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的新聞成了熱門話題。人教社回應稱,地動儀相關內容確從初中七年級歷史教材上撤下,但改編進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
教材中的張衡地動儀圖片,是20世紀50年代的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籍復原得出的。關于張衡地動儀,歷史記載很少,也很難復原,后人的復原可能并不科學。從王振鐸設計地動儀模型到如今,科學史界對于中國古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在2017年出版的《中國三十大發(fā)明》中,就沒有列入地動儀。
科學的特點,有一個不斷發(fā)展甚至不斷糾錯的過程。在無定論之前,從教材中刪除地動儀,既是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更是對張衡最大的尊重。另一方面,我們對歷史的認識越是清醒、對古代文明的理解越是客觀,這樣的文化自信也就越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