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孫長樂
我家附近有一個菜市場,母親每天都去那里買菜。母親天性熱情,樂意交往人,方嬸就是母親在那個市場結(jié)識的。方嬸來過我家?guī)状危畮讱q,個頭不高,有些偏瘦,可人很精神,看上去也很利落,言談舉止中透著一股爽快勁兒。
母親曾跟我說過一些方嬸家里的事兒。十多年前,方嬸跟丈夫所在的工廠倒閉,二人就雙雙失業(yè)了,一時都未找到合適的工作,便在市場租了個攤位賣蔬菜,一堅持直到現(xiàn)在。方嬸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兒子,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不發(fā)病時,他也常到市場幫著父母看攤,可他常常是突然間就犯病了,好在他不是那種“武瘋子”,犯了病也不打人罵人,只是舉止有些怪異,不停地自言自語。
有天,在市場門口,我看到方嬸的兒子在模仿武打影視中的俠客樣子,亮著架勢,口中念念有詞。他正鬧得起勁時,方嬸走了過來,叫他回去吃飯。她兒子似乎已完全進入角色,對站在身邊的母親視而不見,依然揮胳膊踢腿,一招一勢做得很認真。方嬸瞅著兒子,哈哈大笑,說:“瞧我兒子,還真是個當演員的材料哩!”說著,她便與兒子對上了“臺詞”,還挽起衣袖跟兒子“對打”起來。他們母子二人這一鬧,惹得周圍的人大笑起來。
那天晌午,我在菜市場旁邊的一個飯店門口等人時,看見方嬸在離我不遠處的一個公用電話亭打電話。過了一會兒,她走出電話亭,看見我,與我打過招呼后,又笑著說:“‘百姓歌聲’這電話太難打了,我打了那么長時間也沒打通。”
我問道:“你還會唱歌呀?”
方嬸笑笑,說:“雖說愛唱歌,可唱得不好,也好久沒唱了?!闭f完,她又去打電話了。
“百姓歌聲”是我們那座城市廣播電臺辦的一檔直播節(jié)目,每次電臺選出一首歌曲,由喜歡唱歌的聽眾參與演唱,誰想唱歌誰就往電臺直播室打電話。電話打進去后,主持人就播放歌曲的伴奏音樂,唱歌的人就可以對著電話聽筒唱,電臺那里就給播放出來了。唱得好的,會得到獎勵,還有機會參加一些群眾業(yè)余演出活動。我很想聽一聽從收音機里傳出的方嬸的歌聲,于是我連忙回家拿來了一個半導(dǎo)體收音機。我剛調(diào)好臺,方嬸就打通了電話。主持人和她聊了幾句后,伴奏的音樂就響了起來。這次所唱的歌曲是《人說山西好風(fēng)光》,方嬸的聲音清亮,圓潤,音質(zhì)很好。她唱完后,主持人對她大加贊賞。
方嬸走出電話亭,我和幾個人一起沖她鼓掌,我說:“沒想到你歌唱得這么好,嗓音真亮啊?!?/p>
“矬人聲高嘛!”方嬸朗聲笑著,急急地往市場里走去。
過了幾天,方嬸來我家里接開水,我跟她提起那天唱歌的事兒,她一臉歡快,說:“前天電臺的人告訴我,下周末一家社區(qū)要舉辦一場群眾參與的文藝演出,組織者點名要我參加?!?/p>
方嬸離去時,望著她那瘦小的背影,母親說道:“她家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