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英國庇護的俄羅斯前間諜謝爾蓋·斯克里帕爾于3月4日在英國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市因為受到神經毒劑的傷害而生命垂危。英國認定斯克里帕爾的中毒極有可能是來自俄羅斯的施害,一時間,英國和俄羅斯的關系陡然緊張。大打口水仗,相互驅逐外交官,英俄兩國關系正因為這一中毒案件而跌至冰點。
3月4日,現(xiàn)年66歲的俄羅斯前間諜斯克里帕爾與33歲的女兒尤利婭在英國索爾茲伯里市街頭一張長椅上昏迷不醒。三天后,英國警方確認,這對父女遭神經毒劑襲擊。據(jù)英國媒體報道,警方在索爾茲伯里市一家意大利餐廳發(fā)現(xiàn)神經毒劑的痕跡,斯克里帕爾父女中毒前在那里用餐。這一中毒事件共造成21人接受治療,其中包括斯克里帕爾父女在內的三人仍在住院。
針對這一中毒事件,英國警方反恐部門確認屬于神經毒劑襲擊,但拒絕公開是何物質以及具體投毒手段。盡管這一時間仍在調查中,但是英國當局和媒體認為俄羅斯難逃干系。3月8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表示,如果查出俄方幕后操縱,英方將“予以妥善回應”。
今年66歲的斯克里帕爾曾是俄羅斯情報部門人員,其于1999年從俄羅斯情報總局退役,并于2004年在莫斯科被捕。據(jù)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局的調查,早在1995年,斯克里帕爾就受雇于英國情報部門,提供俄情報總局在歐洲國家活動的有關情報。2006年,斯克里帕爾被控叛國罪并被判處13年監(jiān)禁。2010年,美國和俄羅斯達成落網(wǎng)間諜交換協(xié)議,斯克里帕爾獲釋赴美,之后來到英國尋求庇護。
因為斯克里帕爾的中毒,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驟然轉冷。3月12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議會發(fā)言稱,俄羅斯“極有可能”應該為斯克里帕爾父女中毒承擔責任。除此之外,特雷莎·梅還向俄羅斯發(fā)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俄羅斯對這一事件做出“可信的解釋”。針對英國對俄羅斯的“通牒”,美國表達了對盟友英國的支持。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已于3月底離職)表示,美國相信英國的調查及其估計,即可能是俄羅斯制造了這一神經毒劑襲擊事件。
對于英國的指控,俄羅斯則予以堅決否認并認為這是英國的挑釁。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說:“這是英國議會的馬戲表演。結論顯而易見:又一次意在挑釁的政治宣傳?!倍硗忾L拉夫羅夫表示,所謂俄參與向斯克里帕爾投毒的言論實質上是英國方面的反俄宣傳。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也在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予以否認,并稱“你們自己先搞清楚情況,然后我們再來討論這事”。
3月14日,“最后通牒”未能獲得回應的英國決定祭出措施,驅逐23名俄羅斯駐英國的外交官,以報復俄羅斯涉嫌參與這一俄前特工“中毒”事件。據(jù)了解,這是自1985年以來英國針對俄外交官最大規(guī)模的驅逐行動,標志著重返冷戰(zhàn)時期的大規(guī)模外交驅逐。除了驅逐外交官之外,英國方面還表態(tài)稱,“將不會有任何王室代表和內閣大臣”出席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除了單獨對俄羅斯制裁外,英國還尋求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多個西方盟友的幫助,并促使聯(lián)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在安理會上指責俄羅斯對英國使用化學武器。
對于英國方面的行動,俄羅斯也不甘示弱。俄駐英大使館在社交網(wǎng)站發(fā)文說,英俄關系跌至“零下23攝氏度”,但俄羅斯不懼嚴寒。3月17日,俄羅斯外交部發(fā)布公告說,鑒于英國因“中毒”案對俄方實施不友好行為,俄方決定采取驅逐英國外交人員、關閉英國駐圣彼得堡總領館、終止英國文化協(xié)會在俄活動等三項措施予以回應。
一時間,因為前特工的中毒案件,英俄兩國關系跌至最低點。
針對英俄關系再度惡化,英國媒體回顧了近年來的英俄關系。2006年11月,俄羅斯前特工利特維年科在英國中毒,據(jù)稱他在中毒前曾與兩名前俄情報機構克格勃人員見面,懷疑被對方下毒。這一事件迅速引發(fā)了英俄兩國的關系的急凍,兩國關系跌入低谷。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并加入俄羅斯,這一在英國眼里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的事件讓雙方關系雪上加霜。2017年年底,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訪問俄羅斯,這是五年來英國外交大臣首次訪俄,一度讓人對兩國關系破冰和升溫抱有期望。然而,此次英國針對俄羅斯的大規(guī)模外交報復行動,令兩國關系破冰的一切可能化為烏有??梢灶A見,雙方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對抗狀態(tài)。
據(jù)了解,在蘇聯(lián)解體后,許多俄羅斯人因為各種因素離開俄羅斯,包括情報人員、政客、流亡寡頭、車臣分裂分子以及富豪移民等。有統(tǒng)計稱,在英國的俄羅斯人至少有30萬,其中倫敦超過兩萬,以至于倫敦被稱為“倫敦格勒”或“泰晤士河上的莫斯科”。這些留英之人通常比較有錢,能夠為英國帶來巨額投資,同時,這些具有復雜政治背景的人物對于英國的政治外交也有大價值,成為英國遏制俄羅斯的重要棋子。然而,這些往往也成為了英俄關系不穩(wěn)的重要因素。
對于英俄兩國的外交對抗,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認為,這起前俄國特工中毒案演變成冷戰(zhàn)結束以來英俄之間最嚴重的外交沖突,數(shù)個星期內料可看到事態(tài)發(fā)展結果。在普京再度當選俄總統(tǒng)且外交態(tài)度強硬的現(xiàn)狀下,英國選擇與俄羅斯對抗很難取得勝利??梢灶A見,風波將漸漸平息,英國將繼續(xù)與俄羅斯維持一種比其他歐洲大國如法國、德國等還要差的關系。
有分析人士認為,無論英俄此次危機如何收場,至少再次證明了一點,那就是英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存在的偏見之深。俄羅斯今后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可能會更加嚴峻,這種偏見也隨時可能令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再次降溫。
“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就像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尤其是俄英關系?!钡聡段鞑咳請蟆贩Q,隨著英國“脫歐”,英國將更靠近美國,英俄關系未來將更為復雜。
(本刊綜合整理)(編輯/陳勝東)