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中“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春色滿園”是虛寫,是想象,“一枝紅杏”,是實寫,是眼前之景。兩句虛實相映,以小景傳大景,引發(fā)讀者無窮遐思,讓人獲得一種審美滿足。曹操《觀滄海》先是寫實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這是一個鋪墊,給后面寫大海設置了一個陪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則以神奇的想象寫出了大海的雄渾浩瀚,全詩由近及遠,由實到虛,顯示了景物的層次感和意境的深邃。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當飄逸的文思游走于現(xiàn)實與想象之間,才能使文字變得疏密有致,既扎實又舒緩。初學寫作者往往不善用虛筆,總是一句接一句地寫眼前之所見,結(jié)結(jié)實實的,讓人有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就像板結(jié)的土壤一樣。如下面這段文字:
初夏的江南進入了梅雨時節(jié)。整天雨蒙蒙的,衣服總是潮乎乎的,讓人不爽,家里的器具常常出現(xiàn)霉點。這時,人們開始換裝了,有的換上了襯衫和T恤,穿裙子的姑娘也多了起來。瓜果開始上市,來自粵地的荔枝價格逐年走低,慈溪產(chǎn)的楊梅價廉物美,名叫早春紅玉的西瓜也賣得不錯。
下面這篇,就不是這種寫法了。
初夏,還能看到春天的背影,而街上已被五色的彩裙所點綴。青春的女孩,活潑的短裙,像一首輕快的舞曲;端莊的少婦,飄逸的長裙使城市多了一道溫柔的風景。初夏,也是多雨的季節(jié)。所謂“江南煙雨”歷來為詩人畫家所鐘情,氤氳在煙雨中的青山、綠水、寺廟、古鎮(zhèn)自然就有一種詩情畫意。不過,此時的主婦們卻毫無欣賞煙雨的雅興,她們只盼能有個風和日麗的洗曬日。初夏,時令水果成了集市中的亮點。綠油油的西瓜、黃澄澄的枇杷、紅彤彤的李子都從各地趕來了,光是它們的色澤就足以讓人垂涎,讓人心動。
裙子、梅雨、水果,兩文都寫了這些具有初夏時令特征的東西,兩相比較,相信誰都會喜歡第二篇,——兩文的筆法不同也,第一篇拘泥于眼見之實,而后一篇更想把自己對初夏的主觀感受同時告訴讀者。除了具體寫實之外,更多的筆墨用來抒情,融會進了作者的主觀感受。虛實相映,讓人愛讀。以寫梅雨一句為例,“初夏,也是多雨的季節(jié)。”一句為實寫,緊跟著蕩開一句:所謂“江南煙雨歷來為詩人畫家所鐘情,氤氳在煙雨中的青山、綠水、寺廟、古鎮(zhèn)自然就有一種詩情畫意?!比翘摰摹T賮砹艘粋€轉(zhuǎn)折:“不過,此時的主婦們卻毫無欣賞煙雨的雅興,她們只盼能有個風和日麗的洗曬日。”又是實寫。這樣虛實結(jié)合,曲折有致,搖曳生姿。
我們在寫作時所要表現(xiàn)的生活并不是純客觀的生活,而是被我們感受了的生活,是情感化、意象化的生活,是已經(jīng)化為心靈一部分的生活。我們在寫作時不能只是刻意地實錄和精細地描摹所見的一切。善用虛筆,不是一個單純的技巧問題,首先對事物有深切的體驗,所謂“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則自有靈通之句,參化工之妙也”(王夫之《姜齋詩話》)。
名片鏈接
毛榮富,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從教三十余年,發(fā)表文章千余篇,著有《元明散曲》《作文散步》《漫步教壇》等專著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