核體系
切實加強對農業(yè)農村調研工作的領導,納入目標考核體系,推進調研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1.加強領導,履行職責。調研工作是鄭州市縣兩級農委的職責所在,是必須完成的規(guī)定動作。各地農業(yè)部門要按照“不抓調研是失職,抓不好調研是不稱職”的要求,切實加強對調研工作的領導,擺上重要位置,作為“一把手”工程,制定詳細方案,組織得力干將,安排專項資金,積極開展活動。鄭州市農委領導班子成員要按照職責分工,在分管業(yè)務范圍內牽頭組織,帶隊調研,確保調研工作質量,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真知灼見和思想智庫。各課題承擔單位要明確1名負責人,并確定一名聯(lián)絡員,與鄭州市農委綜合研究室及時溝通交流。各縣(市、區(qū))要積極配合市農委相關處室、委屬單位做好調研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工作環(huán)境,并認真做好本單位的調研工作。
2.明確任務,創(chuàng)新方式。各單位要明確調研任務,制定詳細的調研工作方案,責任落實到人。創(chuàng)新調研方式,鼓勵橫向聯(lián)合,可以跨處室、跨單位聯(lián)合開展調研??筛鶕?jù)需要邀請駐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專家智庫有關專家參加調查研究。采取市內調研和到省內外發(fā)達地區(qū)外出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開拓視野,籌備好謀劃好三年工作,將調研成果轉化為項目,作為建設中心城市的項目支撐,錄入項目庫。
3.博采眾長,保證質量。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剖析典型,點面結合,科學評價,歸納提煉。注意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注重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調查研究,力爭形成高質量的調研成果。
4.目標管理,評先評優(yōu)。調研工作納入各單位年終目標考核體系,作為干部提拔使用、晉升技術職稱的重要依據(jù)。對于調研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在年終評先、提拔使用、晉升技術職稱時予以優(yōu)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