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不好,容易引發(fā)各種生理、心理問題,而當遭遇失眠,一味依賴安眠藥也并非正確選擇。健康睡眠,您做對了嗎?
1.最佳睡姿:側臥位
側臥位適合多數(shù)人群。這樣的睡姿有助于氣道自然打開,減少呼吸道阻滯;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伸展脊柱,有助于緩解背痛;此外,可以緩解胃酸反流的發(fā)生。老年人選擇側臥位,能減少打鼾頻次,有助于改善睡眠呼吸障礙。
側臥位還尤其適合孕媽選擇,能夠保證孕中晚期子宮的供血。
側臥位姿勢包括三種:
小貼士:側臥位時,由于臉部肌膚與枕頭親密接觸,所以要記得保持枕巾清潔。
2.不適合老年人的睡姿:仰臥位
對于體重較重或年齡較大的人來說,不推薦仰臥位睡眠,因為平躺時,由于重力作用,懸雍垂會阻礙呼吸道通暢,通氣不暢,就更容易打呼嚕。對于原來存在呼吸不暢者,無異于雪上加霜。
仰臥位的兩種姿勢:
小貼士:習慣了仰臥位睡姿而想要改變的人,可以選擇在睡衣背面縫一個裝有乒乓球的小口袋,這樣,在夜間不自主躺平時,就會有意識地側身。一般三周左右,就能改掉平躺入睡的習慣了。
3.不推薦睡姿:趴著睡和悶頭睡
趴著睡對健康有害無利。它不僅有悖于脊柱的生理彎曲,不利于脊柱健康,且會壓迫身體各個臟器,影響睡眠舒適度,對于原本有背、頸部疾病者,更不可取。此外,趴著睡和悶頭睡都會影響呼吸順暢,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趴著睡和悶頭睡:
1.對血壓的影響
正常睡眠過程中,人體的交感神經(jīng)和副交感神經(jīng)協(xié)同作用,會幫助血液循環(huán)減慢,心率下降,使血壓下降。在睡眠不足時,身體機能得不到充足恢復,人往往在起床后出現(xiàn)血壓升高,長此以往,當出現(xiàn)血管硬化,就會導致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生。
2.對血糖的影響
同樣地,交感神經(jīng)和副交感神經(jīng)在睡眠過程中,也促使胰臟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在睡眠不足時,胰臟無法工作到位,就會造成晨起血糖升高,久而久之,可能引起內(nèi)分泌變化,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
3.對注意力的影響
睡眠是一個幫助大腦歸納整理知識、蓄積精力的過程。缺乏睡眠的時候,人的注意力、警覺性和邏輯思考能力都會下降,讓人感覺自己變“笨”了。
4.對情緒的影響
睡眠不足還會導致抑郁。研究表明,失眠者比睡得好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癥。抑郁癥和失眠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失眠會加重抑郁,而抑郁也會導致失眠。
5.對體重的影響
睡眠不足,會讓體內(nèi)一種叫作“瘦素”的物質分泌減少。“瘦素”,顧名思義,可以讓人食欲變小,饑餓感減輕,有助于控制體重。當它分泌減少,而生長激素分泌增多時,就容易讓人過度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同時,晚睡的人更容易在睡前產(chǎn)生饑餓感并進食,導致肥胖。
個體對自己的睡眠時間和質量不滿意,就稱之為失眠。判斷失眠有一個自測方法,見下表。
如果以上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比如3次/周或更多)并且持續(xù)1個月以上,導致生活飽受困擾,并且排除睡眠衛(wèi)生不良、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使用精神藥物或其他藥物等的影響,就可以定義為失眠。
對于明確為失眠者,不可盲目使用安眠藥,應首先到醫(yī)院就診,根據(jù)醫(yī)生建議確定是否用藥、使用何種安眠藥,以及使用劑量。在后期的用量調(diào)整中,患者可以進一步根據(jù)服藥感受,進行微調(diào),以感覺自己可以安然入睡又不至于在第二天難以清醒為佳。服藥過程中,還要避免幾點認識誤區(qū)。
1.懼怕用藥
不愿服用安眠藥者,多數(shù)是由于擔心產(chǎn)生安眠藥依賴。但實際上,隨著制藥科技的進步,新型安眠藥如舒樂安定、佐匹克隆等安全性已越來越高,產(chǎn)生依賴性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此外,服藥者中,80%左右的人對安眠藥都不易產(chǎn)生依賴性,因此不必過度妖魔化安眠藥依賴的存在。只要遵醫(yī)囑,有計劃地進行停藥,是不會產(chǎn)生依賴性的。
用藥方式一般為:從少量開始,逐步增量,維持有效劑量1~2周,隨后緩慢減量。服藥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月。
2.濫用安眠藥
安眠藥的濫用與耐藥性是緊密相連的。當患者服用一種安眠藥三周左右即需要加量才能維持效果,就可能屬于依賴體質,對藥物產(chǎn)生了耐藥性。此時切不可單純依靠藥物治療失眠,而要尋找病因,對因治療。
3.替代治療
出現(xiàn)安眠藥依賴后,首先可以選擇未形成依賴性的安眠藥或其他有鎮(zhèn)靜安眠作用的藥物替代治療。同樣遵循逐漸減量原則,并輔以心理治療,穩(wěn)定情緒,改善依從性。
其次還需要對因治療,如焦慮癥找到焦慮來源、抑郁癥改善抑郁心境等。
4.應對失眠的其他措施
古人云:上醫(yī)治未病。針對失眠,還是以預防為主,包括保持規(guī)律作息、愉悅心境、適量運動、做好膳食營養(yǎng)搭配等。此外,心理治療對應對失眠、改善藥物依賴、預防復發(fā)都十分關鍵,常見的有放松療法和催眠暗示療法等。
(馬永言 整理 )
(編輯 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